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特質理論性格理論等(英語:Trait theory)是一種研究人類人格的方法。特質理論家主要對特質的測量感興趣,特質可以定義行為思想情緒的習慣模式[1] 根據這種觀點,特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相對穩定,且因人而異(例如,有些人外向而另一些人不外向),是在各種情況下相對一致並影響行為的個性方面。該概念與心智狀態(英語:Mental state)相反,心智狀態是相對短暫的傾向。

在一些理論和系統中,特質是一個人擁有或不具備的東西,但在許多其他方面,特質是諸如外向與內向之類的(測量)維度,每個人的情況都分佈在這個漸變範圍內。

有兩種定義該概念的方法:作為內部因果屬性或作為純粹的描述性摘要。內部因果定義指出,特質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導致我們按照該特質做事。另一方面,特質作為描述性摘要,是對我們不試圖推斷因果關係的行為的描述。[2]

關於該概念分類與因素分析的討論

編輯

幾乎有無限數量的潛在的特質可以用來描述人格。但是,因素分析的統計技術已經證明,特質的特定集群可靠地關聯在一起。漢斯·艾森克建議,人格可以歸結為三個主要特質。[3][4] 其他研究人員認為,需要更多的因素,以充分描述人的人格。[5] 目前許多心理學家認為,五個因素就足夠了。[6][7]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Saul Kassin, (2003). Psychology. USA: Prentice-Hall, Inc.
  2. ^ Abel, Steve. What Is a Trait Two Basic Formulations. Personality Psychology. [6 Febr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4). 
  3. ^ Hans Eysenck, (1967).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personality. Springfield, IL: Thomas.
  4. ^ Hans Eysenck, (1991).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16: 5 or 3? Criteria for a taxonomic paradigm.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2, 773–790.
  5. ^ Saucier, G., & Goldberg, L. R. (1998). What is beyond the Big Fi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6, 495–524.
  6. ^ McCrae, R. R., & Costa, P. C., Jr. (1987). Valida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cross instruments and observ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 81–90.
  7. ^ Costa, P. T., & McCrae, R. R. (1992). Four ways five factors are basic.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3, 65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