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達倉
邦達倉(藏語:སྤོམ་མདའ་ཚང,威利轉寫:spom mdav tshang,THL:Pandatsang),又譯「邦達昌」,是20世紀西藏的一個知名商號,也指擁有該商號的邦達家族。[註 1]
邦達家族及其商號
編輯邦達家族自昌都發展為西藏的權貴。該家族沿用了兩個不同的名號:彭達倉(Pomdatsang)、邦達倉(Pandatsang)。19世紀中葉,昌都薩迦地區的彭達倉家族,被稱為「扎巴彭達」,是薩迦家族與藏傳佛教薩迦派的貿易合伙人及贊助者。當時,薩迦家族首領的一個姊妹嫁入彭達倉家族。由此,彭達倉家族獲得了薩迦家族在今芒康(位於昌都南部)的一個職位,因此遷居該地區。列瑪江參(邦達·尼江)是彭達—薩迦聯姻的後代。邦達·尼江本人善於經商,與薩迦家族的密切關係也是邦達家族發跡的重要因素。[2][3]
薩迦家族是西藏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13世紀該家族成為權貴,統治西藏一個世紀。該家族及其地產、寺院、教派均被稱作「薩迦」。除西藏各地的薩迦派寺廟外,薩迦於1950年在西藏的11個不同地區享有一定的政治自治,包括西藏東部的芒康與八宿。[2]
在芒康,薩迦家族的職位是芒康18宗(領地)之一,被稱為「甲科彭」(亞科宗)。彭達倉家族領受的便是該領地。該領地包括金朵牧區以及農牧業混合的果樹區,還有甲科寺及附近地區。原來該職位通常授予薩迦寺的一位僧人,由其在3至5年時間內任甲科寺及附近社區的領導人。而彭達倉家族獲得的職位永久世襲,該家族從而成為該地區的世襲統治者。該地區除了向薩迦交稅外,還被拉薩的噶廈支差或徵收「地區稅」。[2]
獲得該職位給彭達倉家族帶來物質利益,並獲得保護神「多吉達登」和「索果」的庇佑,該家族開始侍奉威嚴「芝瑪」神及薩迦派中「巴姆」靈媒。由於該家族遷入的芒康地區被稱為「邦達」,該家族因此獲得了「邦達倉」的稱號。自此,「彭達倉」和 「邦達倉」均可指稱該家族。但該家族更願意自稱「邦達倉」。[2]
芒康的這一新職位為邦達家族通過貿易進行擴張提供了機會。邦達·尼江遷居拉薩,以協調家族的長途貿易。自此,邦達家族獲得社會承認。[2]
1910年,十三世達賴自拉薩逃往英屬印度,邦達尼江為達賴提供了幫助。後來達賴安全返抵拉薩後,接見了邦達尼江,封其為「商上」(商務官),並命噶廈為邦達尼江提供了特許經營權。十三世達賴時期,羊毛的收購及出口全歸噶廈經營,禁止私商承辦,「邦達倉」為噶廈的代理人,故「邦達倉」獲利頗豐。「邦達倉」經營範圍廣泛,藉助商業特權,業務發展至上海、北京、南京、成都、西寧、蘭州、印度加爾各答、噶倫堡等地。邦達家族也成為西藏第一個通過經商而獲得貴族地位的家族。邦達倉為噶廈經營羊毛業直到1933年才結束。[2][4]
1909年5月至1933年間,邦達家族成為西藏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而且大力促進了西藏商業貿易發展。該家族是最早經營藏印貿易的西藏最大的商家。在該家族的經營下,西藏羊毛出口印度的數量大幅增加,導致印藏貿易取代了漢藏貿易,致使原來從事漢藏貿易的西藏貴族、商人、寺廟的商業收入大幅度減少。[2][4]
1921年,邦達·尼江在拉薩遇刺身亡。對其遇刺原因流傳着不同說法,有的認為是商業競爭,有的認為是政治原因,還有的認為是舊仇。例如土登群覺認為邦達·尼江的邦達家族與擦絨·達桑占堆的擦絨家族因商業競爭而發生仇恨,導致邦達·尼江遇刺。[4]
1933年之前,邦達倉在政治上成為西藏上層中的買辦親英派。1933年之後,邦達倉的政治立場逐漸傾向中國政府。[4]
人物
編輯邦達家族的主要人物有:
芒康邦達倉
編輯拉薩邦達倉
編輯29°39′05″N 91°07′59″E / 29.65139°N 91.13306°E
邦達倉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明至清 |
編號 | 7-1402-3-700 |
認定時間 | 2013年 |
拉薩的邦達倉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是一座古建築大院,現為酒店。該建築是拉薩市文物管理局1998年登記掛牌的「拉薩古建築保護院」之一,門口掛有寫着「邦達倉大院」的拉薩古建築保護院標誌牌。
邦達倉大院位於八廓東南拐角處。轉過白拉姆,繞過甘丹塔青,見到位於繞賽巷路口西側的高大建築,便是邦達倉。邦達倉大院的名字來自其先前的主人、西藏大商戶「邦達倉」。邦達倉大院原先是貴族擦絨家族的宅第,標準的「森廈」(高貴宅院)式的建築。後來,該大院被「邦達倉」獲得。[6]
