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碼頭
37°30′00″N 122°10′16″E / 37.49994°N 122.17110°E
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 | |
---|---|
鐵碼頭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山東省威海市 |
分類 |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1888-1895年 |
編號 | 3-9 |
認定時間 | 1988年1月13日 |
鐵碼頭,位於中國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劉公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之一,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所使用。
建築主體
編輯鐵碼頭位於劉公島丁汝昌寓所西南300米處[1]。原是北洋海軍鐵甲戰艦的停靠碼頭。鐵碼頭建成於1891年[2]。平面呈「T」(丁)字形,長205米、寬6.9米、水深7米,共有42對、84個鋼製墩柱,橋面鋪設有木板[3][1]。墩樁全部用厚鐵板釘成方柱,長五、六丈,徑四、五尺,中間灌水泥,凝結堅實,直入海底[2],鐵碼頭的名字由此而來[4]。鐵碼頭棧橋上有鐵軌與工程局、機器局、屯煤所、魚雷修理廠相連。[1]
碼頭主體部分的鋼材為1953年更換後的進口鋼材,沒有經過任何電化學反腐蝕處理,1987年,鋼鐵研究總院青島海洋腐蝕研究所調查碼頭鋼製結構保存狀態發現其保存狀態完好,腐蝕十分輕微:橋柱在中潮位以上收到油漆保護,腐蝕輕微;中潮位以下的鋼製結構,中間區域較岸邊和深水區域嚴重;其保存完好的原因在於上部有瀝青油漆保護,下部又因為存在橫聯槽鋼作為陽極材料受到氧化,結構主體作為陰極得到保持[5]。
如今,最早修建的「T」字形碼頭已經不再使用,海軍艦艇主要停靠在1971年新建的引橋段,年停泊軍艦可達上百艘。新建引橋長約200米,由石塊堆砌而成,向西側海中延伸,構成了一個小海灣,船舶即停靠在港灣內部。[6]
歷史
編輯光緒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確定在威海衛建立海軍基地,將劉公島設計為威海海防工程的中心。位於劉公島海軍公所(即北洋水師提督署)西南的鐵碼頭由道員龔照璵主持修建,自光緒十五年(1889年)開始籌建,到光緒十七年(1891年)竣工,工程總耗費白銀151500兩,較之其它碼頭規模尤其巨大,光緒十九年(1893年)鐵碼頭最終完成驗收。[7]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清軍北洋水師於劉公島全軍覆沒——正月二十三,日本聯合艦隊開入威海灣,在劉公島棧橋2鏈(約40米)處拋錨,日方記載劉公島岸邊滿是戰敗的清軍戰艦,停泊港內的鎮遠、平遠、濟遠、廣丙、康濟等艦都被編入日本軍隊,定遠艦沉沒於東口,來遠艦沉沒於劉公島棧橋東側,靖遠艦沉沒於遠方海中。日軍自鐵碼頭登陸擄掠劉公島上的武器並摧毀島上炮台等設施。七月初八,日本商船來劉公島,下船80餘人意圖拆除鐵碼頭,地方士紳即時上報,清政府遂照會日方公使林董,稱「劉公島系貴國軍兵暫時屯駐之地,所有中國公家物產諒必不加毀損。劉公島鐵碼頭留之有益,拆之無用」,要求日方不要擅自拆毀鐵碼頭。十五日,林董回復清政府:「查該鐵碼頭原系戰事所獲,拆留自應在我自主權內。但因兩國已修舊好,倍敦睦誼,我政府一團和氣,特允留而不拆。」鐵碼頭最周得以保全。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占領劉公島長達三年,在鐵碼頭東側海岸上修築「攻占威海衛紀念碑」。[8]
甲午戰敗後,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浪潮,沙俄強行占領渤海海峽北側的旅順口,而英國為保持均勢要求租借海峽南側的威海衛[9]。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7月,清政府象徵性從日本方面收回威海衛,隨即將威海拱手讓與英國政府,一日內劉公島「國幟三易」[10],英國自此租借威海衛長達32年,鐵碼頭也歸屬於英國。1915年,英國方面對鐵碼頭進行第一次改建工程,在鐵碼頭上方改接鐵架,長205米、寬6.9米、水深7米。1930年,英國名義上歸還威海衛,但續租劉公島長達十年,劉公島鐵碼頭仍屬英國管轄。1931年,日本入侵滿洲,開始侵華戰爭。1935年,因鐵板鏽蝕,英租威海衛當局聯合中英海軍和地方士紳成立修理劉公島鐵碼頭工程委員會,在同年9月於上海、天津、青島及威海本埠各報刊登廣告,招標施工。第二次改建後的鐵碼頭,可以在漲潮時停靠萬噸級輪船,之後鐵碼頭專門用於修理艦艇和裝卸煤炭。1938年3月6日,此前長期在威海衛執行監視任務的日軍第四艦隊的「球磨」「足柄」「嚴島」艦、第二炮艦隊的「長平丸」「鮮海丸」艦、第十五驅逐隊的「薄」「蔦」艦以及佐世保鎮守府第六特戰隊編成的威海衛作戰E部隊,在第三潛水戰隊司令鋤柄玉造少將的率領下,當天從青島出發開往威海灣,並於當天下午4時45分抵達威海衛,次日登陸占領威海本埠,半個月後自鐵碼頭登陸劉公島,1945年日本戰敗後中國政府才得以收回此地。[8][7]
