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彥恭(9世紀—10世紀),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國初年軍閥,903年-908年年間以節度使身份控制武貞軍。

雷彥恭
出生9世紀
唐朝
逝世10世紀
楊吳淮南
職業武貞軍節度使

家世

編輯

雷彥恭生年不詳。其父雷滿占領朗州地區,後成為以朗州為軍部的武貞軍節度使。天復元年(901年)雷滿薨,雷彥恭兄雷彥威稱留後,[1][2]大約三年(903年)成為全權節度使,九月,趁鄰鎮荊南節度使成汭在外,攻陷其軍部江陵府[3][4]雷彥威一度占領江陵,但雷彥恭起事反對他,並在忠義軍節度使趙匡凝協助下將雷彥威逐出江陵乃至武貞軍。[5]雷彥恭依附淮南節度使楊行密[6]

統領武貞軍

編輯

推翻雷彥威後,雷彥恭也一度占領江陵,直至趙匡凝派弟弟趙匡明將他逐出。[3][5][7][8]

天祐三年(906年),已被稱為武貞軍節度使的雷彥恭持續劫掠權勢軍閥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部下荊南留後賀瓌控制的荊南。[7]雷彥恭狡猾有父風,南郡、武昌之間因此無人。[6]他又結連楊行密之子和繼承人楊渥西川節度使王建,阻絕朝命。[9]十月,因賀瓌無力根除雷彥恭的劫掠,朱全忠以潁州防禦使高季昌代之,高季昌建起江陵的防禦工事以備襲擊。[10]朱全忠又派駕前指揮使倪可福率官兵五千人戍荊南,倪可福指畫方略,雷彥恭的軍隊稍稍引去。[11]

四年(907年),朱全忠奪取唐朝帝位,建立後梁,成為後梁太祖皇帝。儘管楚國附庸後梁,而雷彥恭已歸順後梁敵國弘農(即淮南),六月,雷彥恭卻聯合楚王馬殷再攻江陵。高季昌屯公安,斷武貞軍糧道,敗聯軍。武貞軍和楚軍都退走了。高季昌因功被任為節度使。[12]七月,雷彥恭又將矛頭對準盟友,攻打楚國的岳州,岳州有備,不能克,遂回師。[13]

雷彥恭貪婪殘暴,類似其父,仍常焚掠荊南,並斷江、嶺商路。曾引淮南軍攻平江,被楚岳州刺史許德勛所敗。九月,雷彥恭依附淮南,[14]涔陽、公安,被高季昌擊敗。太祖下詔削雷彥恭官爵,命高季昌和馬殷討伐他。十月,高季昌派部將倪可福率所練精兵五千下澧州,會合楚將秦彥暉圍朗州。[6][7][12][15]雷彥恭糧盡兵敗,遣使請降於弘農王楊渥並告急。楊渥派泠業李饒去救,但被許德勛敗俘,未能抵達朗州。[13]

但因雷滿曾經引沅江環朗州,雷彥恭得以自守。馬殷極盡兵力,未能克。秦彥暉一度暫緩攻城,雷彥恭在守城時放鬆了警惕。開平二年(908年)五月,秦彥暉派裨將曹德昌率壯士秘密乘夜潛水入城,突然起事,在城內舉火。朗州陷入恐慌,秦彥暉得以率軍進入。雷彥恭乘輕舟逃往弘農都城廣陵[16]被楊渥的弟弟和繼承人楊隆演任為淮南節度副使。秦彥暉俘獲雷彥恭的弟弟雷彥雄等七人(《十國春秋》作十人),送到後梁都城大梁[13][15]七人一同被誅。高季昌以破雷彥恭功,加平章事。澧州刺史向瑰原與雷彥恭呼應,也歸順楚國。澧州、朗州等地為楚所併。[12][17]雷彥恭本人卒於淮南,卒年不詳。[6][7][9]

雷彥恭的下場有一些不同記載,如《舊五代史·馬殷傳》載雷彥恭被生擒,《資治通鑑考異》引《梁太祖實錄》稱雷彥恭沉江而死,《五代春秋》載雷彥恭被攻破朗州的楚軍殺死,《十國紀年》等同《資治通鑑》。但胡三省朱玉龍五代十國方鎮年表》均以通鑑為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二:武貞節度使雷滿薨,子彥威自稱留後。
  2. ^ 《新五代史·雷滿傳》《十國春秋·雷彥恭傳》作雷滿死後由雷彥恭繼任。
  3. ^ 3.0 3.1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四
  4. ^ 《舊唐書·昭宗紀》《舊五代史·馬殷傳》誤作雷彥恭所為。《新唐書》卷十誤作五月雷彥恭破江陵。
  5. ^ 5.0 5.1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六
  6. ^ 6.0 6.1 6.2 6.3 《十國春秋》卷八雷彥恭傳
  7. ^ 7.0 7.1 7.2 7.3 《新五代史》卷四十一
  8. ^ 《新五代史》卷六十九
  9. ^ 9.0 9.1 《舊五代史》卷一十七
  10.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五
  11. ^ 《十國春秋》卷一百零二倪可福傳
  12. ^ 12.0 12.1 12.2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
  13. ^ 13.0 13.1 13.2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六
  14. ^ 《十國春秋》卷二吳烈祖世家
  15. ^ 15.0 15.1 《新五代史》卷六十六
  16. ^ 《新五代史·雷滿傳》誤作「奔於楊行密」。
  17. ^ 《新五代史》作開平三年(909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