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榘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陳士榘(1909年4月14日—1995年7月22日)湖北省荊門人、出生於武漢新軍軍營,祖父為清軍行伍。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

陳士榘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司令員
任期
1952年9月 - 1975年8月
個人資料
性別
別名陳有琤
出生1909年4月14日
 大清湖北武昌黃土陂
逝世1995年7月22日(1995歲—07—22)(86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籍貫湖北荊門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范淑琴
李崢[1]
親屬兒子:陳華、陳沂濱、陳人俊、陳人康
女兒:陳力、陳小琴
著作

陳士榘參加秋收起義,曾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一師一團教導隊區隊長,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排長、副連長、副營長、副大隊長,紅十二軍第三十四師參謀處處長、參謀長,紅一軍團第四師參謀長,紅三十軍代軍長,紅一軍團隨營學校校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參謀長,晉西支隊司令員,115師參謀長,濱海軍區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新四軍山東軍區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參謀長兼西線兵團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兼第八兵團司令員和南京警備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部長、教育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顧問等職。

生平

編輯

早年革命生涯

編輯

1921年在鍾祥縣入高等小學。後當過學徒。1927年在家鄉參與組織農民協會,同年到武昌參加湖北學生軍事訓練班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學習結束後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1927年9月,陳士榘參加秋收起義,後編入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團教導隊任區隊長,參加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鬥爭。同年10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1月任茶陵縣工農兵政府常委。

1928年春,陳士榘任第一師第一團教導隊區隊長,參加黃洋界保衛戰。此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十一師三十一團排長。1929年5月,陳士榘任紅四軍第三縱隊副大隊長,1930年春任第三縱隊司令部參謀,同年夏任紅一軍團第十二軍第三十四師參謀處處長。1931年任紅十二軍第三十四師參謀長、紅一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參加歷次反圍剿戰爭。

1934年10月,陳士榘參加長征。1935年任紅一軍團教導營營長,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後,任紅一軍團第四師參謀長,參加直羅鎮戰役。1936年6月,陳士榘入抗大第一期學習。同年12月,調任陝北紅三十軍參謀長[2],不久任三十軍代理軍長、紅一軍團隨營學校校長。

抗日戰爭時期

編輯

抗戰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參謀長[3][4]。1937年9月25日,參加平型關戰役[5]。同年11月4日,指揮部隊在山西昔陽廣陽鎮伏擊日軍[6]。在此戰鬥中,陳士榘親手抓到了八路軍的第一個日軍俘虜。1938年,陳士榘擔任晉西支隊司令員,開闢晉西抗日根據地,先後擊潰和圍殲日軍2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1940年,十二月事變後,晉西支隊撤至晉西北。其後陳士榘調至山東,擔任八路軍第115師參謀長,指揮山東反掃蕩戰爭。1942年,陳士榘任濱海軍區司令員。1943年,發動贛榆戰役,以陣亡3人為代價消滅汪精衛政權軍隊2000餘人[7]。1944年,在山東攻勢作戰中,率部恢復和擴大了濱海根據地。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

1946年1月,陳士榘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參謀長,此後又出任軍調部中共代表團秘書長,併兼任整軍處處長[8]。1946年12月,他參與指揮宿北戰役。1947年1月,陳士榘任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參謀長[9]。參與組織和指揮了魯南戰役、萊蕪戰役。1947年4月,他與唐亮直接指揮四個縱隊參與泰安戰役,其後又參與指揮孟良崮戰役。不久,率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轉戰魯西南、挺進中原。

1948年,陳士榘兼任西線兵團(陳兵團)司令員,直接指揮洛陽戰役[10]。此後又協助粟裕指揮豫東戰役,並在第一階段指揮部隊攻占開封淮海戰役中,陳士榘促成賈汪起義,並指揮6、9、11縱隊圍殲黃百韜兵團。淮海戰役第二階段中,陳士榘率華野3縱、7縱、11縱、13縱、魯中南縱隊、特種兵縱隊一部協助中原野戰軍圍攻黃維兵團。第三階段中,陳士榘協助粟裕指揮華野全軍(此前為副參謀長張震)。1949年任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司令員,參加渡江戰役[11]。攻占南京後,任南京警備司令員。同年8月,任華東軍事政治大學校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
 
1957年,陳士榘陪同粟裕視察武器裝備。

1950年,陳士榘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部長。1952年任教育長。同年8月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8年4月,陳士榘出任特種工程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負責組建導彈試靶場,參與組織原子彈工程。1975年,陳士榘任中共中央軍委顧問。

是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九屆、第十屆中央委員[12]。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5年7月22日,陳士榘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參考

編輯
  1. ^ 蒲德生. 开国上将与夫人. 北京: 中華網. 2010-03-24 [2015-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2). 
  2.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一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432. ISBN 978-7-80237-381-5 (中文(簡體)). 
  3. ^ 軍事科學院軍事圖書館.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北京: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0: 298. ISBN 7801373154. 第十卷(下) (中文(簡體)). 
  4. ^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初期部队作战序列. 新華網. 2008-07-30 [2015-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中文(簡體)). 
  5. ^ 軍事歷史研究部等 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 抗日戰爭時期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0: 36-40. ISBN 7-80137-315-4 (中文(簡體)). 
  6. ^ 柳茂坤. 八路军发展史.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5: 475. ISBN 9787203053729 (中文(簡體)). 
  7. ^ 劉海鋒;鍾立新. "军政兼优"的八路军高级将领符竹庭.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2-03-29 [2015-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簡體)). 
  8. ^ 星火燎原編輯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一卷.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6: 107. ISBN 7506550555 (中文(簡體)). 
  9. ^ 南京軍區《第三野戰軍戰史》編輯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9: 89. ISBN 978-7-5065-5397-1. 
  10. ^ 汪朝光. 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3: 356. ISBN 978-7-2140-8098-1. 
  11.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三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325. ISBN 978-7-80237-381-5. 
  12. ^ 宋時輪主編. 中国大百科全书 軍事I.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9: 89. ISBN 7-5000-0247-5 (中文(簡體)).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新頭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司令員
1952年9月-1975年7月
繼任:
譚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