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國共關係
「國共合作」這個標題名恐怕有點問題。因為條目內不光講了國共之間的合作,也講了國共之間的分裂等。也許改為「國共關係」之類的會更好些。--Wengier(留言) 00:57 2006年1月5日 (UTC)
NPOV了
編輯感情色彩太濃重了,和大陸的官方教科書基本上沒有差別了。
第二次國共合作,促成了全國人民空前的大團結,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條件。
- 初中高中學的中國近現代史,我都還背得到(我可是理科的)。--PhiLiP 13:49 2006年6月7日 (UTC)
主次關係不清
編輯「1923年1月,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在上海會談後,發表聯合宣言或稱孫越宣言,開始聯俄容共的策略。之後2月派廖仲愷經續與俄國談判,8月又派蔣介石到蘇聯考察軍事。10月,聘請共產國際的鮑羅廷為顧問,負責改組國民黨,使之成為類似布爾什維克式政黨。」
這裡表明了當時國民黨對共產黨是採取合作的態度的
北伐始於1926年7月9日 結束於1928年12月29日,但是中共早在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便在國民革命軍中發表北伐必敗論,並於廣州市區散發傳單,反對北伐,真可謂落井下石。而當國民政府下定決心掃除舊派軍閥時候,在北伐之前,即1926年2月21日至24日中共在北京舉行特別會議,將北伐戰爭的政綱,以工農革命為主幹,利用北伐的名義組織農會,擴大工農運動。其居心目的,一目了然。也怪不得國民黨要在國民黨肅清共產黨。表面上和國民黨合作,卻暗地裡搞鬼。這個才是國民黨為什麼在後來採取對敵視共產黨的態度。
而國民黨當時對新崛起的共產黨則抱以反對壓制和蔑視的態度,一定程度上不願意有其他黨派力量擾亂當時已經異常混亂的局面」
這裡很明顯就是錯誤的,如果國民黨一開始就不容共產黨的話,也不會有組織部長譚平山,農民部長林祖涵,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等等主要職務,而並非國民黨是一開始就對共產黨採取這樣的態度,而是經過共產黨種種雙面派手段後,國民黨才加強對共產黨的防範。
這個描述所說的,很明顯的把讀者導向一個誤區,就是說一開始國民黨就是排共的,很明顯這裡是與孫中山所實行容共政策是不相符的。
所以這裡一定要修改
本人建議修改成
而國民黨當時對新崛起的共產黨剛開始採取合作的態度,後來因為共產黨的所造成的種種不合作原因,在加上一定程度上不願意有其他黨派力量擾亂當時已經異常混亂的局面,所以採取了排共政策。」
—叉燒仔 有話就直說啦 2007年5月13日 (日) 01:02 (UTC)
但和平被劃破,雙方再次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
編輯分明是蔣介石單方面撕毀重慶談判的協議,單方面挑起內戰,並遭到當時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怎麼就成了「雙方」?誰跟你「雙方」?
另外,「第三次國共合作」,哪來的第三次?證據在哪裡?第三次合作有什麼內容我怎麼從未聽說?
