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文化
飲食 |
文化 |
傳統 |
人口 |
經濟 |
教育 |
Holidays |
語言 |
媒體 |
政治 |
宗教 |
體育 |
Taxation |
交通 |
特別政策: |
edit box |
荷蘭文化 的多元化體現在了不同地區文化的差異以及外國文化所帶來的影響。荷蘭人的勇於探索的精神,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在百年歷史中,荷蘭黃金時代被認為是荷蘭文化的巔峰時期。
人民
編輯荷蘭社會所追求的平等與現代,人民普遍溫和、包容、自主、執着。荷蘭人對於自己的文化傳統引以為豪,歷史上荷蘭藝術和音樂極大地影響了世界藝術的發展。
在荷蘭人們非常注重禮節,這點在很多國際上關於荷蘭的書籍中常常被提及。
價值觀
編輯荷蘭人以其文化遺產、豐富藝術歷史和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而感到自豪。社會重視平等的和現代化價值,社會上普遍不喜非必需品,特別是避免炫耀的行為。[1]
荷蘭人的行為舉止直接並開放,且態度嚴肅—不拘小節並遵守基本行為規範。荷蘭人的直率可能會使外國人覺得他們粗魯和無禮,但他們稱之為開放的特質。[1]
從道德的角度來看,荷蘭人認為人們都是平等的,因此荷蘭人對於職場等級和社會地位的立場顯得比較模糊。[2] 當處於不同群體間下的不同規範,人們詢問基本規則不會被視為無禮;即使公然直言不諱的話題和評論,荷蘭人並不會感到特別尷尬,至少不會比討論天氣更尷尬。[1]
自由風氣
編輯荷蘭是歐洲最世俗的國家之一,宗教通常視為個人事務,不在公共場合傳播,儘管宗教經常是社會上討論的主題。
根據調查,社會上只有 17% 的人口認為宗教很重要,更只有14% 的人每週去教堂。[3]
在社會寬容的議題上,荷蘭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塑造成重視自由的國家,其價值體系也反映在毒品政策和安樂死合法化。
2001 年 4 月 1 日,荷蘭成為第一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4]
社會規範
編輯荷蘭人嚴格遵從社會規範行為禮儀,市面上討論該主題相關的書籍很多。其實這些規範並非絕對的,有些習俗也可能不適用在荷蘭所有地區,部分歐洲禮儀也可能適用於荷蘭。
荷蘭的世界廣播電台指出[5]:
「超過一半的海外荷蘭人認為,荷蘭國內的同胞禮貌不如其他國家的人,尤其是服務員、青少年和店員表現特別差。同時也有大約 55% 的在荷外國人認為,荷蘭人離開他們的國家後,行為往往顯得更加粗魯。」
但在文化差異下,荷蘭人對於禮節有不同的定位。《Stuff Dutch people》書中說[6]:
「荷蘭人認為英國人或美國人的禮貌模式是一種軟弱的表現,散發著不真誠而且虛偽的味道,這是荷蘭人所鄙視的」。
此外,荷蘭人喜歡彰顯其多語言能力,禮貌以對。外國人如果在公共場合以荷語問話,將發現交談對象的荷蘭人,會偏好直接使用問話人的母言進行回答。 [7]
幽默感
編輯在 16 世紀,荷蘭人以其幽默感而聞名,許多旅行雜誌都情調荷蘭人的快樂和喜歡慶祝的特質。
鬧劇和笑話書很受歡迎,許多荷蘭畫家都有幽默題材的畫作。荷蘭笑話的主題是錯亂的家庭生活、醉酒的神職人員,以及有殘疾的人。
然而,但幾個世紀以來,荷蘭式的幽默已經發生變化。17世紀末,荷蘭共和國走向沒落,歸正會譴責笑聲,倡導嚴肅的生活方式。社會上出現有禮儀手冊,指出大聲笑是不禮貌的,這種氛圍持續到 1960 年代。在二戰期間,美國士兵甚至受指示不要幽默對待荷蘭人,因為「他們不會欣賞」。[8]
語言
編輯根據歐盟憲章對地區或小語種的分類,北部和東部的多種低撒克遜方言是被荷蘭政府所承認的。另外一種荷蘭方言,林堡語也是被承認的,主要通行於東南部的林堡省。西南部的西蘭方言是不被承認的,但被視為是一種不太相同的方言,或歸為西佛蘭德語。
宗教
編輯荷蘭是歐洲最世俗的國家之一,大約有40%的人(1998)認為自己無宗教信仰,另外約有31%的天主教徒和21%的新教徒,穆斯林占4.4%。新教曾經是荷蘭最大的宗教,然而在過去的一個世紀,新教教堂在不斷的減少。伊斯蘭教的發展始於清真寺的興建。荷蘭同是擁有不少印度教徒,主要是來前殖民地國家蘇里南的移民。
科學、科技與研究
編輯最重要且曾獲國際獎項的學者與科學家有:
15世紀:
- Laurens Janszoon Coster(1370-1440),畫家
16世紀:
- 伊拉斯謨 (1466/1469-1536),人文主義思想家
