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歐馬
颱風奧馬(英語:Typhoon Omar),在菲律賓名為颱風露西恩(英語:Typhoon Lusing)[1],是繼1976年的颱風帕梅拉以來吹襲關島的最強颱風,也是對該島造成破壞最嚴重的颱風之一。系統源於1992年8月23日西太平洋上空的大規模季風槽,在向西移動的過程中緩慢強化成熱帶風暴,但因附近另一個熱帶氣旋的影響而沒有馬上得以進一步增強。兩場風暴間的距離拉開後,奧馬爾迅速發展成強勁颱風,於8月28日以風力時速195公里強度登陸關島。次日,氣旋達到最高強度,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其1分鐘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240公里,屬「超級颱風」標準[注 1]。9月4日吹襲台灣東部前,奧馬爾有大幅減弱,次日再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東部上空,於9月9日逐漸消散。
颱風(日本) | |
---|---|
四級超級颱風(美國) | |
形成 | 1992年8月23日 |
消散 | 1992年9月9日 |
最高風速 | 10分鐘持續: 185公里/小時(115英里/小時) 1分鐘持續: 240公里/小時(150英里/小時) |
最低氣壓 | 920百帕(毫巴);27.17英寸汞柱 |
死亡 | 共計15人 |
損失 | $5.61億(1992年美元) |
影響地區 | 關島、菲律賓、琉球群島、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92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
奧馬爾在關島奪走1條人命,並造成4億5700萬美元的損失[注 2]。時速高達248公里的強烈陣風令全島絕大多數區域停電數天之久。停電還令供水系統無法正常運作,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島上的辦事處連續11天無法發出災害公告。島上有2158套房屋受損或被毀,3000人無家可歸。關島的建築法規從此提高標準,規定建築物需要抵禦時速250公里的狂風襲擊,多家保險公司也停止對那些不是採用混凝土建造的房屋提供新的保險政策。從菲律賓以北較遠處海域經過期間,颱風造成11人死亡,並對538套房屋造成價值9.03億菲律賓披索(相當於3540萬美元)的破壞。奧馬爾接下來給日本南部島嶼帶去狂風和小雨,該國農作物遭受了4.76億日圓(相當於380萬美元)的損失。氣旋在台灣部分地區引發洪災,導致3人遇難,經濟損失約65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農業損失。
氣象歷史
編輯8月20日,西太平洋開放水域上空出現熱帶擾動,並表現出對流或雷暴持續存在的跡象。在此期間,西太平洋盆地有兩個熱帶氣旋消散,還有一個轉變成溫帶氣旋,這使得西太平洋上空的季風槽(西太平洋的大部分風暴都是由該季風槽催生出來)變得更有利於熱帶天氣系統發展。[2]據日本氣象廳記載,之後發展成奧馬爾的熱帶低氣壓是於協調世界時8月23日下午18點形成[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系統的發展速度沒有這麼快,於UTC當晚21點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再於次日開始針對第15W號熱帶低氣壓發布公告[2]。
低氣壓總體向西移動,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8月25日將其升級成熱帶風暴[2],日本氣象廳則在次日跟進[4]。氣旋向西移動的速度開始減慢,其西側不遠處的熱帶風暴波利在奧馬爾上空產生強烈風切變,令其強化速度減緩。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指出,風切變可能會使風暴的環流和對流分離,令其強度下滑。但隨着奧馬爾和波利之間的距離拉大,兩個氣旋間發展出高壓脊,奧馬爾因此轉向北上,再轉朝西北偏西方向飄移,並因行經洋面風切變減弱而得以繼續增強。8月27日清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奧馬爾升級成颱風,UTC當晚23點左右,系統中開始呈現出風眼。[5]8月28日,奧馬爾進入快速增強期[2],日本氣象廳也在這時將其歸類為颱風[4]。此後不久,風暴以1分鐘持續風速每小時195公里強度登陸關島[2],直徑37公里的風眼[2]從該島北部緩慢經過,行進過程歷時2.5小時[5]。
