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運載火箭
M-V運載火箭又稱M-5或Mu-5運載火箭[註 2],為日本研製的固態燃料火箭,以發射科學酬載為主,屬於Mu系列運載火箭,宇宙科學研究所於1990年代投入165億日圓研製M-V運載火箭[5]。火箭長30.7公尺,直徑2.5公尺,總重約140公噸,為三節式火箭,可酬載1800公斤的衛星至250公里的低地球軌道。
用途 | 小型固態運載火箭 |
---|---|
製造者 | 日產汽車 (-2000) IHI AEROSPACE (-2006)[1] |
製造國家 | 日本 |
單次發射費用 | 75億日圓[2] |
外型及質量參數 | |
高度 | 30.8 公尺 (101呎) |
直徑 | 2.5公尺 (8.2 呎) |
質量 | 137,500 - 139,000 公斤 (303,100 - 306,000 磅) |
節數 | 3或4 |
酬載量 | |
近地軌道 有效載荷 | 1,800 公斤(1號機) 1,850 公斤(5號機)[3] |
極軌道 有效載荷 | 1,300 公斤 (2,800 磅) |
發射歷史 | |
現況 | 退役 |
發射場 | 種子島太空中心 |
總發射次數 | 7次 (M-V: 4次, M-V KM: 3次) |
成功次數 | 6次 (M-V: 3次, M-V KM: 3次) |
失敗次數 | 1次 (M-V) |
首次發射 | M-V: 2000年2月10日 M-V KM:1997年2月12日 |
末次發射 | M-V:2006年9月22日 M-V KM:2003年5月9日 |
著名載荷 | HALCA、希望號、 ASTRO-E、隼鳥號 Suzaku、AKARI 日出衛星 |
第一節 – M-14 | |
高度 | 13.73公尺[4] |
直徑 | 2.5公尺[4] |
空重 | 11公噸[4] |
總重 | 83公噸[4] |
引擎 | 1固態 |
單引擎推力 | 3760千牛頓[4] |
比衝量 | 274秒[4] |
推進時間 | 51秒[4] |
燃料 | BP-204J[4] |
第二節 – M-24 | |
高度 | 6.61公尺[4] |
直徑 | 2.5公尺[4] |
空重 | 4公噸[4] |
總重 | 37公噸[4] |
引擎 | 1固態 |
單引擎推力 | 1520千牛頓[4] |
比衝量 | 292秒[4] |
推進時間 | 62秒[4] |
燃料 | BP-208J[4] |
第三節 – M-34 | |
高度 | 3.61公尺(發射時) 4.29公尺(延展)[4] |
直徑 | 2.5公尺[4] |
空重 | 1公噸[4] |
總重 | 12公噸[4] |
引擎 | 1固態 |
單引擎推力 | 337千牛頓[4] |
比衝量 | 301秒[4] |
推進時間 | 94秒[4] |
燃料 | BP-205J[4] |
第四節[註 1] – KM-V1 | |
引擎 | 1固態 |
單引擎推力 | 51.9千牛頓 |
比衝量 | 298秒 |
推進時間 | 73秒 |
燃料 | 固態火箭發動機 |
M-V運載火箭屬於較大型的三節式固態燃料的導彈或火箭中,總重約139公噸,較美國空軍的LGM-118A和平守護者飛彈洲際彈道飛彈(88.5公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雅典娜II型運載火箭(120.7公噸)及俄羅斯的R-39 Rif潛艇發射彈道導彈(90公噸)大。而M-V火箭採用了較少見的斜向發射。
國家安全考量
編輯固態燃料火箭的燃料能長時間儲存,且整備時間較短,於軍事應用上較具優勢;宇宙科學研究所於2003年併入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由於當時已運作液態燃料的H-IIA火箭,M-V火箭則面臨退役,但日本國會議員曾提出國家安全相關數據支持固態火箭技術[6]。M-V運載火箭可迅速改裝成軍事武器[7],但可能於政治上面臨相當阻礙[8]。
發射紀錄
編輯M-V火箭於1997年首次發射HALCA無線電望遠鏡,隔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但於2000年2月10日發射的Astro-EX射線天文衛星則遭遇失敗。由於該次失敗,隼鳥號延至2003年5月9日發射,目標小行星則改為小行星25143[9]。至2005年7月10日發射了Astro-E2以替補2000年失敗的Astro-E。於2006年9月22日發射日出(SOLAR-B)太陽觀測衛星,為M-V火箭的最後一次發射。
發射日期(UTC) | 編號 | 酬載衛星 | 結果 |
---|---|---|---|
1997年2月12日04:50:00 | M-V-1 | Muses B (HALCA) | 成功 |
1998年7月3日18:12:00 | M-V-3 | Planet B (希望號) | 成功 |
2000年210日01:30:00 | M-V-4 | ASTRO-E | 失敗,第一節火箭故障 |
2003年5月9日04:29:25 | M-V-5 | Muses C (隼鳥號) | 成功 |
2005年7月10日 03:30:00 | M-V-6 | ASTRO-E2 (朱雀) | 成功 |
2006年2月21日21:28:00 | M-V-8 | ASTRO-F (光) CUTE-1.7-APD SSP (solar sail sub payload) |
成功 (SSP未能完全展開) |
2006年9月22日21:36 | M-V-7 | Solar-B (日出) HIT-SAT SSSAT (solar sail) |
成功 (微衛星SSSat失敗) |
終止任務
