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療法
飲水療法是1970年代、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以後流行的一種輔助性治療方法。民間傳說這種療法源自日本,難以確定是時間上的巧合還是真有事實根據。
辦法為每天早上起床之後,空腹喝三杯涼開水。部分支持者[誰?]認為可以清洗腸胃中的殘留廢物,保持人體所需水(水分在人體體重比例中占70%多)的正常供應,對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消化道潰瘍、慢性腸炎、慢性消化系統疾病有一定療效。
也有支持者認為,它有降低血黏度,流暢血液、預防中風的效果;對便秘、胃酸過多、下痢、膀胱炎、尿道結石……等,均有緩解之效;甚至有的支持者認為,說它有冬天預防感冒、減肥、延年益壽、糾正羊水過少和矯治異常胎位等作用。
由於這種療法簡易可行,不需複雜的技巧、操作程序,額外耗費金錢,迎合了當時人們講究養生的心理要求。喝過的人有說神清氣爽,胃口好,消化功能增強,於強身健體有明顯療效。總之通過口口相傳,互相模仿,一時間在全國範圍廣為流行。雖然那個時代人們行為總體上帶有反智性盲從特點,但它對經濟落後、醫療條件欠發達狀況下的健身防病,人們保健的一個補充。其盛況比較前些年的雞血療法更有過之。
醫療專業的人[誰?]認為這樣會造成有益菌群失調,反而不利於保健。尤其是出汗後喝水,血液中的鹽分流失過多,吸水能力就降低,水分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使細胞水腫,嚴重者會出現頭暈、眼花等「水中毒」的症狀。一次飲水量過多,大量的水積聚在胃腸中,使人胸腹感到脹滿,不利健康。飲水過多,還會沖淡胃液,導致胃腸的吸收能力減弱。因此提倡「少量多飲」。[注]
一些文革回憶文章常把它和「雞血療法」、「甩手療法」、「紅茶菌(海寶)」、「針灸治聾啞」並列;其實飲水療法和甩手療法這兩種方法,實際流傳時間更長一些。
參考資料
編輯- 《老年人多飲水可預防冠心病》,載「冠心病」網
- 《「健康人生」:喝水也中毒?》,《解放日報》 2002年9月5日,「健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