據日本氣象廳估算,奧馬爾於UTC8月29日下午18點達到10分鐘持續風速每小時185公里,最低氣壓920毫巴(百帕,27.17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颱風在此強度下保持了24小時,然後開始逐漸減弱[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估計氣旋的1分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240公里,達到超級颱風標準[2]。兩天後,颱風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監控海域,該機構將風暴命名為「露西恩」(Lusing)[1]。到了UTC9月3日下午15點,日本氣象廳已把奧馬爾降級成熱帶風暴[4],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估氣旋直至次日都還有颱風強度[2]。風暴總體繼續向西移動,於9月4日從花蓮縣秀姑巒溪口登陸台灣東海岸[6][7][8]。奧馬爾用了7小時穿越台灣,然後從雲林縣進入台灣海峽[9]。9月5日,風暴在經過台灣海峽後,先掠過福建省金門縣,然後再從廈門市思明區附近登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東部[6]。接下來奧馬爾迅速減弱為熱帶低氣壓,然後轉向西南偏西,在穿越中國南部期間繼續急劇弱化,於9月9日在越南北部上空完全消散[4]。
防災措施和影響
編輯關島
編輯風暴來襲前的8月25日,美國國防部下令關島進入熱帶氣旋三級警戒狀態,該狀態意指未來48小時內島上可能遭遇破壞性風力襲擊。1天後,關島的警戒級別升為二級,除美國海軍的兩艘艦船外,所有船隻均駛離海港,以免受到颱風破壞[10],美國海軍艦船則向關島西南部進發,以期避開風暴[11]。8月28日,島上進入最高的一級警戒[10]。關島所有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全部挪入機庫或轉移到日本和菲律賓[11]。奧馬爾途經關島期間,島上所有學校均予關閉[12]。島上的航班運作至少停止了兩天[13],導致5000名旅客滯留。風暴期間有約3100人躲進緊急避難所[14]。
奧馬爾是1976年的颱風帕梅拉後吹襲關島的最強颱風,也是對該島造成破壞最嚴重的颱風之一[2][5],島上所有地區都能感受到這場風暴的威力[15],熱帶風暴強度大風在島上持續了16小時[2],氣旋西側風眼牆影響的部分地區陣風時速估計高達248公里[5]。風眼經過期間,狂風導致阿加尼亞的風速計失效,安德森空軍基地的雷達也不見蹤影[2],因此奧馬爾在島上產生的風速只有估算值,沒有準確的測量值[10]。島上以阿普拉港氣壓最低,只有940毫巴(百帕,27.76英寸汞柱)。風暴緩慢的移動速度令島上暴雨持續了很長時間,美國氣象局駐關島地方辦事處測得的最高降雨量為519毫米,安德森空軍基地也有417毫米[5][16]。
關島以中部地區到北海岸受災最為嚴重,特別是旅遊區和軍事基地[17][13]。美國海軍計算機和電信主工作站因電力供應中斷、同時發電機也因洪災受損而不得不關閉[10]。美國海軍尼加拉瓜瀑布號和懷特普萊恩斯號補給艦因遭遇狂風大浪而擱淺[18],阿普拉港的旱塢還被衝到岸上[10]。島上數十家商店毀於一旦[19]。狂風令一架起重機倒在公寓樓上[20],杜夢區有400根木製和20根混凝土製電線杆倒塌[2],導致全島70%的區域停電[18]。關島各地的交通和通訊受到嚴重擾亂,抽水系統也出現故障[2],山體滑坡導致道路被埋,低洼地區也被洪水淹沒[13]。島上有約2000套民宅被毀,另外2200套受到不同程度破壞[14],近3000人流離失所[2]。木製建築物所受破壞最為嚴重,採用混凝土修建的樓房相對而言在風暴期間更加穩定可靠[10]。整個關島一共遭受了4億5700萬美元損失[2],其中軍事基地和民間遭受的損失數額基本持平[19]。島上有1人喪生[10],200餘人需要急救[2],其中約80人是被飛濺的瓦礫打傷[17]。
其它地區
編輯熱帶風暴波利在菲律賓引發洪災和人員喪生僅數天後,奧馬爾又在該國東北方向較遠處洋面經過。菲律賓首席氣象專家指出,奧馬爾「比波利更強勁」,有可能「在大範圍地區引發季風降水」[21]。最終颱風實際影響的地區是呂宋北部,主要包括科迪勒拉行政區、伊羅戈地區和卡加延河谷[22]。氣旋奪走菲律賓11條人命[1],還摧殘了393套房屋,另有145套受損[22],該國1965人無家可歸[1]。估計整個菲律賓一共遭受了9.03億菲律賓披索(相當於1992年的約3540萬美元)的損失[注 3],其中又以農業損失為主[22]。
離開關島後,歐馬於於當地4日晚間10時左右在台灣花蓮秀姑巒溪口附近登陸,5日凌晨3時左右自雲林縣進入臺灣海峽。以風力時速78公里強度吹襲臺中縣梧棲鎮[2][24]。大範圍降水給島上造成的影響最為嚴重,降雨量最大的地區集中在台灣南部,高雄市的降雨量達到最高的375.4毫米[9][24]。台灣有5個縣爆發洪災,共76萬6000人失去供電。高雄市有4艘船被大浪衝到岸上[6],高雄市、高雄縣、雲林縣、嘉義縣和屏東縣的農業和漁業均受重創[9]。全臺共有3人死亡(其中2人溺斃)、12人受傷,經濟損失超過6500萬美元[2][24]。