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進駐劉公島,次年威海政府會同海軍共同修建鐵碼頭,將鐵碼頭已經鏽蝕的墩柱、鐵板等構件全部拆除並改換進口優質鋼材[7]。1971年增建南端西段的石質丁字形引橋[1]。1988年鐵碼頭(包括碼頭管理房)作為「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之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2014年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紀念日,北海艦隊在劉公島舉行紀念儀式,停靠在鐵碼頭的任丘艇和伊川艇拉響汽笛,全艦官兵肅立默哀[12]。
照片
編輯-
劉公島鐵碼頭入口處遠景
-
劉公島棧橋底部燈塔遠景
-
劉公島棧橋底部燈塔近景
-
鐵碼頭文保標誌
-
鐵碼頭正門
-
不遠處解放軍第一任海軍司令蕭勁光因為沒有海軍只能搭乘漁船視察劉公島,留下句子讓後人銘記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 威海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015-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2).
- ^ 2.0 2.1 刘公岛铁码头今昔:北洋铁甲舰当年就停靠在此. 鳳凰網. 2013-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2).
- ^ 袁賓久. 卧波百年话长桥——探寻青岛栈桥的前世今生. 青島早報 (青島報業傳媒集團). 2017-12-10 (中文(簡體)).
- ^ 馮晨清. 威海遗迹诉说当年悲壮. 北京晚報 (北京日報報業集團). 2014-08-21 (中文(簡體)).
- ^ 王相潤; 孫作杭. 威海刘公岛码头耐蚀性能调查及分析. 腐蝕與防護 (上海). 1987, (3): 33-36. ISSN 1005-748X. OCLC 500134833.
- ^ 張剛, 蔡呂良. 刘公岛铁码头:百年沧桑展新颜. 中國軍網. 2013-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1) (中文(簡體)).
- ^ 7.0 7.1 7.2 王天江. 穿越百年的“铁桥卧波”. 威海新聞網. 2020-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3) –透過澎拜新聞 (中文(簡體)).
- ^ 8.0 8.1 孫建軍. 刘公岛铁码头两度遭受日寇铁蹄蹂躏. 中國檔案報 (中國檔案報社). 2014-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3) (中文(簡體)).
- ^ 王日國. 一座刘公岛,见证半部海军沧桑史. 環球視野 (人民日報社). 2016-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3) (中文(簡體)).
- ^ 李浩然. 1919,已是100年前!. 澎湃新聞. 2019-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3) (中文(簡體)).
- ^ 於雪梅. 文化遗产旅游视角下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 (碩士論文). 山東大學.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6).
- ^ 王慶厚, 張騰飛, 王凌碩. 北海舰队开展"铭记甲午耻,践行强军梦"活动. 解放軍報 (解放軍報社). 2014-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4)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