17世紀:
- 巴魯赫·斯賓諾莎(1632–1677),哲學家
- 赫爾曼·布爾哈夫Herman Boerhaave(1668-1738),醫生
- 魯道夫·范·科伊倫(1540-1610),數學家
- Cornelius Drebbel(1572-1633),發明家與工程師
- 格老秀斯(1583-1645),法學家及哲學家
-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629-1695),數學家、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
- 列文虎克(1632-1723),科學家
- Anna Maria van Schurman(1607-1678),荷蘭第一位女性學生及學者
- 西蒙·斯特芬(1548-1620),數學家及工程師
- 揚·斯瓦默丹(1637-1680),科學家
18世紀:
- 丹尼爾·白努利(1700-1782),數學家及物理學家
19世紀:
- C.H.D. Buys Ballot(1817-1890),科學家與氣象學家
- 湯姆斯·斯蒂爾吉斯(1856-1894),數學家
20世紀:
- 托比亞斯·阿賽爾(1838-1913),法學家,1911年諾貝爾獎得主
-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1920-),物理學家,1981年諾貝爾獎得主
- 魯伊茲·布勞威爾(1881-1966),數學家
- Hendrik Casimir(1909-2000),物理學家
- 保羅·克魯岑(1933-),大氣化學家,1995年諾貝爾獎得主
- 彼得·德拜(1884-1966),化學家,1936年諾貝爾獎得主
- 艾茲格·迪科斯徹(1930-2002),電腦科學家
- Eugène Dubois(1858-1944),古生物學家及解剖學家
-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1858-1930),醫生及病理學家,1929年諾貝爾獎得主
- 威廉·埃因托芬(1860-1927),醫生,1924年諾貝爾獎得主
- Anthony Fokker(1890-1939),航空工程師
- Arend Heyting(1898-1980),數學家
-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1852-1911),化學家,1901年諾貝爾獎得主
- 傑拉德·特·胡夫特(1946-),物理學家,1999年諾貝爾獎得主
- 約翰·赫伊津哈(1872-1945),歷史學家
- 海克·卡末林·昂內斯(1853-1926),物理學家,1913年諾貝爾獎得主
- 雅各布斯·卡普坦(1851-1922),天文學家
- Willem Hendrik Keesom(1878-1956),物理學家
- 特亞林·科普曼斯(1910–1985),經濟學家,1975年諾貝爾獎得主
- Willem Kolff(1911-2009),醫生及發明家
- 亨德里克·勞侖茲(1853-1928),物理學家,1902年諾貝爾獎得主
- 西蒙·范德梅爾(1925-),物理學家,1984年諾貝爾獎得主
- 簡·亨德里克·奧爾特(1900-1992),天文學家
- 簡·丁伯根(1903-1994),經濟學家,1969年諾貝爾獎得主
- 尼可拉斯·庭伯根(1907-1988),動物行為學家,1975年諾貝爾獎得主
- 馬丁紐斯·韋爾特曼(1931-),物理學家,1999年諾貝爾獎得主
- Hugo de Vries(1848-1937),遺傳學家
- 約翰內斯·范德瓦耳斯(1837-1923),物理學家,1910年諾貝爾獎得主
- 彼得·塞曼(1865-1943),物理學家,1902年諾貝爾獎得主
- 弗里茨·塞爾尼克(1888-1966),物理學家,1953年諾貝爾獎得主
- Hendrik Zwaardemaker(1857-1930),科學家
建築
編輯荷蘭建築的第一個輝煌時期大約起始於17世紀的荷蘭黃金時代,由於經濟蓬勃的城市大為擴大,新會堂和倉庫的修建。商人從中大發橫財,增建新建築以及在其周圍各城市挖河渠(國防、運輸用途),房子的裝飾門面的翻修以適合新的市容。在鄉村,新的鄉村住房不斷出現。湧現了一大批知名的建築師如:雅各布·范·坎彭(1595年-1657年)、Lieven de Key (c. 1560年-1627年)和Hendrik de Keyser (1565年-1621年)。
20世紀,荷蘭建築師更是帶動了世界現代建築的發展。