奧馬爾的邊緣雨帶在日本外圍多個島嶼產生小雨,降雨量最高的西表島為28毫米,陣風時速則以與那國島最高,達到72公里[25]。日本南部多個島嶼上的甘蔗和秋葵作物受到氣旋破壞,農作物損失總額達4億7600萬日圓(相當於約380萬美元)[注 4]。該國交通也受到擾亂,38架次航班取消[27]。此後,奧馬爾還在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南部期間給沿途地區帶去降水,香港西北部部分地區於9月7日出現洪災[2][6]。
善後
編輯風暴登陸關島後,前總督約瑟夫·富蘭克林·阿達(Joseph Franklin Ada)宣布全島進入緊急狀態[28],前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宣布關島為聯邦災區[29]。氣旋過去後,島上多人因搶劫被捕[17]。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開設多個災難援助中心,方便居民申請聯邦援助,最終提供的援助款數額約為1840萬美元,其中包括災害住房、風暴相關的失業救濟金,以及向家庭或商戶提供的贈款[30],超過1萬1000人因此受益[19]。聯邦政府通常會承擔地方災害75%的救災和清理開銷,但這次島上的雜物清理、應急工作,以及未投保公共建築的重建均100%由聯邦政府出資。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在短短3周里連續受到3個強烈的熱帶氣旋襲擊,除奧馬爾外,佛羅里達州與夏威夷州還分別於這年8月和9月受到颶風安德魯和颶風伊尼基的摧殘。國防部派出27名關島國民警衛隊員和700名軍人前往災區提供援助。軍方提供了價值575萬美元的臨時住房、發電機和建築物資,不過大部分救災資源還是由政府提供。[18]當地紅十字會在風暴過後提供了600萬美元救助金[30]。面對安德魯、伊尼基和奧馬爾的連串沉重打擊,聯邦國會通過1992年緊急補充撥款法案,通過9月30日結束的財政年度向救災機構提供更多資金[31]。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駐關島辦事處連續11天無法運作,其預警職責只能由後備機構承擔。機場雷達所受破壞促使高分辨率氣象雷達網絡NEXRAD(意為「下一代雷達」)於1993年2月提前安裝[2],島上航班的起飛和降落都局限在白天進行[14]。8月30日,一艘海軍船隻停靠在阿普拉港,提供臨時移動雷達。到9月15日時,被衝到岸上的兩艘船均已重新下水。[10]多家保險公司在災後決定,停止向不是用混凝土修築的建築物提供新保險政策[30]。1996年1月,前總督卡爾·古鐵雷斯(Carl Gutierrez)發布行政命令,要求島上的住宅和風暴百葉窗都至少要能夠抵禦時速250公里的狂風吹襲[32]。
因奧馬爾導致流離失所的居民暫時住在人稱奧馬爾營的帳篷區,上千人擠在約200頂帳篷中[2][19]。志願者和軍方花了數周時間清理島上大部分垃圾[2]。許多重要道路在氣旋過去3天後就已恢復通行[14]。島上的供水預計在風暴過去幾天內就能恢復[14],但供電卻是在4周後才全面恢復,學校和商戶因此受到影響[33]。學校於9月14日重新開放[10],大部分商戶在月底恢復運營[19]。美國軍方於9月19日中止救災工作[10],但由於之後又有數場颱風過境,島上的完全恢復尚需時日。由於奧馬爾已經摧毀了島上許多較為脆弱的建築物,因此之後來襲風暴造成的破壞程度低於正常水平。不過,這也導致奧馬爾和同年12月颱風蓋伊產生的破壞難以區分。[5]1993年,醫學雜誌《焦慮》(Anxiety)經抽樣調查發現,320名受到奧馬爾影響的災民中有7.2%患上急性應激障礙,還有15%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早期症狀,這其中又以經歷過之後颱風的參與者占比最高。約5.9%的參與者表現出創傷後應激障礙症狀,這一比例和1989年颶風雨果引發的情形類似。[33]
參見
編輯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Top 25 Natural Disasters in Philippines According to Number of Killed (1901–2000) (PDF) (Dataset). Kobe, Japan: Asian Disaster Reduction Center: 12. 2003 [2015-09-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6-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Mautner, Donald A.; Guard, Charles P. 1992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PDF) (報告).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s. Hagåtña, Guam: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80–89. 1992 [2014-07-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Latest Advisories on Current Tropical Cyclones Hurricanes Typhoons. Tropical Cyclone Programme. 