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蘇姆方尖碑

埃塞俄比亞阿克蘇姆的24米高花崗岩石碑

阿克蘇姆方尖碑(今天在阿克蘇姆,又稱為羅馬石碑)是一根有1,700年歷史,高24米的花崗岩方尖碑,重160。它的基座有兩個假門,各面都有類似窗口的裝飾。其頂部為半圓形。

阿克蘇姆方尖碑在埃塞俄比亞提格里州,2009年

歷史

編輯
 
阿克蘇姆方尖碑在羅馬,2002年

阿克蘇姆方尖碑,正確地應稱為「石碑」,因為其頂部並非金字塔形,可能是在第四世紀,雕刻和豎立在阿克蘇姆帝國阿克蘇姆城(現代的埃塞俄比亞)(與其他許多石柱)。在阿克蘇姆豎立石碑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做法,至今仍可見到。它們的功能應該是地下墓葬的標誌。最大的墓碑標誌皇家墓室,並飾有多層假窗,假門,貴族的會較小,較少裝飾。只有少數大的石碑,但是有幾百個小的石碑。

阿克蘇姆國王Ezana(321 - 360)推行基督教以後,廢除了豎立墓地石碑的異教徒做法。隨着時間的推移,由於結構崩潰(如33米高的大石碑)、地震,以及從1529年至1543年伊斯蘭酋長Ahmad Gragn的破壞(這位酋長摧毀阿克蘇姆,燒毀教堂,可能還下令破壞石碑),這些石柱有許多仆倒在地。在19世紀,三個主要的「皇家」石碑,只有 Ezana石碑依然豎立。今天所謂的阿克蘇姆方尖碑,倒塌並斷成三段。在意大利征服埃塞俄比亞之後,1935年末意大利士兵發現了這塊石碑。1937年,法西斯政權將其作為戰利品運回意大利,以紀念征服埃塞俄比亞和短命的「新羅馬帝國」的誕生(只有5年時間:1936年5月5日Badoglio元帥進入亞的斯亞貝巴,1941年5月5日海爾·塞拉西一世皇帝重返亞的斯亞貝巴)。石碑沿着阿克蘇姆和馬薩瓦之間的曲折路線,費時兩個月,用卡車運到馬薩瓦港,然後用Adua號船運到那不勒斯,接着運往羅馬,1937年10月28日安放在卡佩納門廣場,以紀念向羅馬進軍15周年,意大利非洲部(後來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部)和馬克西穆斯競技場前。和阿克蘇姆方尖碑一起來到意大利的還有埃塞俄比亞君主的象徵猶大之獅銅像,安放在特米尼車站前。

返回埃塞俄比亞

編輯

在1947年聯合國協議中,意大利同意將此碑和其他戰利品歸還埃塞俄比亞,海爾·塞拉西皇帝在1961年訪問意大利後,猶大之獅在1967年歸還,但是有50年之久沒有採取什麼行動收回石碑。有消息顯示,海爾塞拉西皇帝在認識到運輸等技術困難和巨大的成本之後,決定將石碑贈與羅馬城,作為意大利與埃塞俄比亞「新友誼」的禮物[1]。但是,這種說法很有爭議,沒有得到繼任當局承認。

在1972-1973年,門格斯圖·海爾·馬里亞姆要求意大利政府歸還石碑給埃塞俄比亞。另一個有爭議的安排,根據一些消息來源,似乎是意大利可以保留此碑,交換條件是在亞的斯亞貝巴興建聖保祿醫院(Saint Paul's Hospital),以及取消埃塞俄比亞的債務。門格斯圖政權垮台後,1997年4月,埃塞俄比亞新政府重新要求歸還石碑,得到當時的意大利共和國總統奧斯卡·路易吉·斯卡爾法羅肯定的回答。

 
阿克蘇姆北石碑公園

2003年11月,進行了拆除石碑的第一個步驟,以便在2004年3月將其運回埃塞俄比亞。但是,歸回石碑遇到一系列障礙:阿克蘇姆機場英語Axum Airport的跑道對於運輸切成三分之一長度石碑的貨運飛機太短,亞的斯亞貝巴和阿克蘇姆之間的道路和橋梁被認為不符合道路運輸任務,由於厄立特里亞與埃塞俄比亞之間緊張的關係,通過附近厄立特里亞馬薩瓦港– 原本石碑離開非洲的地方 – 已經不可能。

2004年石碑從意大利返回埃塞俄比亞被延遲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意大利聲稱無錢支付運輸費用。獲取美國幫助的嘗試未能成功,因為美國人聲稱,他們的飛機陷於伊拉克戰爭。領導返回石碑運動的潘克赫斯特教授多次努力仍然不成功,直到一位埃塞俄比亞裔美國人威脅意大利政府在網絡上籌集資金。

為了石碑歸回,阿克蘇姆機場的跑道進行了升級。被拆除的石碑暫存在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的倉庫,直到2005年4月19日,中間的那一塊歸回埃塞俄比亞,許多當地人進行了慶祝。第二塊在2005年4月22日歸回,最後一塊在2005年4月25日歸回,並於2008年6月開始重新組裝。工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擇的團隊進行,最終在2008年9月4日揭幕[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For example, prince Amedeo di Savoia
  2. ^ BBC News; Ethiopia unveils ancient obelisk. [2011-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12). 

14°7′55.8″N 38°43′10.8″E / 14.132167°N 38.719667°E / 14.132167; 38.719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