藝術
編輯音樂及舞蹈
編輯古典音樂方面,荷蘭擁有大量的管弦樂團,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最負盛名的為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該團經常在國外演出。著名的小型樂團有十八世紀管弦樂團、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樂團以及阿姆斯特丹的斯宏伯格樂團。荷蘭的歌劇業非常繁榮,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荷蘭歌劇院蜚聲國內外。荷蘭歌劇院每年推出約10個劇目,主要在阿姆斯特丹上演,現代歌劇在演出劇目中占有重要份額。在首都阿姆斯特丹之外,也有一些劇團上演歌劇。
荷蘭音樂節名揚四海,每年六月份在阿姆斯特丹持續1個月的時間。另一個重要的音樂節是烏得勒支的荷蘭早期音樂節,主要由荷蘭國內外的傑出音樂家和樂團演奏中世紀音樂與巴洛克音樂。爵士樂和即席演奏樂也同樣吸引大量的聽眾。
各大城市有國際知名的音樂中心。譬如阿姆斯特丹的畢姆音樂室。北海爵士音樂節每年在海牙舉辦,是歐洲規模最大和知名度最高的爵士音樂節。流行音樂也成績顯著,薩克斯管女吹奏手朵珥弗與流行樂隊都市舞團在國內外的演出都場場爆滿。從年初到年末不斷地有大型流行音樂演唱會,其中最有名的是聖靈降臨節流行音樂會、公園流行音樂會和地拿摩露天流行音樂會。
媒體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Colin White & Laurie Boucke (1995). The UnDutchables: An observation of the Netherlands, its culture and its inhabitants (3rd Ed.). White-Boucke Publishing.
- ^ J. Vossenstein, Dealing with the Dutch, 9789460220791.
- ^ Becker, De Hart, Jos, Joep. "Godsdienstige veranderingen in Nederland, Verschuivingen in de binding met de kerken en de christelijke traditie". SCP. Sociaal en Cultureel Planbureau Den Haag.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0 October 2017. Retrieved 7 July 2017.
- ^ "Same-Sex Marriage Legalized in Amsterdam". CNN. 1 April 2001.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3 March 2016. Retrieved 11 March 2016.
- ^ "Dutch expats think the Dutch are ruder". Dutchnews.nl. Retrieved 22 May 2014.
- ^ Geske, Colleen. "Directness". Stuff Dutch People like. Retrieved 22 May 2014.
- ^ White, Colin & Boucke, Laurie (2010). The UnDutchables. White-Boucke Publishing. p. 204. ISBN 978-1-888580-44-0
- ^ (in Dutch) Anno - Veel poep en pies
外部連結
編輯- Netherlands.Info 全方位介紹荷蘭的旅遊以及荷蘭社會和荷蘭的文化傳統。(英文)
- ArchiNed 荷蘭建築
- NL Planet - Dutch Culture
- Wall Anchors on Old Dutch Building
- Netherlands a cultural pofi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anfer
- 荷蘭國際電台中文網文化專欄 介紹荷蘭文化概況,背景信息以及最新動態。(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