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n.d. [2015-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4.0 4.1 4.2 4.3 4.4 4.5 RSMC Best Track Data (1990–1999) (Database). Tokyo, Japan: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2014-06-02 [2014-11-02]. (原始內容 (TXT)存檔於2014-11-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5.0 5.1 5.2 5.3 5.4 5.5 Angel, William; Hammer, Greg; Hollifield, Jay; Weaver, Sharon. Typhoon Omar strikes Guam on August 28, 1992 (PDF). Storm Data and Unusual Weather Phenomena. 1992-09, 34 (9): 31–33. ISSN 0039-197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4-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6.0 6.1 6.2 6.3 Section 2: Tropical Cyclone Overview for 1992. Tropical Cyclones in 1992 (PDF). 九龍, 香港: Royal Observatory Hong Kong. 1994-09: 14–15 [2015-09-22]. 551.515.2:551.506.1(512.3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9-3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歐馬颱風資料概況. 台北, 台灣: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民國八十一年颱風調查報告. 台北, 台灣: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15-09-22]. (原始內容 (EXE)存檔於2004-04-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9.0 9.1 9.2 1992 年歐馬(OMAR)颱風 (PDF). Typhoon Data Bank (報告) (台北, 台灣: 中央氣象局). 2009 [2015-09-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4-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11.0 11.1 Tropical storm heads for Guam. The Free-Lance Star 108 (202) (Fredericksburg, Virginia). Associated Press. 1992-08-26: A2 [2014-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Tropical storm moves closer to Guam. Hagåtña, Guam. Associated Press. 1992-08-26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13.0 13.1 13.2 After the storm: Thousands on Guam lose homes in typhoon.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New York). 1992-08-30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14.0 14.1 14.2 14.3 14.4 Guam typhoon mop up begins. The Prescott Courier 110 (200) (Prescott, Arizona). Associated Press. 1992-08-31: 2A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Federal assistance to typhoon-stricken Guam. New York, New York. PR Newswire. 1992-08-28.