編輯M-V火箭運載的2號機及9號機原先預定發射LUNAR-A及破曉號,前者因開發進度落後,最終取消該計畫,而後者則變更由H-IIA運載火箭發射。
接續計畫
編輯繼M-V運載火箭後,日本開發成本較低且能迅速裝配的固態運載火箭,稱Epsilon運載火箭[註 3][10],該火箭將運用H-IIA運載火箭的固態輔助火箭(SRB-A)作為第一級。[11][12][13]
相關圖片
編輯-
M-V四號機搭載Astro-E
-
M-V六號機搭載Astro-E2(進行發射前測試)
-
M-V四號機因第一節發生故障,姿態控制系統穩定箭體而繞行螺旋狀軌跡,第二節火箭啟動後,軌跡較為平直
參見
編輯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Projects&Products. IHI AEROSPACE. [2011-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6).
- ^ 文部科學省宇宙開発委員會推進部會 次期固體ロケットプロジェクトの事前評価結果 付録2 次期固體ロケットについて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宇宙航空研究開発機構 宇宙基幹システム本部 固體ロケット研究チーム 森田泰弘 / 2007年8月27日
- ^ 5號機以降の低軌道打ち上げ能力は2.3tであるとする説もある。低コスト化で岐路に立つM-Vロケット (日経B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M-V運載火箭 (PDF).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2011-08-3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8-10).
- ^ 総合科學技術會議 第20回宇宙開発利用専門調査會資料 世界におけるロケットの現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宇宙航空研究開発機構 / 2004年3月25日
- ^ Karl Schoenberger. Japan ponders nuclear weapons. Detroit Free Press. July 11, 2003 [2011-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6-25).
- ^ Matsuura, Shinya. 政治の目指す“日本版NASA”の落とし穴 [The Trap Hole in the Government-Driven "Japanese Version of NASA"]. 松浦晉也の「宇宙開発を読む」. Nikkei BP: 5. 2009-08-28 [2010-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4).
- ^ William E. Rapp. Paths Diverging? The Next Decade in the US-Japan Security Alliance (PDF).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82. January 2004 [2011-08-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6-06-25).
- ^ Japan's Hayabusa [MUSES-C] Swings By Earth on Way to Asteroid Itokawa – Planetary News | The Planetary Society. Planetary.org. 2004-05-20 [2010-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8).
- ^ Epsilon launch vehicle. JAXA. [2010-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8).
- ^ Yasuhiro Morita, Takayuki Imoto, Hiroto Habu, Hirohito Ohtsuka, Keiichi Hori, Takemasa Koreki, Apollo Fukuchi, Yasuyuki Uekusa, Ryojiro Akiba. Advanced Solid Rocket Launcher and its Evolution (PDF). 2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 2009-07-10 [2009-09-20]. [失效連結]
- ^ Kazuyuki Miho, Toshiaki Hara, Satoshi.Arakawa, Yasuo Kitai, Masao Yamanishi. A minimized facility concept of the Advanced Solid Rocket launch operation (PDF). 2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 2009-07-10 [2009-09-20]. [失效連結]
- ^ New Japanese Solid Rocket On Way. AVIATION WEEK. 2009-11-10 [2009-12-30].[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