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標
網絡信標(web beacon),(web bugs),是指暗藏在任何網頁元素或郵件內約1像素大小的透明GIF或PNG圖片,常用來收集目標電腦用戶的上網習慣等數據,並將這些數據寫入Cookie,網絡信標常見於垃圾郵件中。[1]
概述
編輯網絡信標(web beacon),(web bug),是一個放置在網頁或電子郵件上的文件對象,用於監測用戶的行為。
它不像Cookie那樣可以被瀏覽器用戶接受或拒絕,網絡信標只以圖形交換格式(GIF)或其他文件對象的形式出現。
它通常只能被檢測,如果用戶查看網頁的源版本會發現一個從不同的Web服務器而不是從網頁的其他部分負載的標籤。
雖然互聯網隱私倡導者反對使用網絡臭蟲,但是他們大部分承認網絡臭蟲有積極用途,例如跟蹤侵犯版權的網站。 根據Richard M.Smith,網絡臭蟲(web bug)可以收集以下資料:
- 獲取網絡臭蟲的計算機的IP地址
- 網絡臭蟲所在網頁的網址
- 網絡臭蟲圖象的網址
- 網絡臭蟲被訪問的時間
- 獲取網絡臭蟲圖象的瀏覽器的類型
- 一個提前設定的cookie值
網絡信標(web beacon)經常被垃圾郵件發送者用來驗證電子郵件地址。當收件人打開一封有網絡信標的電子郵件時,返回給發件人的信息就會顯示郵件已被打開,這樣就可以確認電子郵件地址是有效的。
信標API
編輯信標API(Beacon API)是一種較新的Web技術,它不需要使用不可見圖像或類似手段就能達到相同的目的。截至2017年4月[update],它還是一個萬維網聯盟的候選建議。[2]其旨在使Web開發人員能在用戶離開頁面時將信息(如分析或診斷數據)發回Web服務器,以跟蹤用戶的活動。[3]使用Web信標API能夠不干擾或影響網站導航的完成此種跟蹤,並且對最終用戶不可見。[4]信標API已於2014年被相繼引入到Mozilla Firefox[5]和Google Chrome網頁瀏覽器。[6]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 ^ Stefanie Olsen. Nearly undetectable tracking device raises concern. CNET News. July 12, 2000 [July 12,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7).
- ^ Beacon W3C Candidate Recommendation 13 April 2017. [2017-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 ^ Introduction to the Beacon AP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itepoint.com, January 2015
- ^ Squeezing the Most Into the New W3C Beacon AP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ikCodes, 16 December 2014
- ^ Navigator.sendBeac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ozilla Developer Network
- ^ Send beacon data in Chrome 3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evelopers.google.com, September 2015
外部連結
編輯- The Web Bug FAQ from EFF
- they read it?[永久失效連結] from the Linux Weekly News
- Trojan Marketi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Slashdot on Web Bugs[永久失效連結]—Slashdot.org Forum on Blocking Web Bu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