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楊婕 (導演)
本條目必須遵守維基百科生者傳記方針。缺乏來源或來源不可靠的負面內容必須立即移除,尤其是可能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的內容。在移除這些資料時不受到回退不過三原則的規範。 如果您是本條目的主角,請參見關於您本人的條目及自傳。如發現條目主角編輯條目時,請參見處理條目主角所作的編輯。 |
本條目與高風險主題在世人物傳記相關,故適用高風險主題流程及相關規範。持續或嚴重牴觸維基百科五大支柱或方針指引的編者可被管理員封鎖或實施編輯限制。用戶在編輯本頁面前應先參閱高風險主題相關規範。 |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有關此條目
編輯有關此條目,「演出作品」部份及「導演,編劇或製片作品」部份,也許可以針對一些重要的作品做說明,其他部份表列即可,「媒體專訪、座談與演講」真的比較零碎,也許可以精簡,也許也可以參考其他導演的條目,例如李安--Wolfch (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08:13 (UTC)
如果要討論作品的重要性, 其相關的標準為何? 比方說參與影展的等級? 是否曾上國內的平面與電視媒體? 另外,用李安為標準來衡量似有不妥, 因為楊婕還只是學生,或許可以用其他年輕或學生導演來衡量。關於[媒體專訪、座談與演講],如果仿照九把刀的創作與人生演講系列 (表格),會比較適合嗎? 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09:17 (UTC)
- 關於[媒體專訪、座談與演講]部份,可以仿照九把刀條目的做法,但我覺得這一部份若是不列,也是可以的
- 有關作品的重要性部份,我換另一個方式說。我覺得維基百科的條目,是對此條目的內容至少作簡單的介紹,以人物條目而言,讓讀者知道這個人是誰?有做過什麼重要的事?為何可以出現在維基百科中?因此,可以針對此導演代表性的作品(例如得獎作品)作較多說明--Wolfch (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09:22 (UTC)
關於[媒體專訪、座談與演講]部份,會仿照九把刀條目的做法精簡,但在學生時代,就有這樣的媒體關注程度,列為維基百科人物很合理,所以不宜刪除(刪除了,對列為維基百科人物的合理性就會變弱) 作品原先是以依年表先後方式列出,重要作品就做較多說明,包含影評,媒體報導程度,參加影展情況,製作情況等等.如果楊婕將來有製作更多電影,這部分可以再適度按比例縮減. 相關內容都是依公開的媒體資料所節錄,不明白為何會被標記為廣告或疑似廣告? 難道那些蘋果日報,中國時報等媒體的報導,或者交大開放式課程的演講內容, 也算是廣告? 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09:34 (UTC)
- 模版部份已有修改,已改為「本條目的語調或風格可能不適合百科全書的寫作方式。」。
- 另外,此條目的參考有60項,不過其中約有一半是作品的youtube連結。另一半有些是新聞媒體的資料,另外有些是網誌(這可能比較不能算是參考資料)
- 以條目中介紹各影片的部份來看,較多的內容是在介紹影片,及引用他人的評論(引用他人的評論的比例高了一些),另外,有些部份,如「2013 - 2014 年」段落中的「為了方便接案(音樂影片、廣告與參與短片競賽)、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處理帳務與稅務問題的需求,與部分《幸運星》製片團隊的成員與朋友共七人,各出五萬元 新台幣,合組 WHOA 影像工作室。因為七名成員中,有四名成員於一年後出國留學,該工作室也隨之解散,並約定學成歸國後,再一起為臺灣電影界的未來努力」,我覺得條目本身關係不大。
- 上述提到內容,有些部份我會試著改改看--Wolfch (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10:56 (UTC)
- 另外有關他人的評論,也許可以考慮用自己的話再簡單整理,或是只引用一二句話即可,評論內容作為參考資料中的quote(目前何瑞珠的評論已先用此方式處理)--Wolfch (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11:05 (UTC)