在獲得修復並成為酒店之前,邦達倉大院改建很多,南立面已與其他建築混雜。主體建築中缺少電路及獨立的衛生間,且被原住戶分隔;原從庭院直通二樓的台階已消失,很多木柱、大弓、小弓(大弓、小弓是藏式建築中的柱頭支撐結構)破損開裂,阿嘎土地面多處破損。但該大院的格局基本完整,三個天井令邦達倉大院進深很大,正中客廳寬闊的開間完好,建築外立面基本完好,樓頂的椽子、夯土等基本完好。[7]
21世紀初,該大院獲得改建,成為一家酒店。邦達倉古建酒店的前台設在一層,即過去的地下室倉庫內。櫃檯對面開有兩扇很小的透氣窗。這個原來的倉庫曾是邦達家族囤積大宗物資,例如羊毛、建材、皮張、糧食等的地方。支撐屋頂的中央四根立柱,圈起了如今的櫃檯。[7][8]
向上可經過原有的樓梯來到二層。拉薩的古老民居中,多用木質樓梯。但因木質樓梯易損壞,故有錢的家族常用鐵為台階包邊,在台階面上釘許大鐵釘,並且用鐵包樓梯扶手。邦達倉擁有邦達家族當年從印度運來的銅皮包裹的樓梯。[7][8]
二層的走廊、房間地面等全部用阿嘎土鋪設,非常光滑。走廊寬敞明亮,建築立面線條明快。當年邦達家族從印度馱運來的鐵花欄杆被完整保留。[7][8]
邦達倉大院院牆高大,主體建築內設兩個天井,很好地解決了採光問題。邦達倉大院坐北朝南,主體建築逐漸抬升,正裡面採用大量玻璃窗,最北面的屋子則可借八廓街的開闊地勢而接受夕陽照射,並可眺望大昭寺的金頂。[7]
註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Lawrence Epstein (編). Khams Pa Histories: Visions of People, Place and Authority. PIATS 2000 : Tibetan Studies : Proceedings of the Nineth Seminar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ibetan Studies, Leiden 2000. BRILL: 105. 2002年10月19日 [2022年10月19日]. ISBN 97890041242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年1月17日) –透過Google Books.
- ^ 2.0 2.1 2.2 2.3 2.4 2.5 2.6 Carole McGranahan (卡洛爾·梅可葛蘭). 由尼瑪扎西(楊公衛); 劉源翻譯. Pondatsangs’ Clan History Narration and Political Struggles Lhasa in 1920s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邦達昌家族歷史敘事與拉薩的政治鬥爭]. 民族學刊. 2011年, (第1期) [2013-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簡明摘要.
- ^ 龙齐亚,西藏著名历史商务人物邦达养壁传略,西藏商务之窗. 2006-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7).
- ^ 4.0 4.1 4.2 4.3 4.4 美郎宗貞. 从“流浪商人”到噶厦政府的“商上”——邦达·尼江考. 西藏大學學報. 2005年, (第3期) [2022-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9).
- ^ 邦达仓故居,昌都旅游信息网,于2013-08-07查阅. [2013-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31).
- ^ 毛中華; 曉東. 邦达仓的建筑. 西藏人文地理. 2007年, (5期) [2022-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9).。余秋淼. 屋無百年主:從擦絨到邦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7.0 7.1 7.2 7.3 7.4 從「森夏」到酒店 邦達倉的轉身,中國西藏新聞網,2013年01月11日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年1月17日,.
- ^ 8.0 8.1 8.2 走进邦达仓大院,中国西藏网,2011-12-29. [2013-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