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結寺
西藏的苯教寺庙
色結寺,全稱「日加貢責寺」,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謝通門縣塔丁鄉乃囊村的東日嘉山的山頂,為苯教寺院。[1]
色結寺 | |
---|---|
漢語名稱 | |
繁體中文 | 色結寺 |
簡體中文 | 色结寺 |
寺廟信息 | |
位置 | 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謝通門縣塔丁鄉乃囊村 |
創建者 | 辛頓·益西洛卓 |
創建時間 | 1179年 |
類型 | 苯教 |
歷史
編輯色結寺在謝通門縣縣城以東6公里處。寺院位於東日嘉山的山巔,此山形似一頭大象,四面各有一眼泉水,山下有苯教寺院色果查姆寺,為苯教祖師辛饒米沃的後裔木辛氏族的駐錫地,被視為苯教「聖地」。[2]
色結寺建於1179年,由木辛氏族後裔辛頓·益西洛卓創建。辛頓·益西洛卓,本名赤迥達布,生於塔丁鄉乃囊村辛倉(房名)地方,其父名叫喜饒堅贊。辛頓·益西洛卓自幼出家,學習天文歷算以及苯教經典。據傳說,隨其左右的弟子達萬餘人。他著有《出其德來》、《藏文文法》、《甘珠爾註解》等書,被尊為「貢欽」。他曾興建苯教寺院35座、尼姑廟2座、修行室4處,其中他20歲時建色果查姆寺,27歲時建色結寺,當時苯教僧人已達到4000多人,勢力甚至可左右地方政權。[1][2]
色結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嚴重破壞。1985年「溫丁拉康」獲得修復,措東覺護法神刺繡唐卡一幅、洽瑪鎏金銅像等文物便置於修復後的「溫丁拉康」內。[1][2]
管理
編輯色結寺實行堪布制度,堪布一般由木辛氏後裔承襲。堪布通過考試選定。自建寺起到西藏民主改革前,共有31任堪布:[2]
民主改革之前色結寺的歷任堪布
任數 | 名字 | 注釋 |
---|---|---|
1 | 辛頓·益西洛卓 | 色結寺的創建者 |
2 | 堪欽·索甲拜 | 木辛氏族後裔,辛頓·益西洛卓之兄。 |
3 | 朗傑哲美 | 木辛氏族後裔 |
4 | 拜登南甲 | 木辛氏族後裔。曾赴內地,受元朝皇帝召見,封木辛氏族尊者為萬戶長,管理班戈、申扎一帶,萬戶長名叫辛倉·赤覺松。 |
5 | 辛倉·旺珠堅贊 | 木辛氏族後裔 |
6 | 辛倉·囊卡堅贊 | 木辛氏族後裔 |
7 | 辛·卻拉堅贊 | 木辛氏族後裔 |
8 | 辛·尼瑪堅贊 | 木辛氏族後裔。生於藏曆火雞年。13歲時赴昂仁一帶雲遊,15歲時回到該寺護建寺廟。 |
9 | 赤溫堅贊 | 木辛氏族後裔 |
10 | 雍仲·尼瑪嘉布 | 木辛氏族後裔 |
11 | 辛丹·珠培熱色 | 木辛氏族後裔 |
12 | 堪欽·佳哇溫色 | 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人 |
13 | 堪欽·朗達溫色 | 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人 |
14 | 堪欽·次旺倫珠 | 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人 |
15 | 堪欽·卻來朗傑 | 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人 |
16 | ? | |
17 | 辛·敏久助旺 | 木辛氏族後裔。有弟子32名,其中歐曲寺的達瑪巴扎、甲經珠白多傑,梅日寺的平措羅追等人最著名,這三人在藏文文法改革及宗教上影響很大。 |
18 | 辛·雍仲丹旺 | 木辛氏族後裔 |
19 | 朗嘎次珍 | 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人 |
20 | 索朗丹傑 | 今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人 |
21 | 次珍堅贊 | 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人。著有文法歷算著作《孜色朗達》、《麥雄》,藏醫專著《都昂埃色》,以及咒語解說等方面的若干書籍 |
22 | 仁欽堅贊 | 今日喀則市東嘎鄉人 |
23 | 堪欽·雍丹堅贊 | 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人 |
24 | 堪欽·梅朗堅贊 | 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人 |
25 | 堪欽·梅久堅贊 | 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人 |
