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菲爾德歷史
公元一世紀後半葉,在謝夫河(River Sheaf)旁邊的一片空地上,建立起了一個小鎮,被稱為謝菲爾德。
人類可能已經在這裡居住了10000多年,但真正的城市發展擴張是出現在工業革命之後的。[1]
自14世紀以來,謝菲爾德就以生產刀片而聞名。到1600年,謝菲爾德已經發展成為除倫敦之外英國最大的餐具生產地。技術改進使得謝菲爾德的工業生產的快速增長,比如1740年後出現的坩堝鋼工藝。謝菲爾德鎮於1843年被設立為自治區,1893年獲得特許正式冠名為謝菲爾德市。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早期,謝菲爾德都是英國主要的工業城市。但是1973年石油危機後的經濟衰退,加之技術改進,規模經濟以及整個歐洲經濟共同體內鋼鐵生產大規模重組,導致謝菲爾德地區的許多鋼鐵廠倒閉。
城市和經濟復興計劃始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旨在實現城市經濟的多元化。謝菲爾德目前是銀行業和保險業的中心,滙豐銀行,桑坦德銀行和英傑華集團在該地設有地區辦事處。謝菲爾德還吸引了數碼創業公司,目前有25000人受僱於數碼行業。
謝菲爾德的起源
編輯謝菲爾德來源於古英語,[2] 即境內謝夫河的名字。Sheaf的意思是劃分或者分離,謝夫河就是分水嶺的意思。[3] Field(領域)起源於古英語單詞feld(菲爾德),是英語中常用的單詞後綴,意思是林中空地。[4] 今天的謝菲爾德市很有可能是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在謝夫河和頓河的匯流點建立的居住地,建立的時間可能介於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初到此地的時間(大約在在公元6世紀)和公元9世紀早期。[5]
在6世紀到9世紀,一些謝菲爾德其他地區的地名很可能也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建立的定居點,它們的名字以利(ley)結尾,意思是林中空地,或者以頓(ton)結尾,意思是封閉的農場。[6] 這些地方包括海利(Heeley),朗利(Longley),諾頓(Norton),奧拿頓(Owlerton),騷塞(Southey),廷斯利(Tinsley),托特利(Totley),瓦茲利(Wadsley)和沃爾克利(Walkley)。
19世紀早期,在謝菲爾德發現了一個9世紀早期石頭十字架的杆部,這是證明盎格魯-撒克遜人在這裡定居的最早的證據。[7] 這個杆部可能是石頭十字架的一部分,於1570年被帶出謝菲爾德主教坐堂(現謝菲爾德大教堂)的教堂墓園,[8] 現在保存在大英博物館。[9]
《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829年的條目里有一份記載,大約和石頭十字架處於相同時代。記載中提到諾森布里亞王國國王Eanred在多爾的一個村莊(現在謝菲爾德市的郊區)向威塞克斯王國國王埃格伯特投降:「埃格伯特帶領軍隊和諾森布里亞人一路打到了多爾,見到了Eanred並給出讓諾森布里亞人臣服的條款,接受了條款之後,諾森布里亞人便安然回家了。」通過這次事件,埃格伯特宣稱自己為第一個征服英格蘭並成為英格蘭國王的盎格魯-撒克遜人 。[10]
9世紀後半葉,北歐海盜向英格蘭擴張,隨之而來的是丹麥法區的建立。殖民者建立了一些村莊,村莊的名字後面常綴有索普(thorpe),意思是農莊。[11] 謝菲爾德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殖民地,比如說格里斯索普(Grimesthorpe),哈肯索普(Hackenyhorpe),喬丹索普(Jordanthorpe),尼德索普(Netherthorpe),厄珀索普(Upperthorpe),沃特索普(Waterthorpe)還有伍德索普(Woodthorpe)。[12] 直到918年亨伯以南地區的丹麥人才向長者愛德華投降。到了926年,長者愛德華之子埃塞爾斯坦國王成功征服了諾森布里亞人。
937年,奧拉夫·高森佛利森(Olaf Guthfrithson),維京人首領(征服了都柏林),蘇格蘭國王康斯坦丁,斯特拉斯克萊德國王歐文一世,坎布里亞國王聯軍進攻英格蘭。入侵部隊在布魯南堡之役中被埃塞爾斯坦國王所帶領的威塞克斯軍隊和梅西亞王國的軍隊擊敗。布魯南堡的具體位置尚不明確,但有史學家[13][14] 猜測它可能位於懷特山的山坡,介於謝菲爾德的廷斯利和羅瑟勒姆的布林斯沃夫之間。 939年,埃塞爾斯坦國王去世,奧拉夫·高森佛利森再次進攻英格蘭並控制了諾森布里亞王國和梅西亞王國部分地區。緊接着942年,在愛德蒙一世的帶領下盎格魯-撒克遜人重新奪回英格蘭中部地區,一直延伸到了多爾。944年又征服了諾森布里亞王國。
諾曼底在1066年征服英格蘭之後,於1086年編纂《末日審判書》。此書最早將謝菲爾德附近的區域稱為哈倫農莊,這個農莊在諾曼底征服後的許多年裡仍然由撒克遜人瓦爾塞奧夫(Waltheof)繼續擁有。《末日審判書》是由征服者威廉下令編寫的,並以此來估計這些英格蘭小鎮和莊園的價值。《末日審判書》的條目用拉丁文簡寫,下面這段是哈倫莊園的的條目開頭:
- TERRA ROGERII DE BVSLI
- M. hi Hallvn, cu XVI bereuvitis sunt. XXIX. carucate trae
- Ad gld. Ibi hb Walleff com aula...
