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
维基媒体消歧义页
三聚可以指:
- 義饒益聚、非義饒益聚、非義非非義饒益聚,知三聚名佛。(此「聚」為rāśi,這裏指三種類型的法,依善、不善、無記分類)[1][2]
- 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見三定聚。(此「聚」為rāśi,這裏指三類眾生)
- 戒聚、定聚、慧聚,見三學。(此「聚」為蘊,khandha/skandha)
- 色聚(色法)、 心聚(心法、心所法)、非色非心聚(心不相應行法)。(這是把「有為法」分成三類的一種分類方式)
- 有為聚、無為聚、非二聚。(此為犢子部宗義的三聚法,主張我、法俱為實有)
- 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見三聚淨戒。(此為大乘佛教的菩薩淨戒)
這是一個消歧義頁,羅列了有相同或相近的標題,但內容不同的條目。 如果您是透過某條目的內部連結而轉到本頁,希望您能協助修正該處的內部連結,將它指向正確的條目。 |
參考來源
編輯- ^ 《菩薩地持經》:「義饒益聚、非義饒益聚、非義非非義饒益聚,具足一切種,平等開覺,故名為佛。(夾注云:「此三聚是善、不善、無記」)。
《瑜伽師地論》:「於能引攝義利法聚、於能引攝非義利法聚、於能引攝非義利非非義利法聚,遍一切種,現前等覺,故名為佛。」
《瑜伽師地論》梵本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arthopasaṃhitasya dharma-rāśer an-arthopasaṃhitasya dharma-rāśer naivārthopasaṃhitasya nānarthopasaṃhitasya ca dharma-rāśeḥ sakala-sarvākārābhisaṃbodhād (buddha ity ucyate)」 - ^ Padma Purana [sanskrit]. [2021-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8).
rāśer - rāśi (noun, mascu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