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型130毫米艦炮

Б13型130毫米艦炮是蘇聯於1936年定型的130毫米50倍徑單管艦炮,為驅逐艦主炮。也被裝備在內河炮艦、布雷艦和輔助艦艇上,並被當做海岸炮、列車炮使用。

Б13型130毫米艦炮
芬蘭Kuivasaari英語Kuivasaari島上的岸炮
類型艦炮
海岸炮
原產地蘇聯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35—199x
使用方蘇聯
中國
波蘭
埃及
印尼
芬蘭[1][2]
參與戰爭/衝突Second World War
生產歷史
研發者N. N. Magdasijev
G. N. Rafalovits[1]
研發日期1929—1935[2]
生產商列寧格勒布爾什維克工廠(232廠)[1]
生產日期1935—1954[2]
製造數量1199[2]
基本規格
重量5180kg (炮重)[1]
槍管長度6581mm(全長)
6450 mm(炮管)
5199mm(膛線)[2]
操作人數1+10 [1]

口徑130 mm
後膛螺式炮閂[2]
射擊仰角-5° — +45°[2]
射速5-13 發/分 [1][2]
槍口初速820-870m/s(依賴於型號與彈藥)[2]
最大射程25597 m [2]

歷史

編輯

1929年開始設計一種新型的130毫米45倍徑的潛艇甲板炮英語deck gun與老式的1913年型130毫米55倍徑Б7艦炮英語130 mm/55 B7 Pattern 1913具有相同的外彈道。定裝彈、楔型炮閂。設計局總師N. N. Magdasijev ,項目負責人G. N. Rafalovits。設計師有S. A. Morozov, S. A. Zalazaev, B. A. Lever, V. M. Rosenberg與V. I. Kudrjashov。1930年製造。

1932年該炮該型為驅逐艦使用的50倍徑、分裝彈、螺式炮閂。 1934—35靶場試驗修改了發現的問題。1935年開始批產,用於列寧格勒級驅逐領艦英語Leningrad class destroyer憤怒級驅逐艦英語Gnevny class destroyer[1][2]

計劃研製55倍徑的B-2-U高平兩用雙聯裝艦炮,最大仰角85°,重48.4公噸(47.6長噸),但由於戰爭爆發而取消。[2]

設計

編輯

炮室採用非閉合式裝甲防護。彈藥室的揚彈機構與炮室不連成一體。螺式炮閂。40條膛線。膛線深度2.7毫米。

分裝式彈藥,而且沒有採用金屬藥筒,直接用硝化棉藥包裝藥。有專門的緊塞具,其主要部件是裝在炮閂閂體上的一個氣密墊,由石棉浸油脂壓制後包帆布。當裝填底火,火炮擊發後發射藥燃燒時,氣密墊在壓力下膨脹,把炮尾的縫隙堵塞,做到閉氣。如果長時間射擊,炮膛過熱,藥包沒有金屬藥筒保護,可能在炮手關栓前自燃造成傷亡。

反後座裝置安裝在炮管上下兩側。駐退機為節制杆式,位於火炮上方。復進機為氣體液壓式,位於火炮下方。任何仰角都可以裝彈,但仰角超過+25°影響射速。[1] 炮尾左側有輔助裝彈裝置。

岸炮連編制4門火炮,「莫斯科」指揮儀1套、觀測儀器31個、「Б-13」裝填床1套。艦橋頂部的射擊指揮所採用雙基座的4米測距儀(北約代號為"Four Eyes")。

性能參數

編輯
  • 全 重:12.8噸
  • 俯仰角為:-10度到+45度
  • 防盾裝甲:13毫米
  • 射 速:6-8發/分
  • 彈 重:33.4千克(M1928型高爆彈)
  • 最大射程:24600米
  • 炮口初速:845米/秒(M1911型榴彈),870米/秒(M1928型高爆彈)

型號

編輯

Б-13最初的型號。重12公噸(12長噸)。手工瞄準。[1][2]

Б-2ЛМ為雙聯型號,1938年設計,1939年投產,用於奧爾忠尼啟則號驅逐艦英語Opytny class destroyer塔什干級驅逐領艦英語Tashkent class destroyer7U型驅逐艦英語Soobrazitelny class destroyerStorozhevoi號,也改裝了該炮塔。[3]戰後,30K型驅逐艦英語Ognevoy class destroyer[4]30bis型驅逐艦英語Skoryy class destroyer也採用了該艦炮。

B-2LMT雙聯炮塔用於海警艦Sivash與Perekop,以及Shilka級海警艦。重90.9公噸(89.5長噸).[2]

B-28用於哈桑號淺水重炮艦英語Soviet monitor Khasan,重83.7公噸(82.4長噸).[2]

在蘇聯使用

編輯

該炮是二戰蘇聯驅逐艦的主炮。也是SU-100Y自走炮的主炮,一直生產到1954年,累計產量超過千門。作為岸炮使用到蘇聯解體。1970年代,在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半島部署了20個炮兵連約90門岸炮,用於保護符拉迪沃斯托克[2][5][6]

在中國使用

編輯

1951年從蘇聯採購一個岸炮連裝備。1954年從蘇聯太平洋艦隊購入四艘二手憤怒級驅逐艦英語Gnevny class destroyer(即6607型驅逐艦),每艦裝備了四門Б13型130毫米艦炮。1955年接收了蘇聯旅大海軍基地時,裝備包括130毫米岸炮、130毫米列車炮。 該型火炮統稱為「130/50岸艦炮」,簡稱「海130」。1958年金門炮戰,從遼東半島南下的岸炮與列車炮是封鎖料羅灣的主力,擊沉「台生號」、「美樂」艦,重創「中海號」。駐晉江縣圍頭半島的海軍130岸炮某連湧現了著名戰鬥英雄安業民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Enqvist, Ove. Jyrkinen, Susanna; Palokangas, Markku , 編. Itsenäisen Suomen rannikkotykit 1918-1998 [Coastal guns of independent Finland 1918-1998]. Sotamuseo. 1999: 130–133. ISBN 951-25-1033-2 (芬蘭語).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DiGiulian, Tony. Russian 130 mm/50 (5.1") B13 Pattern 1936. 2006-09-11 [2010-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6). 
  3. ^ Gogin, Ivan. USSR - Сторожевой <Storozhevoy> class destroyers (project 7u, 1940 - 1942). Modernizing notes. [2010-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26). 
  4. ^ Gogin, Ivan. USSR - Огневой <Ognevoy> (project 30, 1945) and Осмотрительный <Osmotritelnyy> (project 30K, 1947 - 1950) classes destroyers. [2010-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7). 
  5. ^ Naval Guns in the Land Defense of Vladivostok. [2010-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6. ^ FORTRESS RUSSIA. [2010-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