中世紀的謝菲爾德
編輯威廉(William de Lovetot)去世後,海蘭姆郡的莊園傳給他兒子理查德(Richard de Lovetot)然後繼續傳給他的孫子威廉(William de Lovetot)。1204年,海蘭姆郡莊園以姻親的方式傳給了傑勒德(Gerard de Furnival)。[15] 於是往後的180年裡,Furnival家族成為這個莊園的擁有者。[16] 第四代Furnival公爵湯姆森(Thomas de Furnival)曾在第二次男爵戰爭中資助西蒙·德·孟福爾, 因此,1266年約翰(John de Eyvill)帶領一群男爵從從林肯郡向德比郡進發,途徑謝菲爾德,他們燒掉了這裡的教堂和城堡,毀掉了謝菲爾德鎮。
在接下來的四年裡,一座新的石頭城堡拔地而起,大概在1280年,約克大主教威廉(William de Wickwane)奉獻了一座新的教堂。1295年,湯姆森(Thomas de Furnival)的兒子(也叫湯姆森)成為海蘭姆郡第一個被召集到議會上的領主,從而獲得了Furnivall勳爵頭銜。[17] 1296年11月12日愛德華一世特許每周二在謝菲爾德開辦集市,接下來1297年8月10日,Furnivall公爵宣布謝菲爾德為自由開放的自治小鎮。[18][19]
謝菲爾德於1297年獲得憲章成為自治鎮,這項憲章還批准建立謝菲爾德鎮信託機構。De Furnival 家族將土地贈予謝菲爾德的自由土地人,每年向他們收取費用並由謝菲爾德鎮信託機構管理他們。信託機構剛開始是由所有自有土地人組成公共會議,[20] 在他們之中選出一名城鎮收費員。[21] Furnival家族的兩代人管理了謝菲爾德,隨後以姻親的形式交給了托馬斯·內維爾爵士(Sir Thomas Nevil)管理。1406年,謝菲爾德又被交給了第一代什魯斯伯里伯爵約翰·塔爾博特(John Talbot)。
1430年的時候,建於1280年的謝菲爾德教區教堂被拆毀,並被新教堂取代。新教堂的部分區域至今仍然存在,成為謝菲爾德大教堂的核心部分,也是現在的謝菲爾德市中心倖存的最古老的建築。[22] 這一時期其他著名的建築物還包括龐德山上的老王后之首酒吧,這個酒吧建立於1480年左右,其木頭構架仍然完好無損。除此之外還有1500年左右建造的主教屋和布魯姆大廳。[23]
第四代什魯斯伯里伯爵喬治·塔爾博特(George Talbot)曾在謝菲爾德居住,於1510年左右在城外建造莊園別墅,1520年,他並在教區教堂增設了一座小教堂作為家族墓地。現在在教堂里仍然可以看到第四代和第六代什魯斯伯里伯爵的紀念物。[24] 蘇格蘭瑪麗女王曾被伊麗莎白一世視為威脅,自1568年抵達英格蘭以來一直被俘虜。1569年,第六代什魯斯伯里伯爵喬治·塔爾博特負責監視被囚禁在謝菲爾德的蘇格蘭瑪麗女王。 [25]
1570年,塔爾博特將瑪麗女王帶到謝菲爾德,接下來的14年中大部分時間瑪麗都被關押在謝菲爾德城堡及其附屬建築中。城堡公園延伸至現在的莊園巷(Manor Lane),在那裡可以找到莊園別墅(Manor Lodge)的遺址。它們旁邊的是伊麗莎白時代的炮塔樓,它可能是為了關押瑪麗女王而造。還有一個房間裝潢精細,有精緻的的石膏天花板和壁爐,上面都綴有紋章裝飾,據說是伊麗莎白女王的住所。[26] 英國內戰期間,謝菲爾德城堡被輾轉多次,最終落入議會議員手中,這位議員於1648年拆毀了謝菲爾德城堡。
18世紀的工業革命使謝菲爾德帶的鋼鐵製造業大規模發展。許多中世紀小鎮逐漸被喬治時代和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物所取代。近年來,謝菲爾德市中心的大片區域已經重建,儘管如此,現代建築中依然保留了一些古建築。
工業革命時期的謝菲爾德
編輯工業革命後由於地理位置的優勢謝菲爾德迅速發展。
