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英起
裴英起(?—556年7月9日),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人,出自河東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南來吳裴,北魏、東魏、北齊官員。
生平
編輯裴英起的祖先在東晉末年渡過淮河,僑居在淮南的壽陽縣。裴英起聰明幽默詼諧,喜歡暢談,不拘泥於禮儀,在父親裴約死後承襲為雍丘縣開國子[1],之後官至定州長史。東西魏分裂時,裴英起官至散騎常侍、鎮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1]。武定末年,裴英起官至洛州刺史[2][3],高澄引薦裴英起為行台左丞。天保年間,裴英起官至都官尚書,兼任侍中[4]。天保六年(555年),梁元帝蕭繹被西魏攻滅,齊文宣帝高洋冊立蕭淵明為南梁皇帝,派侍中裴英起護衛蕭淵明返回建鄴[5][6]。
蕭淵明被陳霸先廢除皇位後,齊文宣帝譴責陳霸先。命令儀同蕭軌與李希光、東方老、裴英起、王敬寶等人,率領厙狄伏連、堯難宗、東廣州刺史獨孤辟惡、洛州刺史李希光,與任約、徐嗣徽等人,統帥十萬軍隊前往討伐。天保七年三月戊戌(556年4月18日),齊軍從柵口出兵渡過長江,向梁山進發,討伐南梁。南梁帳內蕩主黃叢迎擊,將齊軍擊敗,燒掉齊軍前鋒戰船,齊軍退守駐紮在蕪湖[7][8]。北齊的五位主將名位相同,裴英起以侍中的身份出任軍司,蕭軌與李希光都出任都督,軍中行對等的禮,互不統御,各自爭着說自己的謀略計劃,一有行動必定產生矛盾。齊軍駐紮在丹陽城下,碰上連綿陰雨五十多天,等到與南梁軍隊交戰,齊軍的兵器都不能使用[9]。天保七年五月丙申(556年6月15日),齊軍攻至秣陵故城。五月辛丑(556年6月20日),齊軍於秣陵故城橫跨淮河修築橋梁,引渡兵馬。五月癸卯(556年6月22日),齊軍從方山行進到兒塘,巡邏突擊的騎兵到了台省。六月甲辰(556年6月23日),齊軍暗中進軍到鍾山的龍尾,六月丁未(556年6月26日),又進軍到莫府山。陳霸先派遣錢明率領水軍從江乘出發,在途中襲擊北齊的糧食運輸,繳獲了全部的糧食。齊軍鬧起饑荒,殺死馬驢來吃。六月壬子(556年7月1日),齊軍前進到玄武湖西北莫府山南,將要占據北郊壇。梁軍從覆舟向東轉移,駐紮在郊壇北面,與齊軍對峙。當夜,大雨雷電,暴風拔起樹木,平地漲起一丈多高的水。齊軍日夜坐立在泥水中,懸着鍋做飯,腳趾都潰爛了。台省和潮溝以北,大水退去道路乾燥,梁軍感覺略微舒服一些。六月甲寅(556年7月3日),天逐漸轉晴,當時梁軍的糧食已經吃光,調集市人的糧食供應軍隊,都是麥屑為飯,用荷葉包裹分給士兵,間雜有麥餅,士兵都感到困乏。恰逢陳霸先的侄子陳蒨派人送來米三千石,鴨一千頭,陳霸先當即命令燒飯煮鴨,發誓決一死戰。梁軍士兵只帶防身的兵器,計算糧食和肉,讓每個士兵帶上用荷葉裹飯,夾雜鴨肉,陳霸先命令各路軍隊飽餐一頓。六月乙卯(556年7月4日),陳霸先率領梁軍在鍾山以西進攻齊軍,齊軍大敗,北兗州刺史杜方慶、徐嗣徽和弟弟徐嗣宗都被斬首,徐嗣彥、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裴英起、王僧智、劉歸義等四十六名將帥都被俘虜,北齊將士能逃到長江邊的扎竹筏渡江,到長江中流而沉溺,屍體漂流到京口滿岸都是,北齊將士返回的只有十分之二到十分之三。之前童謠說:「虜萬夫,入五湖,城南酒家使虜奴。」東晉、劉宋以後,滯留在北魏境內長江、淮河以北的人,南方人把他們都稱為虜。梁軍此戰中士兵用得到的俘虜去換酒,一名俘虜只能換一醉而已[10][11][12]。六月庚申(556年7月9日),裴英起等人都被處死[13][14][9]。北齊朝廷贈予裴英起開府、尚書左僕射[4]。
家庭
編輯祖父
編輯- 裴彥先,北魏勃海相、雍丘恭惠子
父親
編輯- 裴約,北魏代理勃海郡太守、雍丘縣子
兄弟姐妹
編輯夫人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西安碑林博物館編;趙力光主編. 《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 上》. 北京: 線裝書局. 2007年10月: 25–26. ISBN 978-7-80106-630-5 (中文(中國大陸)).