這些分明就是錯誤的,為什麼不能改?--祝你天天生日快樂 (留言) 2009年4月4日 (六) 11:45 (UTC)
- 建議在爭議地方加入具體事實: 「1946年3月,國共兩黨繼政治協商會議之後又由馬歇爾,張治中,周恩來達成整軍協定,決議在兩個星期內政府軍與中共軍各自交出軍隊表冊,接受整編,此時國共關係達到最佳時期。然而兩黨彼此缺乏信任,在3月中旬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之後,因涉及憲草問題雙方再度展開論戰,中共因此拒絕交出表冊,兩黨關係急劇惡化。4月初,因馬歇爾赴美述職暫離中國,且蘇聯軍隊開始自東北撤退,國共軍隊為爭奪東北重新開戰。4月,中共攻占長春,5月雙方爭奪四平街。6月在馬歇爾壓力下,國軍下達停戰令停止追擊,但停戰期間國共兩黨因聯合政府名額問題爭執不下,停戰期限剛過,雙方再度大打,並從關外蔓延至關內。在雙方無法達成改組政府協議的情況下,國府為結束訓政,在11月召集國民大會,中共以先改組政府為條件拒絕參加。12月,制憲之後中共堅持要求廢除憲法為恢復和談條件,此時雙方已經全面破裂。1947年3月,中共代表撤離南京,內戰全面爆發。」逍遙玉笛 (留言) 2009年4月10日 (五) 22:27 (UTC)
- 當時究竟是誰在挑起內戰應該交給讀者根據歷史事實自己去判斷,作為維基不應該強加給讀者觀點,而只需要描述事實和引述觀點。即使一定要寫入「蔣介石挑起內戰」,也必須說明這是中共單方面的觀點,絕非國民黨和第三方面的觀點。維基不應該先入為主地站在某一個觀點上。 逍遙玉笛 (留言) 2009年4月10日 (五) 22:27 (UTC)
- 雙方再度爆發衝突是最公允的說法,如果某一位列舉一些戰鬥證明是蔣介石挑起的,我也可以列舉一些戰鬥是共產黨挑起的,例如1945年上黨戰役,歸綏戰役,山海關阻擊戰,1946年4月中共攻占長春,這些戰鬥連中共御用學者編寫的歷史書(汪朝光《中華民國史》第三編第五卷,中華書局)都承認是中共發起的,遑論國民黨的歷史書了。此種戰鬥枚不勝舉。逍遙玉笛 (留言) 2009年4月10日 (五) 22:32 (UTC)
- 當時究竟是誰在挑起內戰應該交給讀者根據歷史事實自己去判斷,作為維基不應該強加給讀者觀點,而只需要描述事實和引述觀點。即使一定要寫入「蔣介石挑起內戰」,也必須說明這是中共單方面的觀點,絕非國民黨和第三方面的觀點。維基不應該先入為主地站在某一個觀點上。 逍遙玉笛 (留言) 2009年4月10日 (五) 22:27 (UTC)
- 恩,可以在允許編輯的時候,再補充上述內容,但是上述內容仍然不全面,還要再補充一些。隨着蔣介石日記的開放,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幾乎要重寫,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都公開了。總之,對蔣介石和國民黨的評價,要讓蔣介石走下神壇的同時,也走下魔壇。--祝你天天生日快樂 (留言) 2009年4月11日 (六) 01:25 (UTC)
- 蔣介石日記僅僅是記載蔣的心理狀態,跟國共軍隊的行為完全是兩回事。兩軍發生衝突的問題是明擺着的,隨便找本第三方的歷史書就能看得明明白白,不能單方面歸罪於某一方。逍遙玉笛 (留言) 2009年4月11日 (六) 15:04 (UTC)
- 你這樣評價蔣介石的日記,應該是因為你還沒有看到原文。蔣的日記的價值絕不在於記載他的心理狀態,而更加在于澄清很多歷史疑案。因為近代史有很多歷史疑案,都是國共兩個版本,都有一些道理,但是都沒有清楚的證據,這些疑案,比如西安事變的疑案,九一八事變的疑案,中山艦的疑案,二二八的疑案,等等太多了。這些疑案現在只能通過蔣介石的日記,來尋找蛛絲馬跡,用第一手的原始材料來澄清這些歷史疑案。所以我說(當然這是專家說的),隨着蔣介石日記的公開,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幾乎要重寫。即便以前有一些史學泰斗的歷史論斷,現在在歷史證據的面前,有很多都不攻自破。--祝你天天生日快樂 (留言) 2009年4月11日 (六) 16:17 (UTC)
- 看來閣下早已看過原文,以至於連蔣中正西安事變的日記早已公開都不知道。 逍遙玉笛 (留言) 2009年4月13日 (一) 16:15 (UTC)
- 你這樣評價蔣介石的日記,應該是因為你還沒有看到原文。蔣的日記的價值絕不在於記載他的心理狀態,而更加在于澄清很多歷史疑案。因為近代史有很多歷史疑案,都是國共兩個版本,都有一些道理,但是都沒有清楚的證據,這些疑案,比如西安事變的疑案,九一八事變的疑案,中山艦的疑案,二二八的疑案,等等太多了。這些疑案現在只能通過蔣介石的日記,來尋找蛛絲馬跡,用第一手的原始材料來澄清這些歷史疑案。所以我說(當然這是專家說的),隨着蔣介石日記的公開,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幾乎要重寫。即便以前有一些史學泰斗的歷史論斷,現在在歷史證據的面前,有很多都不攻自破。--祝你天天生日快樂 (留言) 2009年4月11日 (六) 16:17 (UTC)
