淳親王府
淳親王府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4號院內的清朝淳親王允祐及其後人的府第。後來該府及周邊地區在清朝末期被改建為英國駐華使館。
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群 | |
---|---|
淳親王府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北京市東城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近代 |
編號 | 5-474 |
認定時間 | 2001年 |
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群 | |
---|---|
英國使館舊址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北京市東城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近代 |
編號 | 5-474 |
認定時間 | 2001年 |
歷史
編輯淳親王府位於東長安街14號院內,東臨正義路,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大樓,西臨如今平移之後的英國使館舊址(原公安部6號樓)。[1][2]
淳親王府是康熙帝第七子淳親王允祐的府第,府北一牆之隔為翰林院。允祐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為淳郡王,雍正元年(1723年)晉封為淳親王。允祐獲封淳郡王后,建淳郡王府。但乾隆十五年《乾隆京城全圖》中,如今的府址處為一片空地,所以可能允祐最初的府第並不在這裡,到乾隆十五年之後才在這裡建府。《嘯亭雜錄》載: 「淳親王府在玉河橋西岸。」該府傳至允祐的重孫、鎮國公奕梁,故也稱「梁公府」。[1][2]
咸豐十一年(1861年),英國通過恭親王奕訢同意,以每年一千兩白銀租下梁公府作為英國駐華使館,並以「該府修理工程甚巨」為藉口,未交前兩年的租銀。奕梁則不得不從該府遷出。該府和臨近的翰林院、鑾駕庫、鴻臚寺的一部分,均被劃作英國駐華使館與兵營。《順天府志》載: 「王諱允祐,聖祖七子,諡曰度。裔孫奕梁降襲,後俗稱 『梁公府』,今廢為英國使館。」[1][2]
該府被充作英國駐華使館之後,該府建築接受了改建,並加建了若干新建築。1949年後,該處建築曾歸英國駐華代辦處使用。如今,該處建築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1][2]
1995年,「淳親王府」、「英國使館舊址」分別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二者作為「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群」的一部分,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
編輯如今,淳親王府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大院內,坐落於面臨東長安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大樓的東南側,由公安部使用。英國使館建築也全部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大院內;其中,原公安部6號樓(英式樓房)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大樓的興建,而於2000年代初向東南方向整體平移,成為大型文物建築整體平移的樣例之一。
淳親王府坐北朝南,街門向東面臨御河(今正義路),該街門為西洋式,是英國駐華使館時期興建。淳親王府建築分為東、中、西三路,格局和東單北極閣的寧郡王府很相似。中路為主要建築,是宮殿式綠琉璃瓦頂建築,分前殿、後寢兩個院落。自南向北依次為:[1][2]
- 儀門:面闊五間,帶前後廊,歇山頂,中啟三門,檐下五踩重昂斗栱。
- 銀安殿(正殿):面闊五間,周圍廊,綠琉璃瓦歇山頂,檐下單翹重昂七踩斗栱。殿內為井口天花,中繪團龍。銀安殿前有月台,有甬道同儀門相連。原先在正殿之後還有後殿五間,現已無存。
- 東、西翼樓:在銀安殿前左右兩側,二層,面闊五間,帶前廊,硬山頂。
- 二門:位於銀安殿以北,和銀安殿之間有月台連接。面闊三間,歇山頂。左右各帶順山房三間。
- 仿中國古典式樓房:在二門的東順山房以東,有一座二層磚木結構樓房,採用中國傳統式屋頂,檐下五踩重昂斗栱。該樓是英國駐華使館時期所建的官邸。
- 後寢:面闊七間,殿前兩側有配殿。
- 東、西配殿:位於後寢前左右兩側。
- 後罩樓:位於後寢以北,面闊七間,現已無存。
- 英式樓房(原公安部6號樓):在英國駐華使館占用時期興建了英式樓房(原公安部6號樓),該樓建於1903年,歐式風格,兩層,長74.6米,寬約17.4米,高15.95米,總建築面積約1,800平方米,已於2000年代初向東南方向平移,到達公安部5號樓以北。[3]
東路原有建築已無存,有上文提到的英國駐華使館占用時期興建的仿中國古典式樓房一座。[1][2]
西路原為花園,今存改建的四合院一所,以及英國駐華使館占用時期添建的英式樓房(公安部5號樓)。[1][2]
英國駐華使館占用時期,還興建過其他許多建築,其中不少建築已經被拆毀無存。
相冊
編輯-
北京城內英國欽差大府,1879年左右拍攝
-
北京城內英國欽差大臣中進府,1879年左右拍攝
-
1900年守衛使館的士兵
-
1900年英國使館的防衛計劃
-
1900年在英國使館避難的平民和外交人員
-
1908年拍攝
-
街門,位於正義路西側,為英國駐華使館時期興建。攝於1902年之前。
-
街門,攝於19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