- ^ 《魏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長子英起,武定末,洛州刺史。
- ^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長子英起,武定末,洛州刺史。
- ^ 4.0 4.1 《北齊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裴英起,河東人。其先晉末渡淮,寓居淮南之壽陽縣。祖彥先,隨薛安都入魏,官至趙郡守。父約,渤海相。英起聰慧滑稽,好劇談,不拘儀檢,仕魏至定州長史。世宗引為行台左丞。天保中,都官尚書,兼侍中,及戰沒,贈開府、尚書左僕射。
- ^ 《北齊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五》;天保六年,梁元為西魏所滅,顯祖詔立明為梁主,前所獲梁將湛海珍等皆聽從明歸,令上黨王渙率眾以送。是時梁太尉王僧辯、司空陳霸先在建鄴,推晉安王方智為丞相。顯祖賜僧辯、霸先璽書,僧辯未奉詔。上黨王進軍,明又與僧辯書,往復再三,陳禍福,僧辯初不納。既而上黨王破東關,斬裴之橫,江表危懼。僧辯乃啟上黨求納明,遣舟艦迎接。王饗梁朝將士,及與明刑牲歃血,載書而盟。於是梁輿東度,齊師北反。侍中裴英起衛送明入建鄴,遂稱尊號,改承聖四年為天成元年,大赦天下,宇文黑獺、賊察等不在赦例。
-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六》:王僧辯遣使奉啟於貞陽侯淵明,定君臣之禮,又遣別使奉表於齊,以子顯及顯母劉氏、弟子世珍為質於淵明,遣左民尚書周弘正至歷陽奉迎,因求以晉安王為皇太子。淵明許之。淵明求度衛士三千,僧辯慮其為變,止受散卒千人。庚子,遣龍舟法駕迎之。淵明與齊上黨王渙盟於江北,辛丑,自採石濟江。於是梁輿南渡,齊師北返。僧辯疑齊,擁楫中流,不敢就西岸。齊侍中裴英起衛送淵明,與僧辯會於江寧。
- ^ 《陳書·卷一·本紀第一》:三月戊戌,齊遣水軍儀同蕭軌、厙狄伏連、堯難宗、東方老、侍中裴英起、東廣州刺史獨孤辟惡、洛州刺史李希光,並任約、徐嗣徽等,率眾十萬出柵口,向梁山,帳內蕩主黃叢逆擊,敗之,燒其前軍船艦,齊頓軍保蕪湖。
- ^ 《南史·卷九·陳本紀上第九》:三月戊戌,齊遣水軍儀同蕭軌、庫狄伏連、堯難宗、東方老、侍中裴英起、東廣州刺史獨狐辟惡、洛州刺史李希光並任約、徐嗣徽、王僧愔等眾十萬出柵口,向梁山,帳內蕩主黃叢逆擊,敗之,燒其前軍船艦。
- ^ 9.0 9.1 《北齊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顯祖責陳武廢蕭明,命儀同蕭軌率希光、東方老、裴英起、王敬寶步騎數萬伐之。以七年三月渡江,襲克石頭城。五將名位相侔,英起以侍中為軍司,蕭軌與希光並為都督,軍中抗禮,不相服御,競說謀略,動必乖張。頓軍丹陽城下,值霖雨五十餘日,及戰,兵器並不堪施用,故致敗亡。將帥俱死,士卒得還者十二三,所沒器械軍資不可勝紀。
- ^ 《北史·卷七·齊本紀中第七》:六月乙卯,蕭軌等與梁師戰於鍾山西,遇霖雨失利,軌及都督李希光、王敬寶、東方老、軍司裴英起並沒,士卒還者十二三。