WHOA 工作室是楊婕大學畢業後,與友人成立的合夥公司,也實際接了一些影像製作業務,簡單介紹其成立和解散情況很正常。就好像講王永慶的條目不可能不講台塑公司,講張榮發的條目不可能不講長榮海運的意思一樣,當然適度精簡也無不可。至於影評,算是電影文化的重要部分,有畫龍點睛之效,精簡時應該多注意。
- 我對何瑞珠評論的作法是只引述一二句,其他的仍放在參考資料腳註中,讀者要看時還是可以查閱。--Wolfch (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11:35 (UTC)
外部連結有些應該保留,比方説幻之光這部電影,還沒有中文維基條目,而日文條目對多數中文維基讀者有閱讀障礙,為何不能引用百度百科的幻之光條目?相對於日文維基條目,它的內容還更豐富些。另外,何瑞珠評論的一個重點,是説將來如果要投資一部電影,會投資這個導演(楊婕)。除了創意以外,電影人很重要的一個能力,是募資能力。尤其在臺灣,導演丶編劇和製片的角色分工不像美國那麼明確,不少導演得賭身家來拍電影,在大學畢業前被專業的影評人認可有這樣的能力的敍述,為何不能放在本文中?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13:44 (UTC)
- 維基百科一般不會在內文中連結到外部網站,因此不建議直接連結到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和維基百科兩個可沒有合作關係啊)。至於評論,我是藉此說明一下評論可以處理的方式,像板凳桌的評論,我看完了之後我還不知要如何摘出幾句話出來,所以作罷。--Wolfch (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14:43 (UTC)
何瑞珠的評論,我在本文中加了句[被 ... 評為具有被投資潛力],其他就放在附註算了。外部連結有時候是有必要的,比如 <一個明星女中的資優生自殺之後>其實是篇長文,沒有外部連結,讀者會不知道指的是甚麼(除非移到註釋)。板凳桌影評的全文其實更長,前面的一段話 [我非常喜歡《克洛諾斯》的劇本,用角色互動與簡單的對白說明奇妙的家庭關係,搭配一些小線索帶過家庭背景、角色個性,看似平淡卻埋下很深的伏筆,只有少部份鏡頭我覺得有小瑕疵。]已經被我刪了,或者也可以用類似[網路影評人板凳桌很肯定該片劇片,對該片的影像處理,也給予相當正面的評價]的文字放在正文中,影評全文則放到註釋。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15:03 (UTC)
板凳桌的影評,已經照上面講的辦法改了。像<一個明星女中的資優生自殺之後>或其他地方的敘述,如果不方便外部連結就算了,至於是否還需要註釋,先看看有沒有人提出資料來源請求再說好了。作品部分,較不重要的本來敘述就很少(比如課堂練習影片),有參加影展和接受媒體訪問的,篇幅本來就會比較長一些。但原來的寫法是將作品的時間先後列出(編年體),較重要和較不重要的作品,本來就會穿插出現(畢業以後真正開始拍長片,應該就不太一樣了),如果說讓較不重要的用列表方式處理,可能會有點問題。這種做法等若干年後楊婕導演真的拍了好幾部劇情長片,那之前學生時代拍的一些短片,自然就可以都一起降低重要性,改用較簡單的方式處理。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15:27 (UTC)
- 外部連結部份,可以用參考資料的方式加入。我也贊成影評放在注釋中。以我來看,目前此條目長度到36K已有一定規模。主角也有一定關注度。接下來可以做的是一些詞句的修飾,內容的調整。
- 另外,再提供一個條目作參考,方芳(一開始是我寫的,篇幅不多),作品列在後面,但前面介紹也有提到部份作品,在本文中有評論,不過只列了幾句,而且是全文少數的評論,也可以做為參考。--Wolfch (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15:47 (UTC)
等若干年後楊婕累積的編導演影片更多一點,再用這種方法處理可能會更好。楊婕從 2012 年拍課堂作業用的短片,入選坎城短片角落觀摩片(其實楊婕自己後來也有說,那個短片角落單元只要花錢報名就可以入選,不是甚麼競賽單元,但臺灣媒體當時新聞做的很大)後到現在,也不過四年的時間,較重要的影片不多,比照方芳不太合理。另外,楊婕的關注度有幾次衝到很高(一天一兩千人次),和有人把她的照片集和維基連結一起放到 ptt 的 beauty 版有關,其他時間也還好。最近關注度會較高,基本和一些媒體有報導她有關(翠貝卡影展入圍、金穗獎入圍與得獎等等)。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16:11 (UTC)
