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桓子(?—前446年),又稱魏宣子,名,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魏氏世族領袖,魏襄子魏侈之子。曾與韓康子趙襄子合滅了擔任執政的中軍將智伯瑤,是為三家滅智

簡介

編輯

晉出公十七年(前458年),知氏聯合趙氏魏氏韓氏大夫,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和財產。知氏獨占了范氏和中行氏大部分故地,並取代趙氏而掌管晉國政事,成為四卿中最強的勢力,居晉國四大卿之首,並自稱「」。晉出公十八年(前457年),在討伐衛國回國後,與魏桓子、韓康子藍台舉行宴會。[1]

晉出公十九年(前456年),知瑤向韓康子取得了萬戶之邑,轉而向魏氏索求土地。魏桓子不希望無故割贈土地,謀士趙葭(任章)勸諫魏桓子應避知伯鋒芒,以免魏氏成為知氏單一攻擊目標;又說知瑤得到土地後必會愈加驕橫而輕敵,不斷向鄰國索地而造成各國恐懼,如是者魏氏可乘機與各國聯合圖謀知氏。魏桓子於是同樣答應向知伯割讓萬戶之邑。智伯高興之餘,再向趙氏索求皋狼兩邑,卻被趙襄子拒絕,於是智伯於晉出公二十年(前455年),命韓康子與魏桓子出兵合攻趙襄子,[2][3]水淹趙氏的根據地晉陽。但兩家卻因為受到智伯的恐嚇威脅,加上趙氏家臣張孟談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之,智氏在滅趙後必定以韓、魏作為下個目標。韓、魏二主本來就不滿平日囂張跋扈的智伯,聽了張孟談之言決定倒戈起事。於是三方密約共同擊敗智伯並族滅智氏,又瓜分了智氏的土地,是為晉陽之戰[4]為日後「三家分晉」奠下基礎。

周貞定王二十三年(晉哀公六年)(前446年),魏桓子死,子魏斯[5]翌年繼位,是為魏文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見《國語·晉語九》。
  2. ^ 戰國策·趙策一·知伯帥趙韓魏而伐范中行氏》:知伯帥趙、韓、魏、而伐范、中行氏,滅之。休數年,使人請地於韓。……(韓康子)使使者致萬家之邑一於知伯。知伯說,又使人請地於魏,魏宣子欲勿與。趙葭諫曰:「彼請地於韓,韓與之。請地於魏,魏弗與,則是魏內自強,而外怒知伯也。然則其錯兵於魏必矣!不如與之。」宣子曰:「諾。」因使人致萬家之邑一於知伯。知伯說,又使人之趙,請蔡、皋狼之地,趙襄子弗與。知伯因陰結韓、魏,將以伐趙。
  3. ^ 戰國策·魏策一·知伯索地於魏桓子》:知伯索地於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無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無故索地,鄰國必恐;重欲無厭,天下必懼。君予之地,知伯必憍。憍而輕敵,鄰國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國,知氏之命不長矣!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君不如與之,以驕知伯。君何釋以天下圖知氏,而獨以吾國為知氏質乎?」君曰:「善。」乃與之萬家之邑一。知伯大說。因索蔡、皋梁於趙,趙弗與,因圍晉陽。
  4. ^ 戰國策·趙策一》。
  5. ^ 《史記·魏世家》本文記述「桓子之孫曰文侯都」;據《史記·魏世家》索隱引《世本》,魏文侯當為桓子之子。
前任:
魏襄子
魏國君主
?-前446年
繼任:
魏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