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講給孫子的故事
希臘-亞美尼亞混血暨神秘學家葛吉夫撰寫的《萬有一切》第一冊。
《魔鬼講給孫子的故事》(Beelzebub's Tales to His Grandson[1]或An Objectively Impartial Criticism of the Life of Man[2])是希臘-亞美尼亞混血暨神秘學家葛吉夫撰寫的《萬有一切》第一冊,以下簡稱《魔鬼》。《萬有一切》三部曲還包括《與奇人相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原文初版發行於1963年)及《生命只有在成為「我是」之後才會是真的》[3](原文初版發行於1973年)。[4]
《魔鬼講給孫子的故事》 | |
---|---|
作者 | 喬治·伊凡諾維奇·葛吉夫 |
語言 | 原文為俄文及亞美尼亞文 |
故事背景地點 | 俄羅斯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Harcourt (1950) E.P. Dutton & Co., Inc. (1964, 1973) Two Rivers Press(1993) Penguin Arkana (1999) |
出版時間 | 1950 |
媒介 | 精裝本、平裝本、有聲書 |
頁數 | 1248頁 (Penguin平裝本) 1152頁 (Tarcher精裝本) |
系列作品 | |
續作 | 《與奇人相遇》 |
規範控制 | |
ISBN | ISBN 0-14-019473-8 (Penguin平裝本) ISBN 1-58542-457-9 (Tarcher精裝本) ISBN 0-919608-16-7 (有聲書朗讀人William J. Welch) |
OCLC | 42017479 |
因為這本書是為了研修葛吉夫教誨而寫的主要工具,而其教誨的核心又是「(對自己)下功夫」,[5]因此,他將這本書寫得「又臭又長」,如此讀者非得費盡心力才能讀懂它。葛吉夫本人曾說:「我把骨頭埋得如此之深,想要的狗兒得拼命扒掘才行。」[6]本書內容包羅萬象,涵蓋了大量主題和問題,它採取結構恢弘的寓言式神話體裁寫成。[7]
《魔鬼》的故事情節主要圍繞著外星生命體「別西卜」和他的孫子哈欣(Hassein)在搭乘太空梭「卡爾那克號」(Karnak)回到別西卜的母行星「卡拉塔斯」(Karatas)時,別西卜對哈欣敘述的省思,主要是關於別西卜身在地球「三腦人」[8]之中遇到的冒險和痛楚。別西卜詳述了這些生命體展現的奇怪行徑和風俗的整段歷史。
《魔鬼》一書被納入馬丁·西摩-史密斯的《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百大叢書》之列,本書被評論為:「...融東西方思想於一爐,前所未見的說服力。」[9]
《萬有一切》總覽
編輯在《萬有一切》三部曲的前言簡介部分,葛吉夫為各部曲寫了他的出版緣由:
- 第二系列:有三本,書名為《與奇人相遇》
- 第三系列:有四本,書名為《生命只有在成為「我是」之後才會是真的》[3]
- 全系列均按全新邏輯推演原則所寫,且嚴密導向下列三個根本問題的解答:
- 第一系列:透過閱讀時的心理狀態和感覺,毫不留情、沒有任何妥協地摧毀數百年來根植於讀者(有關世間萬象)的信念和觀點。
- 第二系列:旨在使讀者熟悉創造新事物所需的物質,證明其堅實牢固和良好品質。[10]
參見
編輯註記
編輯- ^ 1.0 1.1 因尚無中譯出版,書名翻譯莫衷一是,也有譯為《別希普講給孫子的故事》、《別西卜講給孫子的故事》、《魔鬼說給孫子的故事》的。
- ^ 2.0 2.1 因尚無中譯出版,暫譯為《公正客觀批評人的生命》或《對人的生命的客觀公正的評論》。
- ^ 3.0 3.1 原題Life is Real Only Then, When『I Am』,因尚無中譯本問世,簡繁中譯書名繁多,略舉一二:《我存在,生命方真》、《唯有我存在生命方真》、《唯當我存在,生命方真》、《只有「我在」時,生命才是真實的》、《真實人生僅在當刻》
- ^ 參見葛吉夫著作
- ^ 參見葛吉夫自我發展
- ^ 葛吉夫國際期刊. [2016-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7).
- ^ Shirley, John. 葛吉夫:生平和思想簡介. Tarcher. 2004: 43. ISBN 1-58542-287-8.
- ^ 譯按:第四道的「三腦」指的是「三個中心」,即理智中心、情感中心和本能-運動中心。
- ^ Seymour-Smith, Martin. 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百大叢書:古代到當代思想的歷史. C Trade Paper. 2001: 447–452. ISBN 0-8065-2192-9.
- ^ 原文 To acquaint the reader with the material required for a new creation and to prove the soundness and good quality of it.
- ^ 譯按:應指「看穿事物的表象,洞察事件背後的真實意涵」之意。
- ^ 原文 To assist the arising, in the mentation and in the feelings of the reader, of a veritable, non-fantastic representation not of that illusory world which he now perceives, but of the world existing in re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