- 我提方芳條目的原因是指其介紹的方式,其實「生平」一段提到的作品也不多。另外,我提的關注度是指維基百科:關注度,不是受到媒體報紙網路關注的程度,維基百科:關注度有提到「如果一個主題得到了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而且這些來源獨立於主題實體,則可假定該主題或符合獨立條目的收錄標準。」也有提到「關注度不是一時的」--Wolfch (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16:20 (UTC)
楊婕除了演員以外,還是編劇、導演(而且每部導演的片都自己剪輯)或製片。從影視作品的角度來看,談楊婕的作品,當然也應該連帶談及她這些作品的內容、影評、參展與製作情況。而方芳只是演員,基本上談她的影視作品,只要談她扮演的角色就好,所以兩者介紹方式不一樣,其實很合理。至於關注度,和其他維基人物相比,楊婕確實是有一定的關注度,不過在藝人類別裡面,關注度還不算比較高的就是了。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16:31 (UTC)
是可以比照這兩個人的寫法,但不少原來在楊婕(導演)條目下寫的內容就得刪掉和重寫了,以後有空再慢慢改過來,或者有別人要寫也可以。或者等她下一次有拍的電影參展或上煤體,要有新內容加進來再說。還有照片的事,看起來很麻煩,感覺有點沒意思~ 如果不能放張好看點的照片,或者連照片都不能放,其實就不太想修維基條目的文字內容了。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4月18日 (一) 18:05 (UTC)
楊婕作品的敘述,要更精簡一些也可以,就看維基百科對導演這個分類的敘述,會更偏好哪種方式.但我自己是覺得,以楊婕作品的情況來看,和張毅或周美玲有幾點不同 1, 作品大都有發佈在視頻網站上,作品內容在講甚麼很清楚(張毅或周美玲的作品,可能得跑去電影資料庫或博物館之類的地方,才看的到) 2, 影評資料蒐集的相對容易(張毅的時代,可沒有甚麼網路影評) 3, 她本人有不少公開演講或媒體專訪的視頻,也有 FB 專頁,都會提到她製作影片的一些過程(張毅和周美玲有這些嗎?) 4, 時間更近些 所以在作品部分,自然更容易寫的比張毅或周美玲更豐富一些。除非維基百科規定導演的寫作模板,規範只能寫哪些內容,那些不適合寫,要不然楊婕條目這樣的寫法,我個人是覺得沒甚麼問題。張毅或周美玲如果有同樣豐富的原始資料,當然也可以用同樣的寫法。
照片部分的處理,看起來很麻煩,或許以後等楊婕有簽經紀公司或經紀約,或者自組公司拍片後,再讓她自己煩惱這種事好了(如果她在意的話).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4月19日 (二) 01:38 (UTC)
- 在Wikipedia:可靠來源中有提到「維基百科的條目應該採納可靠的已經出版的來源,使得大多數人的意見和重要的少數意見被收錄,……如果你能為維基百科提供有用的信息,就請大膽編輯,但請牢記任何沒有標明可靠參考來源的編輯內容均有可能被其他編輯者移除。」,網路上的影評資料不一定符合這様的條件--Wolfch (留言) 2016年4月19日 (二) 03:52 (UTC)
個別影評人在自己的 blog (比如癖客邦或其他個人 blog) 或網路雜誌 (比如 BIOS Monthly)上, 對國內重要影展(比如金穗獎)的入圍作品, 一起做個影評,算是符合條件嗎? 還是只有電影雜誌(比如 '世界電影雜誌')、報紙等平面媒體上的影評才算數? 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4月19日 (二) 06:31 (UTC)
- 必須要有較嚴謹審稿機制的媒體刊登的才算數,載具是網路或平面不是很重要。個別影評人在Blog的影評都是想發就發,良莠不齊,並不適合引用。雜誌稿件的話,建議在影評較有公信力的雜誌。--Reke(留言) 2016年4月19日 (二) 20:44 (UTC)
被影展本身的官方網站引用的影評、有持續出版的網路雜誌上刊登的影評,以及影評人本身有一定知名度,或者之前已經在個人 BLOG 上,持續對多部影片發表過影評,且有一定點閱率, 是否都能適度引用? 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4月20日 (三) 01:08 (UTC)
格式問題
編輯作品這一長段我有點不知道如何改起 (苦笑)。一般說來傳記都會按照時間的順序敘述,有時候如果要呈現創作者的創作脈絡,則可能打散時序改以創作題材、母題為主軸來寫作 (但在同一主軸裡仍然是依時間順序由早到晚敘述)。本文東寫一部西寫一部,有點難以整理。是有什麼特別的需求才這樣做嗎?
