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i

家用遊戲機

CD-iCompact Disc Interactive)是由飛利浦開發並銷售的互動多媒體CD播放器。CD-i是這台機器上使用的多媒體CD的名稱,或稱綠皮書CD,這個格式是由飛利浦索尼制定的。格式制定工作從1984年開始,並完成於1986年[3]。第一部飛利浦CD-i播放器於1991年發行,最初定價約為700美元[4]。它可以播放CD-i、CDCD+G(CD+Graphics)、卡拉OK CD以及VCD,其中VCD需要一張外加的「數字視頻卡」以提供MPEG-1解壓。

CD-i
CD-i 205
飛利浦CD-i 910(CD-i 205),為最早發佈的CD-i機型
製造商飛利浦
美格福斯
索尼
類型家用遊戲機
數據儲存設備
產品世代第四世代
發布日期
  • 北美:1991年12月3日
  • 日本:1992年4月25日[1]
  • 歐洲:1992年7月10日
生命週期1991年-1998年[2]
停產日期1998年
銷售台數57萬台
媒體CD-i、音樂CDCD+G、卡拉OK CD、VCD
中央處理器飛利浦 68070
最暢銷遊戲瑪利歐旅館英語Hotel Mario

儘管有多個電子遊戲發行在這個平台上(遊戲多和任天堂有關)並引發一系列的群體模仿,CD-i在業界裡卻被認為是一個失敗的典範,而且那些遊戲也曾各自在「垃圾遊戲排行榜」上占有一席地位[2]。飛利浦最後在1998年停止發布該平台的遊戲。

應用程序

編輯

早期以CD-i格式發行的程序主要為音樂、教育及自我提升等相關內容。遊戲作品則屈指可數,而且多是桌面遊戲的移植,如四子棋。往後由於受到遊戲機市場其他產品的影響,尤其是更為便宜的PlayStation,CD-i開始嘗試涉足真正的電子遊戲業。CD-i發行的遊戲多為任天堂開發的著名遊戲的續集(因與任天堂合作關係,飛利浦可允許使用任天堂旗下角色開發遊戲),不過這些遊戲並不是任天堂開發的。《瑪利歐旅館》(Hotel Mario)就是一個例子,它是一個益智動作類遊戲,卻用到了《瑪利歐系列》的角色。另外還有三款《薩爾達傳說系列》的遊戲:《林克:邪惡之顏》(Link: The Faces of Evil)、《薩爾達:甘朗之杖》(Zelda: The Wand of Gamelon)、《薩爾達的冒險》(Zelda's Adventure)。但是這些遊戲的素質十分糟糕。

飛利浦也因此和任天堂達成開發超級任天堂CD擴展的協議,這是在任天堂與索尼的開發協議取消以後的事(這次協議取消直接導致了PlayStation的誕生)。不過最終這個擴展還是沒有上市。

CD-i也發行了一系列的電視節目相關遊戲,以及一些學習遊戲,從對應嬰兒到大人的都有。

儘管飛利浦不遺餘力地推廣CD-i,它的市場反應卻一直不理想。1994年CD-i銷量開始低迷,1998年正式停產。在家庭市場的失敗,並未影響到CD-i在多媒體互動亭和工業多媒體的一點成績。

播放器型號

編輯

飛利浦

編輯

飛利浦的分公司Philips Interactive Media Systems及其增值分銷商除了銷售一般客戶使用的機型外,還售出了部分專用機型和開發機型:

 
飛利浦CD-i 220
 
飛利浦CD-i 450
  • CD-i player 200系列,包括205、210以及220。這個系列是家用機中最常見的系列,以及其他系列的基礎機型。CD-i 205的美版叫CD-i 910。
  • CD-i player 300系列,包括310、350、360和370。這個系列針對移動專業市場,並不銷售給一般家庭用戶。這些機型多用於多媒體銷售演示。
  • CD-i player 400系列,包括450、470、490。這些變薄的機型的銷售對象是遊戲及教育平台,例如CD-i 450就是針對遊戲平台的。這個系列紅外線遙控器是非標配設備。
  • CD-i player 600系列,包括601、602、604、605、615、660和670。這個系列針對的是專業程序及軟件開發,他們通常有軟盤驅動器鍵盤等電腦外設。有些機型還能連接模擬器,以進行程序測試及除錯。