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之前就已經難容彼此了,只是為了民族存亡才暫時合作抗日。本身就沒有理由和平,戰爭難以避免。外界的調停只能延緩而無法根治。畢竟,內政腐敗、列強入侵、戰亂多年已經埋下了社會對立的禍根。這才是根本,而不是美國個別將領或者國共雙方領導人能夠主觀改變的。--Nuclear Power Plant (留言) 2009年4月11日 (六) 15:15 (UTC)
- 「第三方」是哪一方?世界上有國共爭端的「第三方」存在嗎?美國算所謂的「第三方」嗎?可以看美國副總統華萊士1944年訪問重慶的時候,他在給小羅斯福總統的電報當中對蔣介石的評價。應該說對蔣的評價非常低,他認為:蔣是「地主、軍閥、銀行家的代表,美國對蔣的投資只是短期投資,抗日戰爭以後,他未必會繼續成為中國領袖」,並提出,抗戰結束後,中國人可能以革命的方式推翻他的政權。後來在華萊士訪問了延安之後,他更加堅信了這一點,並且提出:共產黨非常受到中國人民的支持,而支持國民黨的中國人非常少,並且國民黨腐敗問題嚴重,共產黨比較清廉能幹。當時的史迪威和華萊士都提出美國給中共貸款能夠對中國抗日起到更大的作用,但是由於國民黨的堅決反對,美國最終還是把貸款給了國民黨,可是據說貸款還沒出美國,就被宋子文他們貪污去了五分之一。這也是國民黨與美國結怨的一個重要原因。--祝你天天生日快樂 (留言) 2009年4月11日 (六) 16:07 (UTC)
- 第三方就是不參與國共衝突的所有方,包括無黨派人士,香港,海外的所有歷史文獻。我並沒有說這些文獻一定中立,而是說這些文獻的可靠性比閣下看到的中共文獻裡所說的「蔣介石撕毀政協決議,單方面進攻解放區」可靠地多。當然如果閣下堅持認為中共的觀點更可靠也未嘗不可,但是一定要在前面加上「據中共記載」,並在後面給出參考文獻,以免誤導讀者。維基畢竟不是BBS更不是論文集 逍遙玉笛 (留言) 2009年4月11日 (六) 18:48 (UTC)
- 就當今形勢,國共雙方是合作的,2009年4月17日廈門國共兩黨基層黨部黨際交流 。「畢竟,內政腐敗、列強入侵、戰亂多年已經埋下了社會對立的禍根。這才是根本,而不是美國個別將領或者國共雙方領導人能夠主觀改變的。」這句話說的很對,戰爭的爆發是階級對立激化的歷史必然性,哪方挑起內戰,只是導火索,意義不是很大。至於「蔣介石撕毀政協決議,單方面進攻解放區」此類概括性的語言,不必使用,我認為大家的任務是根據時間順序搜集、列舉國共雙方的電文,文件,軍隊調動,以及外界媒體輿論,三教九流的言論一一列舉,至於是誰挑起內戰,留給讀者判斷。Huang Sir (留言) 2009年5月1日 (五) 06:37 (UTC)
民國80年具有地方色彩
編輯最後一段使用「民國80年」,是中華民國紀年,目前僅在中華民國(台灣)使用。而中文維基百科的對像是全體中文讀者,民國紀年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港澳、馬新的讀者來說不夠直觀。希望能尊重全體中文讀者的習慣,使用西元紀年。 Chen9007(留言) 2014年1月25日 (六) 04:38 (UTC)
建議此處修改為「民國80年,公元1991年」,這樣會比較妥當。--來自Mayajoss的隨機擬合(留言) 2015年1月4日 (日) 09:14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國共關係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chungcheng.org.tw/thought/class07/0011/0004.htm 中加入存檔鏈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30901180349/http://chungcheng.org.tw/thought/class07/0011/0004.htm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國共關係條目應寫國共關係
編輯而目前條目寫成了國共簡史。--Fire Ice 2022年8月11日 (四) 07:0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