另外內文用了太多水平分隔線,一般維基條目沒有這樣的格式。如果沒有很好的理由只是為了好看,我會比較堅持把它們都移除,因為沒有表意功能的裝飾會對不同的閱讀載具造成干擾。比方說水平分隔線只有在寬螢幕筆電上看起來好看,在行動裝置上看起來很怪。對失明者用的語音瀏覽器是雜訊,對列印版則是災難。--Reke(留言) 2016年4月19日 (二) 20:58 (UTC)
還有發現幾個習慣不符合維基的格式手冊,提醒一下作者:
- 英數字跟中文字之間請勿加上空格。
- 若非原生外文的作品一般不加上英譯名字。
- 除非是外文句子中間,否則不使用半形標點符號。
--Reke(留言) 2016年4月19日 (二) 22:14 (UTC)
1, 原來的寫法是依照條目本人是否有參與演出,還是只做幕後工作,分成演出作品與編劇、導演或製片作品(更早的條目沒這樣分,是我開始分的)。在同個分類下,則以反時間順序描述各個作品,也就是時間接近現在的放前面,比較久以前的放後面(因為越靠近現在,關聯性會越高),一部作品講完才講下一部作品。後來因為編導作品很多,而且要加強作品製作過程的敘述,才又分成三個時期(政大、WHOA 工作室,與哥倫比亞大學)。沒有甚麼東寫一部西寫一部。
2, 會用水平分隔線,是因為如果有 3-4 段講一部作品,講完後換講另一部作品時,會不好區分,所以對重要或需要較多篇幅敘述的作品, 之前會用上下分隔線配合特有的星號標題,讓讀者有個比較清楚的視覺概念(知道在這個框框內,是講同一部作品的),並非只是裝飾。我本來有考慮過用分層結構(把各項作品都做成更下一層題綱),但較不重要的作品不適合這樣做,所以沒有採用。
3, 英數字跟中文字之間會加上空格,是為了避免壓迫感.大部分網頁所選用的字型,都很難避免這種情況。
4, 不少電影作品除了有在臺灣上映,也是有在國外參加影展或上映的,這時當然就會有外文名稱,不管它是否為原生外文。不能加上英譯名字的規定,其實不太合理。 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4月20日 (三) 00:54 (UTC)
- 我不再一一回,只想給個整體建議。維基百科整個網站相當於過去的一部百科全書,書中可以有多位作者,但體例需要統一。請儘量參考其他近似主題的條目後,以模仿為主。如果有需要做一些改善,可在互助客棧提出討論,最後依照共識全站共同執行。--Reke(留言) 2016年4月20日 (三) 12:36 (UTC)
體例統一很好,沒有特別意見,只要內容呈現的有條理,易於閲讀就好。 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4月20日 (三) 15:26 (UTC)
關於[若非原生外文的作品一般不加上英譯名字]的意見,建議參考侯孝賢的例子。在他的維基條目下,他所導演和監製電影的列表,全部都是中英文並列(應該是因為他的電影都有在國際參展),編劇的電影也是絕大部分中英文名稱並列,而侯導的電影,當然不是原生外文。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4月21日 (四) 08:57 (UTC)
感覺蠻好笑的
編輯不知道為什麼有人一直想加上像是 [對編撰自己的維基百科抱持極大熱忱,禁止他人修改,並鉅細靡遺羅列資料,導致比各大導演的維基百科更為詳盡。] 這類沒有根據的敘述?有任何證據,證明這個條目的主要編撰者,是楊婕導演本人嗎? 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4月28日 (四) 15:46 (UTC)
有政大的 IP (140.119.121.6) 一直想加進有問題的敘述,比方說
- [鉅細靡遺編自己的維基百科,因此比許多著名導演的維基百科都更為詳細,並且禁止他人修改,改了會再被楊婕刪掉]
- [坎城影展其實是投稿即會入圍,但還是被拿來宣傳。楊婕自稱取得不錯成績]
- [擁有鉅細靡遺、比著名導演更為詳盡的維基百科,禁止他人修改。]
首先,要怎麼證明是楊婕本人在編輯和刪除資料的? 其次,只要資料是可查證的,有可靠的資料來源,符合生者傳記的要求,為什麼不能比其他導演的維基百科詳盡? 第三,坎城影展有分競賽單元和觀摩性質的單元 (比如短片角落),競賽單元當然不會是有投稿就入圍。
至於觀摩性質的單元,當時楊婕人在法國交換學生,所學又和電影有關,自然會想去坎城影展看看,但坎城影展規定只有和影展相關的人才能參加,所以就去投稿短片角落,好能參加這個影展,去裡面觀摩一下。至於被台灣的媒體拿來報導,和她有甚麼關係? 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5月4日 (三) 09:19 (UTC)
話說回來,在 2013 年以後,台灣有多部短片號稱'入選'坎城短片角落,也有媒體報導(但導演或製片單位,有沒有真的去法國坎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從時間線來看,楊婕的 <祖慧老師和她的夢中情人> 也算是開風氣之先吧。不排除後來有人想要媒體報導和宣傳,而刻意去投稿短片角落,但人沒有真正去法國一趟,和其他電影人做交流活動的。Cabe Bedlem(留言) 2016年5月4日 (三) 09:3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