- ^ Roth, David M. Tropical Cyclone Point Maxima. Tropical Cyclone Rainfall Data. College Park, Maryland: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2015-04-30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17.0 17.1 17.2 Guam hit hard by Typhoon Omar. TimesDaily 123 (242) (Florence, Alabama). Associated Press. 1992-08-29: 7A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18.0 18.1 18.2 Disaster Assistance: DOD's Support for Hurricanes Andrew and Iniki and Typhoon Omar. Report to the Chairman, Subcommittee on Readiness, Committee on Armed Servic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PDF) (報告).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1993-06-23 [2015-09-22]. GAO/NSIAD-93-18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10-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19.0 19.1 19.2 19.3 19.4 A month after Typhoon Omar, residents of Guam rebuilding. Star-News 125 (302) (Wilmington, North Carolina). Associated Press. 1992-09-20: 8A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Typhoon Omar pummels Guam. The Telegraph 122 (446) (London, UK). Associated Press. 1992-08-28: 20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Typhoon Omar roars closer to the Philippines. New Straits Times (Kuala Lumpur, Malaysia). 1992-09-03: 23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2.0 22.1 22.2 Destructive Typhoons 1970-2003 (Dataset). Quezon City, Philippines: National Disaster Coordinating Council. entries 121–140. 2004-11-09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Exchange Rates: Philippine Peso per US Dollar for 1992-2014. Manila, Philippines: Bangko Sentral ng Pilipinas. n.d.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4.0 24.1 24.2 本颱風摘要. 侵臺颱風資料庫 (報告) (台北, 台灣: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2011-08-05 [2015-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Typhoon 199215 (Omar). Digital Typhoon (報告) (Tokyo, Jap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n.d.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历史汇率 (Database). Toronto, Canada: Oanda Corporation. n.d.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1992-918-05). Digital Typhoon (報告) (Tokyo, Jap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4).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4-04
- ^ Typhoon Omar devastates Guam. The Spokesman-Review 6 (95) State (Spokane, Washington). 1992-08-29: A3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Bush declares Guam federal disaster area. Washington, D.C.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992-08-28.
- ^ 30.0 30.1 30.2 Guard, Charles; Hamnett, Michael; Newmann, Charles; Lander, Mark; Siegrist, H. Galt Jr. Typhoon Vulnerability Study for Guam (PDF) (報告). Mangilao, Guam: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Western Pacific. 1999 [2015-09-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10-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Dire Emergency Supplemental Appropriations Act, 1992, Including Disaster Assistance To Meet the Present Emergencies Arising From the Consequences of Hurricane Andrew, Typhoon Omar, Hurricane Iniki,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and Additional Assistance to Distressed Communities. Title II: Department of Defense – Military, Bill No. H.R.5620 of 1992-09-23. Washington, D.C.: 102nd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1–1992).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7). 存档副本. [2015-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Gutierrez, Carl. Executive Order No. 96-01 (PDF) (報告). Officer of the Governor of the Territory of Guam. 1996-01-11 [2015-09-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9-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33.0 33.1 Staab, Jeffrey P.; Grieger, Thomas A.; Fullerton, Carol S.; Ursano, Robert J. Acute stress disorder, subsequent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after a series of typhoons. Anxiety. 1996, 2 (5): 219–225. PMID 9160626. doi:10.1002/(SICI)1522-7154(1996)2:5<219::AID-ANXI3>3.0.CO;2-H.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Lei, Xiaotu; Zhou, Xiao. Summary of retired typhoons with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Ocean. Tropical Cyclone Research And Review. 2012-02, 1 (1): 23–32 [2015-09-22]. doi:10.6057/2012TCRR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