謝夫河,頓河和洛克斯利河這些急流河使得謝菲爾德成為水力發電行業發展的理想地點。[27] 煤,鐵礦石,緻密硅岩和磨石沙礫這些在附近山上發現的原料也被用於餐具和刀片的生產
早在14世紀時,謝菲爾德就以刀具生產而聞名: 他的腰帶上掛有大刀作武器, 又掛着一把劍,刃口同樣鋒利; 他的口袋裡藏着精緻的匕首, 沒人敢碰他就因為怕他動手—— 他有謝菲爾德刀插在長襪里。 他面龐滾圓,鼻子扁平鼻梁低。 ——傑弗里·喬叟 《坎特伯雷故事集》管家的故事
到1600年,謝菲爾德已經成為除倫敦以外英格蘭餐具生產的中心。1624年,為了監管刀具貿易,海蘭姆郡刀具生產公司成立。[28] 在謝菲爾德的阿貝代爾工業村(Abbeydale Industrial Hamlet)和牧羊人機輪博物館(Shepherd Wheel)可以看到工業革命時期用水力發電生產刀片和餐具的車間。
謝菲爾德這個小鎮面積不小,人口眾多,街道狹窄,房屋又黑又暗。鋼鐵鑄造間大部分時間都在生產刀具,使得整個城市煙霧繚繞。謝菲爾德生產各式各樣的餐具,特別是利刃,刀,剃刀,斧頭和釘子;謝菲爾德還有當時英格蘭唯一用來生產磨石的磨坊,雖然說這種磨坊在現在很常見。
謝菲爾德有一個相當寬敞的教堂,教堂是尖頂建築。該鎮至少和約克市的人口相當,甚至比約克還多。[29]
20世紀至今的謝菲爾德
編輯1914年謝菲爾德成為英國國教的主教區,堂區教堂也隨之成為了主教座堂。[30]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謝菲爾德部隊在索姆河戰役中損失慘重,[31] 謝菲爾德市因此遭到德國飛艇的轟炸。[32]
隨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來臨,緊張局勢日益加劇,謝菲爾德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蕭條才得以中止。謝菲爾德的鋼鐵廠開始為戰爭製造武器和軍火。因此一旦戰爭爆發,該市將再次成為空襲目標。謝菲爾德前後經歷了16次空襲 最嚴重的轟炸發生在1940年的12月12日和12月15日夜晚(現稱為謝菲爾德閃電戰)。超過660人喪生,無數的建築物被摧毀,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33]
戰後的1950年代和1960年代是謝菲爾德發展的黃金期。謝菲爾德的有軌電車停止運營,被包括內環線在內的新的道路系統取而代之。這一時期許多舊的貧民窟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諸如公園山公寓[34] 和格萊德雷斯谷住宅區這樣的安居計劃。
謝菲爾德的傳統製造業(以及許多英國其他地區的製造業)在20世紀衰落。[35] 巴里·海因斯(Barry Hines)出生在謝菲爾德,他創作了兩部以謝菲爾德為背景的電影劇本《注視與微笑》(Looks and Smiles)和《火線》(Threads)並於20世紀80年代拍成電影。1981年的電影《注視與微笑》描繪了謝菲爾德是如何在經濟蕭條的重創下舉步維艱;1984年電視電影《火線》(Threads)講述了蘇聯核導彈襲擊謝菲爾德東部之後的,人們是如何度過這被放射性物質籠罩的的漫漫寒冬。
參考文獻
編輯注釋
參考文獻
- ^ Mello, J. Magens. The Bone Caves of Cresswell Crag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1876, 32: 240–244 [28 December 2010]. doi:10.1144/GSL.JGS.1876.032.01-04.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3).
