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reeffoc,又稱Mooreeffoc效應店啡咖效應[註 1][1][2][3] ,即指文體學家所說的「陌生化」。英國作家、文學評論者及神學家吉爾伯特·基思·卻斯特頓在他1906年出版的《查爾斯·狄更斯:一項批判性研究》 [2]一書中使用了這個說法,意思是「當突然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那些庸常的事物時,它們會變得非常奇怪」。 [4]

歷史

編輯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約翰·福斯特1872年出版的《狄更斯傳》中。

門上有一塊橢圓形的玻璃板,繪有「COFFEE-ROOM」的字樣,面向街道。如果此刻我發現自己身處在一種非常不同的咖啡館,而那裡的玻璃上有這樣的銘刻,而我在另一邊而反著讀它「MOOREEFFOC」(就像我當時經常做的那樣……),我就渾身一震。

人們注意到,查爾斯·狄更斯於1868年為兒童出版的四篇喜劇短篇小說《假日戀曲》(Holiday Romance)具有Mooreeffoc效應[4]。在這些作品中,故事是由年齡介在六歲半到九歲間的兒童講述的,因此,故事的童真視角顛覆了敘事的「常態」[4]。這些都與劉易斯·卡羅爾及其1865年《愛麗絲夢遊仙境》有關,「卡羅爾的作品與其反轉性和顛覆性作品以及《假日戀曲》有着明顯的相似之處,後者一直被掩蓋」。 [4]

J·R·R托爾金也在他的論文《論童話故事》中以同樣的方式使用了這個詞。或許是繼承了C·K·卻斯特頓對上述「這種精靈語似的現實主義……無處不在」的觀察[4]

注釋

編輯
  1. ^ mooreeffoc是咖啡店coffeeroom的倒寫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Mooreeffoc. Dictionary.com. [27 July 2017]. 
  2. ^ 2.0 2.1 The "Mooreeffoc". americanchestertonsociety.blogspot.ca. The American Chesterton Society. 15 September 2006 [27 July 2017]. 
  3. ^ mooreeffoc. tumblr. [27 July 2017]. 
  4. ^ 4.0 4.1 4.2 4.3 4.4 Wales, Katie. Humour and the “Mooreeffoc Effect”: Inversion and Subversion in Charles Dickens’ Holiday Romance. Cham: Springer Nature Switzerland. 2023: 87–98. ISBN 978-3-031-40386-6. doi:10.1007/978-3-031-40387-3_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