- ^ 《北齊書·卷四·帝紀第四》:六月乙卯,蕭軌等與梁師戰於鍾山之西,遇霖雨,失利,軌及都督李希光、王敬寶、東方老、軍司裴英起並沒,士卒散還者十二三。
- ^ 《梁書·卷六·本紀第六》:乙卯,司空陳霸先授眾軍節度,與齊軍交戰,大破之,斬齊北兗州刺史杜方慶及徐嗣徽弟嗣宗,生擒徐嗣彥、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裴英起、劉歸義等,皆誅之。
- ^ 《陳書·卷一·本紀第一》:甲寅,少霽。是時食盡,調市人饋軍,皆是麥屑為飯,以荷葉裹而分給,間以麥絆,兵士皆困。會文帝遣送米三千石,鴨千頭,帝即炊米煮鴨,誓申一戰。士及防身,計糧數臠,人人裹飯,婫以鴨肉。帝命眾軍蓐食,攻之,齊軍大潰。執嗣徽及其弟嗣宗,斬之以徇。虜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裴英起、王僧智等將帥凡四十六人。其軍士得竄至江者,縳筏以濟,中江而溺,流屍至京口者彌岸。惟任約、王僧愔獲免。先是童謠云:「虜萬夫,入五湖,城南酒家使虜奴。」自晉、宋以後,經絓在魏境江、淮以北,南人皆謂為虜,於時以賞俘貿酒者,一人裁得一醉。丁巳,眾軍出南州,燒賊舟。己未,斬劉歸義、徐嗣產、傅野豬於建康市。是日解嚴。庚申,誅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裴英起等。
- ^ 《南史·卷九·陳本紀上第九》:三月戊戌,齊遣水軍儀同蕭軌、庫狄伏連、堯難宗、東方老、侍中裴英起、東廣州刺史獨狐辟惡、洛州刺史李希光並任約、徐嗣徽、王僧愔等眾十萬出柵口,向梁山,帳內蕩主黃叢逆擊,敗之,燒其前軍船艦。齊頓軍保蕪湖。五月丙申,齊兵至秣陵故城。己亥,帝率宗室王侯及朝臣,於大司馬門外白虎闕下,刑牲告天,以齊人背約,發言慷慨,涕泗交流,士卒觀者益奮。辛丑,齊軍於秣陵故城,跨淮立橋柵,引度兵馬。癸卯,自方山進及兒塘,游騎至台,都下震駭。帝潛以精卒三千配沈泰,度江襲齊行台趙彥深於瓜步,獲其舟粟。六月甲辰,齊兵潛至鍾山龍尾。丁未,進至莫府山。帝遣錢明領水軍出江乘,要擊齊人糧運,盡獲之。齊軍大餒,殺馬驢而食之。壬子,齊軍至玄武湖西北莫府山南,將據北郊壇。眾軍自覆舟東移,頓郊壇北,與齊人相對。其夜,大雨震電,暴風拔木,平地水丈余。齊軍晝夜坐立泥中,縣鬲以爨,足指皆爛。而台中及潮溝北,水退路燥,官軍每得番易。甲寅,少霽。是時食盡,調市人饋軍,皆是麥屑為飯,以荷葉裹而分給,間以麥䬳,兵士皆困。會文帝遣送米三千石,鴨千頭,帝即炊米煮鴨,誓申一戰。士及防身,計糧數臠,人人裹飯,婫以鴨肉。帝命眾軍蓐食,攻之,齊軍大潰。執嗣徽及其弟嗣宗,斬之以徇。虜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裴英起、王僧智等將帥四十六人。其軍士得竄至江者,縳筏以濟,中江而溺,流屍至京口者彌岸。惟任約、王僧愔獲免。先是童謠云:「虜萬夫,入五湖,城南酒家使虜奴。」自晉、宋以後,經絓在魏境江、淮以北,南人皆謂為虜,於時以賞俘貿酒者,一人裁得一醉。丁巳,眾軍出南州,燒賊舟。己未,斬劉歸義、徐嗣產、傅野豬於建康市。是日解嚴。庚申,誅蕭軌、東方老、王敬寶、李希光、裴英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