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鳥翼龍屬

夜翼龙科的一属(化石)

神鳥翼龍學名Simurghia,或譯西摩格翼龍)是翼龍目的一個,來自約6600萬年前晚白堊世馬斯特里赫特階摩洛哥奧勒德阿卜杜恩盆地英語Ouled Abdoun Basin。該屬由古生物學家尼古拉斯·朗里奇(Nicholas R. Longrich)、大衛·馬提爾(David M. Martill)和布里安·安德列斯(Brian Andres)於2018年英語2018 in paleontology和來自同一盆地的另外兩種翼龍:翠鳥翼龍巴巴里翼龍一同發表。[1]模式種兼唯一種是強壯神鳥翼龍S. robusta)。

神鳥翼龍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66 Ma
正模肱骨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翼龍目 Pterosauria
演化支 夜翼龍形態類 Nyctosauromorpha
演化支 遠夜翼龍類 Aponyctosauria
屬: 神鳥翼龍屬 Simurghia
Longrich, Martill, & Andres, 2018
模式種
強壯神鳥翼龍
Simurghia robusta

Longrich, Martill, & Andres, 2018

發現與命名

編輯

該屬所有已知標本均是在一場歷時三年、出土約200件翼龍標本的挖掘活動中發現。正模標本FSAC-OB 7由一個近乎完整的肱骨組成,僅缺少肱骨頭及尺骨嵴。[1]

神鳥翼龍命名自波斯神話中的飛行生物西摩格。種名S. robusta在拉丁語中意為「強壯的」。[1]

分類

編輯
 
神鳥翼龍(頂部中間)與其它翼龍、鳥類及人類的體型比較

以下分支圖展示了安德烈斯等人於2014年首次提出、並由朗里奇等人於2018年更新額外數據的系統發育分析結果。作者在分析中發現神鳥翼龍是翠鳥翼龍姐妹群,兩者均屬於夜翼龍科[2][1]

鳥掌翼龍超科 Ornithocheiroidea

神龍翼龍超科 Azhdarchoidea

怪肘大鳥翼龍 Piksi barbarulna

 無齒翼龍超科 Pteranodontoidea 

鳥掌翼龍形態類 Ornithocheiromorpha

 無齒翼龍類 Pteranodontia 
無齒翼龍科 Pteranodontidae

斯氏無齒翼龍 Pteranodon sternbergi

長頭無齒翼龍 Pteranodon longiceps

皇家特提斯翼龍 Tethydraco regalis

夜翼龍科 Nyctosauridae

布氏阿拉摩翼龍 Alamodactylus byrdi

波氏伏爾加翼龍 Volgadraco bogolubovi

赫氏白堊鳥龍 Cretornis hlavaci

遊蕩翠鳥翼龍 Alcione elainus

強壯神鳥翼龍 Simurghia robusta

科阿韋拉穆氏翼龍Muzquizopteryx coahuilensis

巨大巴巴里翼龍 Barbaridactylus grandis

拉氏夜翼龍 Nyctosaurus lamegoi

小夜翼龍 Nyctosaurus nanus

纖細夜翼龍 Nyctosaurus gracilis

費爾南德斯等人(2022年)在系統發育分析中發現神鳥翼龍是翅翼龍翠鳥翼龍姐妹群。三者與夜翼龍科構成新演化支遠夜翼龍類英語Aponyctosauria[3]

無齒翼龍類 Pteranodontia

特提斯翼龍屬Tethydraco

長頭無齒翼龍Pteranodon longiceps

斯氏無齒翼龍喬斯坦伯格翼龍 Pteranodon sternbergi

阿拉摩翼龍屬Alamodactylus

伏爾加翼龍屬Volgadraco

白堊鳥龍屬 Cretornis

遠夜翼龍類 Aponyctosauria

翅翼龍屬Epapatelo

神鳥翼龍屬 Simurghia

翠鳥翼龍屬 Alcione

夜翼龍科 Nyctosauridae

穆氏翼龍屬 Muzquizopteryx

拉氏夜翼龍 Nyctosaurus lamegoi

巨大夜翼龍巴巴里翼龍 Nyctosaurus grandis

小夜翼龍 Nyctosaurus nanus

纖細夜翼龍 Nyctosaurus gracilis

古生物學

編輯

神鳥翼龍外觀與翠鳥翼龍相似,但不太可能是後者的成年個體。從骨骼緻密的無血管表面結構、骨化程度良好的髁骨及融合的胸骨和肩胛烏喙骨來看,所有翠鳥翼龍標本均為亞成體或成體。此外,缺乏中等尺寸的肱骨也顯示這些翼龍彼此不同。使用等軸縮放比例測出神鳥翼龍比翠鳥翼龍重560%,因此兩性異形或種內變異也是不大可能的。本屬翼展估計為5米(16英尺)。[1]

古生態學

編輯
 
神鳥翼龍發現地位置及地層

神鳥翼龍發現於摩洛哥北部奧勒德阿卜杜恩盆地馬斯特里赫特階晚期的磷酸鹽中。該地質單元不隸屬任何地層。其分為數層,而神鳥翼龍發現於第三層(Couche III)。該層段可追溯到白堊紀末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以前約一百萬年的馬斯特里赫特階最末期。第三層代表了當時已知的最具多樣性的海洋生態系統。[1]

該區域已發現為數眾多的海洋生物,包括鯊魚和硬骨魚,此外還有海龜、蛇頸龍滄龍。僅發現了少量零碎恐龍化石,包括一種阿貝力龍類及一種蜥腳類。該地層的其它翼龍最初僅有神龍翼龍科毛里塔尼亞磷礦翼龍。然而,除神鳥翼龍外,近期研究還揭示了該地區至少還有五種翼龍,包括巴巴里翼龍、翠鳥翼龍和特提斯翼龍[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Longrich, Nicholas R.; Martill, David M.; Andres, Brian; Penny, David. Late Maastrichtian pterosaurs from North Africa and mass extinction of Pterosauria at the Cretaceous-Paleogene boundary. PLOS Biology. 2018, 16 (3): e2001663. PMC 5849296 . PMID 29534059. doi:10.1371/journal.pbio.2001663. 
  2. ^ Andres, B.; Clark, J.; Xu, X. The Earliest Pterodactyloid and the Origin of the Group. Current Biology. 2014, 24 (9): 1011–6 [2023-08-18]. PMID 24768054. doi:10.1016/j.cub.2014.03.030 .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9). 
  3. ^ Fernandes, Alexandra E.; Mateus, Octávio; Andres, Brian; Polcyn, Michael J.; Schulp, Anne S.; Gonçalves, António Olímpio; Jacobs, Louis L. Pterosaurs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Angola. Diversity. 2022, 14 (9). 741. doi:10.3390/d140907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