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大帝,是道教神靈,本名陳文玉雷州人,唐朝貞觀年間出任雷州首任刺史,唐代封為「雷霆護國顯應大王」。民間尊為雷祖,雷州有多處為其修建的雷祖祠廟。出生地被稱為雷祖誕降地道教稱「九天雷祖大帝[1],為神霄九宸上帝[錨點失效]之一。

陳文玉
雷州刺史
主君唐太宗
職官雷州(東合州)刺史
神號雷震王
出身地南合州齊康郡榜山村雷祖誕降地
出生太建二年(570年)
逝世貞觀十二年(638年)
祠廟雷祖祠
親屬
父親陳鉷

雷祖傳說

編輯

雷州府志

編輯

南北朝陳代陳宣帝太建二年(公元570年)九月初一日,生於州南五里之英靈村,「九耳呈祥,雷祖誕降」的傳說便源於此。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傳聞陳文玉性至孝、才華橫溢、武藝超群、為人剛正不阿,破例起用為合州刺史。滿朝文武大臣皆稱善。曰:"名爵人所易得,純孝子所難求"。故唐貞觀五年,朝廷任命陳文玉為本州刺史。精察吏治,巡訪境內,蘇民疾苦,懷集峒落,諸酋相繼輸款,「民皆富遮」「民俗丕變」。貞觀八年,陳文玉上奏請求改合州為雷州。貞觀十二年陳文玉謝世,百姓立為他立廟塑像,尊之為「雷祖」,稱為「白院公」,貞觀十六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於雷州城西六里鋒為陳文玉立廟,並特降詔敕,大加褒獎:一褒「養晦數十年,惡事非君」;二獎,『受職父母邦,德政彰明」。[2]

文獻記載

編輯

關於雷祖傳說的記載最早出現於唐代史學家沈既濟(約750--800)的傳奇小說《雷民傳》。

陳氏因雷雨晝冥,庭中得大卵,覆之數月,卵破,有嬰兒出焉。自後日有雷扣擊戶庭,入其室中,就於兒所,似若孵哺者。歲余,兒能食,乃不復至。遂以為己子。義即卵中兒也。
唐·沈既濟《雷民傳》


宋代吳千仞撰寫的《英山雷廟記》則明確指出雷祖名諱「陳文玉」。

按州之二里英靈村,有居民陳氏,無子,嘗為捕獵。家有異犬,九耳而靈。凡將獵,卜其犬耳,動者所獲數亦如之。偶一日,九耳齊動,陳氏曰:『今日必大獲矣!』召集鄰里共獵,既抵原野間有叢棘深密,犬圍繞驚匝不出。獵者相與伐木,偶獲一卵,圍尺余,攜而歸,置之倉屋。良久,片雲忽作,四野陰沉,迅雷震電,將欲擊其家,陳氏畏懼搶其卵置之庭中。雷乃霹靂而開,得一男子,兩手皆有異文,左曰『雷』、右曰『州』。其雷雨止後,陳氏禱天而養之,既長,鄉人謂之『雷種』。至貞觀五年領鄉舉,出就薦辟。賦性聰明,功業冠世,授州守刺史之職,陳文玉是也。
宋·吳千仞《英山雷廟記》

北宋宰相丁謂的《重建威德王廟碑》也有同樣的記載:

《易》曰:「震為雷。」又曰:「震為長男。於天地所以為長子者,以其首出萬物,與其出入也。」故曰:雷出萬物出,雷入萬物入。入然除弊,出然其利。其上帝之威令,群動之生源乎!夫如是,則神至大矣,功至多矣!……舊記曰:「州南七里有擎雷水,今曰南渡也。始者北里居民陳氏者,家無子,因射獵□□中,獲一大卵,團及尺余。不知其何名,而為何用,置之而已。忽一日,霹靂而開,遽生一子,鞠育撫養,遂承其家。鄉俗異之,曰雷種。守土陳文玉列狀以聞,□□□□,陳太建二年也。」圖經大隋平陳,又為合州,即知在陳為雷也明矣。……
宋·丁謂《重建威德王廟碑》

《萬曆續道藏·搜神記》中關於雷神陳文玉的敘述:

雷神六月二十四日生   廟在雷州之西南八里,昔鄉人嘗造雷鼓雷車置廟中。有以魚亂肉同食者,立為霆震。舊記云:陳天建初州民,陳氏者因獵獲一卵,圍及尺餘,擁歸家。忽一日霹靂而開,生一子,有文在手,日雷州,後養成,名文玉,鄉俗呼為雷種。後為本州刺史,歿而有靈,鄉人廟祀之,陰雨則有電光吼聲自廟而出。宋元累封王爵,廟號顯震,德祐中更名威化。《國史補》:雷州春夏多雷,秋日則伏地中,其狀如負,人取而食之。又雅州瓦屋山有雷洞,投以瓦石應手電震。
續道藏·搜神記


歷代封號

編輯
貞觀十六年(642) 雷震王
乾化元年(911) 雷霆護國顯應王
大有十三年(940) 靈震王
開寶二年(969) 靈震顯明昭德王
開寶三年(970) 靈明昭德王
熙寧九年(1076) 威德王
紹興三十一年(1161) 顯震王
幹道三年(1167) 威德昭顯王
慶元三年(1197) 威德昭顯廣佑王
淳佑十一年(1251) 威德昭顯普濟王
德佑元年(1275) 威德英靈昭順廣佑普濟王
泰定二年(1325) 神威剛應光化昭德王
乾隆十九年(1754) 宣威布德之神
乾隆六十年(1795) 康濟宣威布德之神

關聯項目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續道藏·搜神記》
  2. ^ 雷學海; 陳昌齊. 黃清雅、丁宗閩、陳宗緒、王居敬、周植、鄧啟南、丁獻、陳學海、黃志生、黃思睿、黃中流、周肇京 , 編. 《嘉庆·雷州府志》. 台灣成文出版社.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