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二陽(?—?),敦次,號潛庵河南開封府鄢陵縣軍籍。

生平

編輯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初授德安府推官,聽斷明允,事無冤滯。視篆孝感,舊例歲派富民數人供驛傳帷帳器具,民苦之,二陽至,悉自辦,遂除其弊。先是潞藩諸莊中官往來收租,民不勝擾,乃為設立區頭,供億賠償,又輒破產。二陽請於台司,罷區頭,有司為之徵解,中官止受成事,人便之。行取如京,父老攀轅餞送,絡繹山谷。時逆璫專國,氣焰熏灼,令所私授二陽疏稿使劾楊漣不法事,清要可立得,二陽不從璫意,乃左授南工曹。天啓七年轉南禮部儀制司郎中,崇禎元年(1628年)秋調南吏部文選司郎中,九月丁母親周太宜人艱,服除遷海防僉事。鹽漕軍門大璫楊顯名欲府道以屬禮見,二陽謂兵道不與鹽筮,且敕書無提衡監司語,屹不為動。當是時寇犯鳳陽,焚祖陵,淮陽大震,二陽韎韐臨戎,簡練將卒,一切戰守之具無不備。及寇再躪滁州,屠六合,而揚卒無烽火之警者,皆二陽綢繆之力也。舉廉卓第一,加淮揚道參議。泰州以竈變告,即親歷諸場開諭,為除蠹害,事遂寢。淮南旱蝗,饑民枕藉於道,乃立五廠賑濟之,全活者甚眾。二陽治揚五載,寬房稅,毀鋪禁,革贖鍰,停鳳米,釐剔百年積弊,民甚德之。及去任,郡城、瓜州、泰州、東台建祠者六。崇禎十二年三月,用廷臣薦,召對平台[1],五月授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安慶,協理剿寇軍務。所屬地界四省群盜日熾,會楚豫淮皖合剿五營大賊,丁啟睿張獻忠於麻城,二陽乃提兵與宋一鶴及鳳陽總督朱大典蹙賊左金王、老回回等於潛山懷寧山中,追破爭世王於燈草坪,斬首千八百級,一時東南半壁賴其保障。及李自成攻汴,督師丁啟睿、左良玉皆往援汴,獻忠乘間而東,掠民益軍,習水師於巢湖,太監盧九德以總兵官黃得功劉良佐之兵戰於夾山,敗績,江南大震,督撫解任聽議,二陽於四月十五日解任,至五月初七日廬州為獻忠陷沒,時新撫徐世蔭已任事二十餘日,刑科翁元益袒徐劾二陽,二陽遂被誣逮法司,崇禎十七年甲申三月,吳履中請以贖金釋系禁諸臣,二陽借貸納贖,被釋出獄。將治裝,值國變,與周元亮微服出都門,因作《逐婦吟》以明志。南下寓居京口,丙戌(1646年)歸里,杜門以詩文自娛,屢薦不起。敦宗睦族,至老不倦,卒年七十一。

著作

編輯

著有《益樓集》四卷、《理䢵十議》[2]

家族

編輯

祖父鄭植,號叚溪。祖母張氏。父鄭友諒,字誠甫,別號玉池,寧越州判官、雲南麻哈州知州。母周氏(1548年-1628年)[3]。兄鄭一陽,選貢生。

元配梁氏,封安人。子鄭蕃,孝廉;次子鄭芑。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崇禎實錄》卷之十二:崇禎十二年三月乙酉,召參議鄭二陽於平台,問「練兵措餉計」。對曰:『臣初到揚州,各營設有官兵,向多虛冒;臣刻意簡練,故歷年防寇不請一兵、一餉』。上曰:『此一方事也;謂天下何』?對曰:『大抵額設之兵,原有額餉。但求實練,則兵不虛冒、餉是足用;是核兵,即足餉也。若兵不實練,雖措餉何益』!上曰:『近者各處災傷,乏餉奈何』?對曰:『裁不急之官,亦可省費。如揚州有督餉主事,不如以巡按趣之』。上曰:『督餉主事,非定例也』。二陽又曰:『臣見殘破州縣,慶都、欒城。亟宜下寬大之詔,收拾人心』。上稱善。
  2. ^ 《鄢陵縣誌》
  3. ^ 姚希孟《誥封鄭母周太宜人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