26 | 堪欽·嘉瓦倫珠 | 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人 |
27 | 益西次珠 | 今謝通門縣塔丁鄉人 |
28 | 雍仲·丹增堅贊 | 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人 |
29 | 格桑次珍 | 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人 |
30 | 堪欽·雍丹平措 | 今謝通門縣塔丁鄉乃囊村人 |
31 | 單增堅贊 | 今謝通門縣塔丁鄉乃囊村人。西藏民主改革前擔任堪布。 |
現任堪布(色結寺民主管理委員會主任)為旺傑,辛倉氏族後裔,生於1956年,歷任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常務理事、日喀則地區佛教協會副會長。[1][2]
建築
編輯色結寺主要建築原有大殿、康巴扎倉、白巴扎倉、溫丁拉康、沖欽、世襲殿、德丹雍仲康薩、孜拉章等等建築。文化大革命中,色結寺建築被全部毀滅。1985年後,恢復了溫丁拉康。 [2]
- 大殿:辛頓·益西洛卓創建,坐西朝東,高三層。其中,第一層由經堂、神殿組成。經堂面積16柱、神殿面積4柱,是該寺最早的建築。第八任堪布辛·尼瑪堅贊時期,對原來的大殿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建,布局與原有建築相似,也是高三層。其中:
- 前廊:位於大殿第一層。面積4柱,廊壁繪有四大金剛(四大天王)。
- 經堂:位於大殿第一層。面積64柱,面闊九間,進深九間,為寺院的宗教活動中心。兩側經架有《甘珠爾》、《丹珠爾》各一套,以金粉、銀粉書寫,此外還有《般若經》16部及其他經典。四壁繪有本·丹巴辛繞傳記壁畫。
- 神殿:位於大殿第一層。面積8柱,殿內主供本·丹巴辛繞鎏金銅像,高度超過5米,左右兩側供奉苯教尊勝母、三本尊神、二十一尊洽瑪鎏金銅等身像,此外還供奉有1000尊高大約0.2米的苯教祖師丹巴辛繞像。殿內壁畫為1000尊祖師像。
- 靈塔殿:位於大殿第三層。面積8柱,殿內供奉靈塔20多座,高度分別為0.5至2.8米,多為泥質,有的是鎏金質,主要是色結寺歷任堪布的靈塔,其中最大的是第八任堪布(辛·尼瑪堅贊)之父卻·拉朗傑的靈塔。殿內懸掛有辛·尼瑪堅贊的傳記唐卡。
- 康巴扎倉:是色結寺的學經處。坐西朝東,高二層。下層為經堂及神殿,上層為僧舍。經堂面積10柱,為雲南、四川、藏東康區苯教僧人學經之處。神殿2長柱,主供本·丹巴辛繞鎏金銅等身像,還供奉8座高1.6米的鎏金銅靈塔,殿內壁畫是護法神。
- 白巴扎倉:是衛藏地區苯教僧人的學經處。坐南朝北,高二層。下層為經堂和神殿,上層為僧舍。經堂面積12柱。神殿面積2長柱,主供尊勝母、洽瑪、本·丹巴辛繞鎏金銅像,高大約2.7米,此外還供奉有八大藥師佛鎏金銅像 0.6米,以及8座高0.5米的鎏金銅塔,殿內四壁繪有1000尊祖師像。
- 溫丁拉康(又稱「護法神殿」):位於大殿東側,高一層,由門廊、拉康組成。門廊2柱。拉康面積4柱,主供達拉六依怙護法神,為白檀香木質,高1.7米。此外還供奉2尊西傑瑪的泥塑像,高大約1.4米,2尊像分別騎黃騾和紅騾。殿內懸掛有幾幅唐卡。
- 德丹雍仲康薩:位於大殿西側。坐北朝南,高二層。面積4柱,主供色結寺第一任至第八任堪布的鎏金銅等身像,以及高5.2米的第二十二任堪布(仁欽堅贊)的鎏金銅靈塔,四壁有彩繪苯教祖師及色結寺歷任堪布的畫像。
- 孜拉章:為色結寺堪布、高僧的宅邸,位於溫丁拉康東側。坐北朝南,高三層,面積6柱。第二層為「沖欽」,內供5座鎏金銅靈塔,高大約1.7米,殿內的壁畫為16壇城。第三層為「世襲殿」,主供本·丹巴辛繞以及二十一尊洽瑪鎏金銅等身像,殿內壁畫為80尊大德勝像。[1][2]
色結哇珍藏的「措東覺護法神刺繡唐卡」及「洽瑪鎏金銅像」為珍貴文物,現放置在1985年修復的「溫丁拉康」內,分述如下:
- 措東覺護法神刺繡唐卡:為苯教唐卡,長72厘米,寬51厘米。主尊3頭6臂足,身體藍色,全裸,黃色頭髮指向上方似火焰,頭戴骷髏冠,臉上有三隻眼,八字鬍須,佩帶耳珠、臂釧、手鐲、腳鐲。主尊懷中擁抱一明妃,身體赤色,全裸,其面貼近主尊仰視,胸前的雙手持有長戟、弓箭,兩側的手持有魔棒、鉞、套索、箭,脖頸系有2條黃蛇,腰間系有虎皮裙以及一串人頭,6足呈弓箭步踏有2魔,下為覆蓮座。主尊身後有圓形頭光、火焰形背光。上、下有祥雲繚繞以及西傑瑪等苯教神祇。
- 洽瑪鎏金銅像:洽瑪是苯教神祇。該像通體高30厘米,頭高6厘米,底座高2.5厘米,身寬11厘米。洽瑪頭戴三花冠,冠上刻有十字交叉金剛杵,束高髻,上身赤裸,飾有花絮耳環,佩帶臂釧、手鐲、腳鐲,頸部系有瓔珞,並且飾以穗紋「8」字圓環披帛。雙乳隆起,右手置於胸部端淨瓶,左手下垂持有梗蓮(蓮花頂上托一銅鏡),腰間系有連珠紋帶。下身系有短裙,右臀向外擺呈「s」形,跣足立於覆蓮座上。[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