另外還有一些無法歸類的版本,如設計成小型立體收音機和CD播放器的FW380i,內建CD-i的電視機21TCDi30,以及最初版本型號的CD-i 180/181/182。

其他生產商

編輯

除了飛利浦,還有其它生產CD-i的廠商,包括Magnavox、GoldStar(也就是後來的樂金電子)、Digital Video Systems、Memorex根德索尼(生產了一款便攜CD-i播放器)、京瓷萬視寶電工、Highscreen、Bang & Olufsen等。Bang & Olufsen生產了一款內建CD-i播放功能的電視Beocenter AV5。

TeleCD-i和CD-MATICS

編輯

意識到日漸增長的網絡多媒體市場,飛利浦和阿姆斯特丹的CDMATICS合作,在1992年開發出TeleCD-i(又名TeleCD)。TeleCD-i與PSTN或者互聯網連接,提供數據傳輸和媒體展示功能。荷蘭的連鎖雜貨店阿爾貝特·海恩Albert Heijn和郵寄銷售巨頭Neckermann Shopping是最早利用TeleCD-i銷售他們產品的公司。CDMATICS也開發出一系列的支援軟件。1996年飛利浦從CDMATICS那裡購回這些軟件的源代碼。[5]

技術細節

編輯
  • CPU:16-bit 68070 複雜指令集芯片(摩托羅拉 68000核心)[6]速度15.5 MHz[2]
  • 顯示:芯片:MCD 212[6],分辨率384×280到768×560,色彩16.7百萬色(同屏32,768色),有專為VCD播放解壓的硬解壓卡。
  • 音響:聲音芯片:MCD 221[6],ADPCM 8聲道,16位立體聲。
  • 操作系統:CD-RTOS(基於MicrowareOS-9
  • 其它:1MB主內存[6],單速CD-ROM驅動器,帶DV卡1.46千克,不帶DV卡1.21千克。
  • CD-i配件:鼠標、軌跡球、I/O分線器、觸摸板控制器、遊戲手柄、紅外線遙控、S端子線、內存擴展及DV卡擴展支持。

市場競爭

編輯

互動亭 (主要市場)

編輯

高端A/V (次要市場)

編輯

(多媒體影音系統)

電子遊戲 (次要市場)

編輯

市場反應

編輯

CD-i的遊戲手柄在IGN編輯Craig Harris的史上最差遊戲手柄排行榜中排行第五。[8]

資料來源

編輯
  1. ^ Batenburg, Sebastiaan. CD-i in Japan - Philips Artspace and Japan Interactive Media. Cdii.blogspot.com. 2007-07-07 [2019-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3). 
  2. ^ 2.0 2.1 2.2 Blake Snow. The 10 Worst-Selling Consoles of All Time. GamePro.com. 2007-05-04 [2007-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08). 
  3. ^ 存档副本. [2010-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5). 
  4. ^ COMPANY NEWS; New Philips CD - The New York Times. Nytimes.com. 1992-04-02 [2009-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2). 
  5. ^ Philips TeleCD-i Assistant. [2010-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14). 
  6. ^ 6.0 6.1 6.2 6.3 Forster, Winnie. The encyclopedia of consoles, handhelds & home computers 1972 - 2005. GAMEPLAN. 2005: 208. ISBN 3-00-015359-4. 
  7. ^ Matsushita Electric/Panasonic. Planetweb and Panasonic to Bring the Internet to the Interactive Kiosk Marketplace; Panasonic Internet-enabled M2 Interactive Kiosks to Preview at KioskCom 2000. Business Wire. 2000-04-10 [2008-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13). 
  8. ^ Top 10 Tuesday: Worst Game Controllers. IGN. 2006-02-21 [2009-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1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