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特色條目評選/鎄

編輯

 

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55,629位元組)

投票期:2013年3月4日 至 2013年3月18日
說明:有關該稀有的人工合成元素的信息非常完整,具有充分參考資料以及適當的輔助性圖片。翻譯自英文優良條目,因長度可觀,故在特色條目評選中提交,而非優良條目評審。—鋼琴小子 打個招呼 查看貢獻 2013年3月4日 (一) 05:08 (UTC)[回覆]

符合特色標準 編輯

如果支持這個條目的提名,使用#{{yesFA}},說明支持的理由並簽名;
  1.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提名人票。--鋼琴小子 打個招呼 查看貢獻 2013年3月4日 (一) 05:08 (UTC)[回覆]
  2.   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完整詳細,英文與德文是優良,如提名優良則會順利當選。--Huandy618留言2013年3月5日 (二) 03:34 (UTC)[回覆]

不符合特色標準 編輯

如果反對這個條目的提名,使用#{{noFA}},說明反對的理由並簽名;
  1.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請先解決參考文獻紅字和外部連結非中文問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3月6日 (三) 02:51 (UTC)[回覆]
    (:)回應紅字已消除,外部鏈接由於和最後一個參考文獻內容有重復,所以我將它刪除了(保留在源代碼中)。鋼琴小子 打個招呼 查看貢獻 2013年3月6日 (三) 16:45 (UTC)[回覆]
  2.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翻譯準確性相當到位,但英文原版就不夠精細,文字部分缺乏條理和邏輯,尤其少一些總結性的描述,致使作為百科全書的廣泛科普性遠遠不夠。一些具體的細部修改意見稍後在意見欄內給出。--Ffn留言2013年3月7日 (四) 05:54 (UTC)[回覆]
  3.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同上「英文原版就不夠精細」。建議先選優良。--CHEM.is.TRY 2013年3月16日 (六) 09:54 (UTC)[回覆]

中立 編輯

如果對這個條目的提名持中立態度,使用#{{中立}},說明理由並簽名;
  1. (=)中立建議先提名優良。--yangzhe1991留言2013年3月7日 (四) 11:28 (UTC)[回覆]
  2. (=)中立同樣建議先去試試優良條目。--冥王歐西里斯留言2013年3月13日 (三) 05:12 (UTC)[回覆]

意見 編輯

參考特色條目標準寫作指南,給予意見並簽名。
(:)回應:參考和注釋已經分開。歐化問題是很多翻譯條目的通病,但卻很難具體地解決,因為漢歐語系之間差別實在很大。如果有文句不通者,請隨手糾正一下;如果是明顯的歐化語法、用詞,請也大略解釋一下,讓以後的譯者參考。鋼琴小子 打個招呼 查看貢獻 2013年3月4日 (一) 16:49 (UTC)[回覆]
  • (!)意見:(我非專業,僅以外行眼光,因學術性過強,也未直接對條目做出改動,僅是最省力的提出,不妥之處,望諒解)【1】個別英文未翻譯。文中保留原英文的Ivy Mike(第一個氫彈爆炸的核試驗常春藤行動)、Hutch(en:Operation Mandrel)、Cyclamen(en:Operation Flintlock (nuclear test))、開頭保留的(Upu)等,建議譯成中文,如果實在譯不出建議加中文腳註,做簡單解釋。【2】多處標點採用半角。如Elementbox里的逗號冒號等,正文裡的括號等,建議綜合考慮,必要的改成全角。【3】翻譯需進一步完善(或許表意有誤,或許英文原文有誤),較明顯的如,安全一段,「進食的量中大約10%被排放出來」(顯然不是進食,貌似為進入血液的65%和25%之後剩餘的10%);應用一段,「鎄-254曾用於校準勘測者5號月球登陸器上的化學分析光譜儀,該同位素的高質量減低了月表輕元素與其之間的信號重疊」(翻譯不通);有機化合物一段,f-電子是什麼,鎄(III)指什麼同Es3+麼,這一段整體的表意上不夠清晰;鹵化物一段,乾氯化氫氣體是筆誤麼,怎麼解釋,「Es3+離子被氟離子以八面體八配位的形式包圍」和「鎄原子被溴原子以八面體六配位的形式包圍」的表述有本質區別麼,建議統一格式等等吧。【4】有些段落分段或邏輯順序上明顯需要優化,如歷史一段,有兩個實驗室早於1955年發現的段落,如分離一段,各種分離方法建議分段,還有好多前後邏輯關係上,望再行梳理,不要簡單翻譯。【5】開頭的總結性描述應進一步優化,可以把正文內重要信息補充進來,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科普性信息,全面概括進來,如52年發現,軍方保密,55年命名,和鐨一同發現,有19種同位素等信息。【6】補充原英文不足的重要信息,如鎄可能是,人工合成元素中原子序數最小的,人工合成元素中最早由人工合成的,人工合成元素半衰期最長的,錒系元素中可稱量的元素中最重的(以上均待驗證),補充待進一步取證的信息,比如鎄當前主要研究的實驗室,主要研究者,年產量,中文釾改為鎄有無故事,英文「E」改為「Es」有無故事,這些信息可能科普意義更重一些,但更能便於讀者的理解。--Ffn留言2013年3月7日 (四) 06:32 (UTC)[回覆]
(:)回應:謝謝你的建議。(Upu)等是IUPAC元素系統命名,正如Uuo等一樣,無法翻譯。Infobox Element裏的標點符號屬於模板的問題,不屬於條目的部分,我將會修改。另使用半角括號的,都是化學公式等專有用法,不可轉換為全角括號。「f-電子」、「鎄(III)」等是高中化學中所用到寫法,如果條目是主要針對不瞭解此寫法的讀者,則許多化學類條目都需要加上註解。亁氯化氫氣體並非筆誤,實意為「不含濕氣的氯化氫氣體」,可修改。有關段落順序的問題,以及額外科普信息,請大家幫忙進行修改增訂。鑀並不是人工合成元素中原子序最小的,比它小的還有等元素。鋼琴小子 打個招呼 查看貢獻 2013年3月13日 (三) 15:57 (UTC)[回覆]
(~)補充:已修正Infobox Element的半角符號問題,f-電子改為f軌域電子,部分鑀(III)改為Es3+,但留下硝酸鑀(III)不改。有關勘測者5號分析儀的句子已重寫,請看是否清晰一點了。進食的10%……一句,直譯自英文版,確實如此,並非錯誤。文章順序、額外資料等,我作為翻譯者確實覺得力不從心,希望有人可以協助我。(我對維基社群人力資源的稀缺有一點厭煩。)鋼琴小子 打個招呼 查看貢獻 2013年3月13日 (三) 16:22 (UTC)[回覆]
(:)回應:關於Ivy Mike中譯部分已完成(譯為常春藤麥克),並簡單撰寫一下,有空會再持續補充。--David Jackson(留言) 2013年3月13日 (三) 03:35 (UTC)[回覆]

 未能入選:2支持,3反對。--晃晃留言2013年3月19日 (二) 12:51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