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斑

良性,扁平,先天性胎記,在東亞,南亞,東南亞,北亞和中亞人民,大洋洲土著人和美洲印第安人中普遍存在

蒙古斑蒙古型藍印,也叫骶部色素斑,是一種良性先天胎記,形狀不規則,邊緣呈波浪紋。蒙古斑是東亞人常見的胎記,故此以「蒙古」來命名。它亦普遍流行於東非美洲原住民種族,歐洲人亦有一些機會發現蒙古斑,但因為他們的皮膚色素較深或較淡,相對上不易察覺。[1][2]蒙古斑一般在出生後3至5年,最遲在青春期之前消散。

蒙古斑
一名六個月大的臺灣女嬰出現蒙古斑
類型皮膚病胎記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小兒科
ICD-10D22.5 (ILDS D22.505)
ICD-9-CM757.33
DiseasesDB8342
MedlinePlus[1]
eMedicinederm/271
MeSHD049328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成因

編輯

而蒙古斑呈現藍色、瘀青色是因為真皮層的黑素細胞所致。當人體仍處於胚胎的狀態時,由於黑素細胞從神經脊移動到表皮時,未能穿透表皮和真皮交界處,困在真皮深部而形成蒙古斑。它在人體出現的時候,可能會只有一個較大的斑印,或者是多個比較小的斑印,最常在下腰椎部位、臀部位(即腰間)、肩膀發現。[2]

蒙古斑是一種獨有地在皮膚出現的遺傳紊亂,對人體並無害處,出現的機率亦沒有性別傾向,即是男或女都很可能會出現蒙古斑。亦有一些不認識蒙古斑成因和背景的人,會錯將蒙古斑當成瘀斑[1]

各地狀況

編輯

蒙古斑經常出現在蒙古族和其他東亞族群,例如漢族朝鮮族大和族京族等。近乎所有東亞嬰兒都有一處,甚至多處的蒙古斑。有調查顯示,約95-100%的東亞人嬰兒會有蒙古斑,非洲人嬰兒出現的機率有90-95%,而美洲原住民則有85-90%。如果父或母其中一方為東亞洲人,嬰兒出現蒙古斑的機會亦相常高。

高加索人種(白人)人種方面,土生的歐洲人中東人北非人印度次大陸人,有1-10%出現的可能。另外有50%-70%的拉丁美裔人會在出生擁有蒙古斑,分析指因為麥士蒂索人是拉丁美洲主要人種,而麥士蒂索人是由歐洲人和美洲原住民的混血兒[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Mongolian Spo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English information of Mongolian spot, written by Hironao NUMABE, M.D., Tokyo Medical University.
  2. ^ 2.0 2.1 Mongolian blue spo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Health care guide discussing the Mongolian blue sp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