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成
王達成(1905年5月—1989年3月31日),山西省柳林縣人,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工業部副部長。
簡歷
編輯王達成曾入燕京大學經濟系就讀。1926年受到三·一八慘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參與了清華大學第一個中共黨支部的組建,任支部書記。1927年5月王達成被派往山西,以國民黨左派身份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籌劃改組國民黨山西省黨部,不久被捕入獄。1932年大赦出獄。回鄉進行地下活動。1934年被派往陝北,擔任神府地區陝北特委特派員;1935年任神府地區工委書記,後任西北工委組織部副部長,中共陝北省委組織部部長。
1936年紅軍東征開始,王達成擔任山西地方工委組織科科長,隨軍一起東征。紅軍回師陝北後,他繼續擔任陝北省委組織部部長,1937年5月開始擔任陝甘寧特區黨委組織部部長,對陝北地區黨的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1938年5月中央決定成立晉西南區黨委,王達成從陝北派往山西前線,擔任晉西南區黨委組織部部長。1939年12月晉西事變發生,王達成受命帶領小分隊,一邊和敵人作戰,一邊四處尋找失散的黨員,從山西省的洪洞和趙城一帶,將一批黨員幹部收攏起來帶到了相對安全的晉西北。1940年王達成任晉西區黨委組織部部長。1942年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成立,王達成又被任命為分局組織部部長。在這段時間的區黨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共七大代表。
1949年,王達成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秘書長,1950年調任西北軍政委員會秘書長,而後又擔任西北工業部部長、西北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在西北工業部工作期間,他努力調動知識分子和民主愛國人士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對醫治西北地區戰爭創傷,發展生產,恢復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值得一提的是,他對於西安紡織城的建設及長遠規劃殫精竭慮,使得以西安為中心相繼建立了從生產、科研和教育到生活全面配套的紡織基地,新興的西北紡織城對後來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1954年,他調往北京,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56年他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在1959年的反右運動中,王達成和戰友習仲勛等人一起被拖進「右傾機會主義」的隊伍,雖沒被撤職,卻無法正常開展工作。直到1961年中央召開「七千人大會」糾正左的錯誤後,他才得以重新開展工作,主抓人造纖維的規模化生產。1964年,組織從日本引進了第一套維尼綸生產線,並以此為樣本,努力使之國產化,但不久工作被文革打斷。
1978年底,王達成恢復工作,仍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1980年9月,王達成改任紡織工業部顧問。退居二線,開始離休生活。不久上海金山、江蘇儀徵等化纖基地開始建設,為使引進的化纖成套設備節省外匯,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是否可以讓部分設備國產化。王達成再次出山組織進行技術攻關。王達成聽取各方建議後,發現當時可以設計出成套的化纖設備,但生產過程需要各部門的協調。王達成鼓勵科研技術人員大膽設計,自己負責協調工作,充分調動和利用各種關係,請第一機械工業部(後來的國家機械委)和第六機械工業部(後來的船舶工業總公司)予以配合。最後一萬五千噸滌綸抽絲成套設備的科技攻關項目順利完成,受到了國務院的嘉獎。
參考文獻
編輯- 清華大學志,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360-3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