- ^ Goodall 1913,第253–254頁
- ^ Addy 1888,第xxviii–xxxiv頁
- ^ Goodall 1913,第138頁
- ^ Vickers 1999,part 1
- ^ Goodall 1913,第199 & 287頁
- ^ Historic England. Monument No. 314520. PastScape. [2 March 2008].
- ^ Howarth, E. Pre-Norman Cross-Shaft at Sheffield. The Reliquary and Illustrated Archæologist. 1907, 12: 204–208., but also see Sharpe, Neville T. Crosses of the Peak District. Ashbourne, Derbyshire: Landmark Collector's Library. 2002. ISBN 1-84306-044-2.
- ^ Stone cross shaft. The British Museum. [18 February 2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30).
- ^ The House Of Wessex. English Monarchs. [5 April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7).
- ^ Viking words. British Library. [5 April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03).
- ^ Hey 2010,第13頁
- ^ Goodall 1913,第85–86 & 312–313頁
- ^ Cockburn, John Henry. The battle of Brunanburh and its period elucidated by place-names. London, Sheffield: Sir W. C. Leng & Co., Ltd. 1931.
- ^ Hunter 1819,第26頁
- ^ Hunter 1819,第31頁
- ^ Cokayne, George Edward. Complete peerage of England, Scotland, Ireland,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extant, extinct, or dormant 3. London: George Bell & Sons. 1890: 406. ISBN 1-145-31229-2.
- ^ Hunter 1819,第38–39頁
- ^ Charter to the Town of Sheffield, 10 August 1297
- ^ Binfield, Clyde (編).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of Sheffield, 1843–1993. Volume 1: Politics.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1993. ISBN 1-85075-431-4.
- ^ Webb, Sidney; Webb, Beatrice. The Manor and the Borough. Volume 2. Archon Books. 1963: 202.
- ^ Harman & Minnis 2004,第45–56頁
- ^ Harman & Minnis 2004,第4–7頁
- ^ Tudor monuments. Sheffield Cathedral. [12 April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08).
- ^ Schama, Simon. The Body of the Queen. A History of Britain I: At the Edge of the World? 3500 B.C.–1603 A.D.. London: BBC Books. 2000. ISBN 0-563-48714-3.
- ^ 關於其詳細資料(455553)Turret House 150m west of Manor House ruins,英格蘭圖庫,英格蘭遺產委員會. [23 March 2007]
- ^ Hey, David. The origins and early growth of the Hallamshire cutlery and allied trades. John Chartres and David Hey (編). English Rural Society, 1500–180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343–368. ISBN 0-521-03156-7. OCLC 173078495.
- ^ Binfield & Hey 1997,第26–39頁
- ^ Defoe, Daniel. Letter 8, Part 3: South and West Yorkshire. A tour thro' the whol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London: G. Strahan. 1723–27. (transcrip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History. Sheffield Cathedral website. [30 December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13).
- ^ The Sheffield City Battalion: 12th (Service) Battalion, York & Lancaster Regiment. [30 December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 ^ Vickers 1999,第20頁
- ^ Taylor, Evans & Fraser 1996,第321頁
- ^ Vickers 1999,第21頁
- ^ Lambert, Tim. A Brief History of Sheffield. [29 October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15).
參考書目
- Addy, Sidney Oldall. A Glossary of Words Used in the Neighbourhood of Sheffield. Including a Selection of Local Names, and Some Notices of Folk-Lore, Games, and Customs. London: Trubner & Co. for the English Dialect Society. 1888.
- Binfield, Clyde; Hey, David. Mesters to Masters: A History of the Company of Cutlers in Hallamshi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0-19-828997-9.
- Goodall, Armitage C. Place-Names of South-West Yorkshire; that is, of so much of the West Riding as lies south of the Aire from Keighley onwar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3.
- Harman, R.; Minnis, J. Pevsner City Guides: Sheffield.. 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300-10585-1.
- Hey, David. A History of Sheffield 3rd. Lancaster: Carnegie Publishing Ltd. 2010. ISBN 978-1-85936-198-6.
- Hunter, Joseph. Hallamshire. The History and Topography of the Parish of Sheffield in the County of York. London: Lackington, Hughes, Harding, Mayor & Jones. 1819. (wikisource)
- Taylor, Ian R.; Evans, Karen; Fraser, Penny. A Tale of Two Cities: Global change, local feeling, and everyday life in the North of England. A study in Manchester and Sheffield. Abingdon: Routledge. 1996. ISBN 0-415-13829-9.
- Vickers, J. Edward MBE. Old Sheffield Town. An Historical Miscellany 2nd. Sheffield: The Hallamshire Press Limited. 1999. ISBN 1-874718-4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