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蘇埃·卡爾杜奇

意大利诗人(1835-1907)

焦蘇埃·卡爾杜奇義大利語Giosuè Carducci,1835年7月27日—1907年2月16日),意大利詩人、教師,190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首個獲得該獎項的意大利人,被稱為19世紀意大利詩歌的頂峰。[1]

焦蘇埃·卡爾杜奇
出生1835年7月27日 編輯維基數據
Valdicastello Carducci 編輯維基數據
逝世1907年2月16日 編輯維基數據 (71歲)
博洛尼亞 編輯維基數據
墓地博洛尼亞加爾都西會修道院 編輯維基數據
教育程度桂冠學士 編輯維基數據
母校
  • convent of Scolopi
  • 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Classe di Lettere e Filosofia 編輯維基數據
職業作家詩人新聞工作者政治人物、大學教師、文學評論家、語文學家 編輯維基數據
雇主
政黨歷史極左翼 編輯維基數據
配偶Elvira Menicucci 編輯維基數據
兒女Libertà Carducci 編輯維基數據
獎項諾貝爾文學獎 編輯維基數據
簽名

生平

編輯

焦蘇埃·卡爾杜奇在意大利托斯卡納西北角近比薩的一個小鎮皮耶特拉桑塔出生,父親是意大利統一的支持者,因為父親的政治取向,卡爾杜奇童年時曾被迫數度搬家,最終在佛羅倫薩安頓下來,持續數年。

卡爾杜奇自童年起開始寫作詩歌,受古希臘古羅馬以至意大利詩人如但丁等的風格影響,[2]詩風典雅,常以賀拉斯維吉爾等拉丁詩人的格律寫作。他曾翻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第九卷至意大利語。1856年,卡爾杜奇在比薩高等師範學校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di Pisa)得到博士學位,開始教學。翌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詩集。

1859年,卡爾杜奇與埃爾維拉·梅尼庫奇(Elvira Menicucci)結婚,育有四名子女。卡爾杜奇曾在皮斯托亞短暫教授希臘語,隨後被派往博洛尼亞大學教授意大利語。他是一個受歡迎的講師,也是激烈的文學和社會批評家。他的政治觀點往往與基督教教義相悖。卡爾杜奇晚年曾說:「我不會相信上帝的真實性,也不會與梵蒂岡或任何神職人員和睦共處,因為他們就是意大利最堅定不移的敵人。」[3]卡爾杜奇反宗教的取向在他的詩作《撒旦頌》(Inno a Satana)中表露無遺。該詩作在1863年寫成,1865年出版,1869年被博洛尼亞一份激進報章再版,作為對梵蒂岡的挑釁。[4]

此外,卡爾杜奇亦著有《Rime Nuove》和《野蠻頌歌》(Odi Barbare)等詩集。1906年,他成為歷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意大利人。他也獲選為意大利參議員。[5]雖然卡爾杜奇主要以他的詩作聞名,但他亦創作了許多散文作品,例如文學批評、傳記、演講辭等20餘冊,[6]包括《意大利民族文學史》。[1]

卡爾杜奇1907年在博洛尼亞逝世,享年71歲。

作品的中譯

編輯
  • 陳映真/主編,李魁賢/譯,《撒旦頌》,台北市:遠景,1981年再版。
  •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編譯委員會/編譯,《卡杜其(1906)吉卜齡(1907)》,台北市:九華出版,1981年。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意大利诺贝尔奖获得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意大利使館科技處. [2007年6月28日]. [永久失效連結]
  2. ^ (英文)焦苏埃·卡尔杜奇生平. 諾貝爾獎網站. 1906年 [2007年6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28日). 
  3. ^ Carelle, A., Naturalismo Italiano, Draghi, Padova 1911, cited at http://www.infidels.org/library/historical/joseph_mccabe/dictionary.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Carducci, Giosuè, Selected Verse/ Giosuè Carducci: edited with a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by David H. Higgins, (Aris & Phillips; Warminster, England), 1994. See also: Bailey, John Cann, "Carducci - The Taylorian Lecture,"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26.
  5. ^ Scalia, Samuel Eugene. Carducci. New York: S.F. Vanni. 1937. 
  6. ^ Selections from Carducci; Prose and Poetry with introduction, notes and vocabulary by A. Marinoni. New York: William R. Jenkins. 1913: vii–ix.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