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寮線東堡之役

臺灣清領時期同治朝,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

中寮線東堡之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發生臺灣清領時期同治二年(1863年)農曆九月間,確切日期不詳,肇因彰化縣線東堡中寮庄頭人林大用原屬天地會紅軍一員,卻於該年九月間率眾歸降曾玉明(大清將領,時任署台灣鎮總兵,駐軍燕霧堡),致使原天地會紅軍不滿,自彰化縣城出兵討伐林大用,林大用併退至柑仔井與天地會紅軍鏖戰,後因清軍曾玉明派兵馳援才退拒紅軍。[1][2][3]

中寮線東堡之役
戴潮春事件的一部分

彰化縣和美鎮的糖聖宮,位於糖友里(清代屬於中寮地區);糖聖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相傳乃是和美鎮有一錦園林氏,自認與媽祖林氏默娘同宗,便開始迎奉媽祖為地方信仰。
日期同治二年(1863年)農曆九月間
地點
彰化縣中寮柑仔井線東堡境內區域
(今彰化縣彰化市和美鎮境內)
結果 林大用、曾玉明等聯手迎擊彰化縣城的天地會紅軍追剿,以紅軍撤軍作收。
參戰方
民間團練
(白軍)
民間團練
(紅軍)
大清帝國
(官軍)
指揮官與領導者
  • 天地會成員
  • 曾玉明
  • 參戰單位
  • 中寮團練(林大用親隨)
  • 天地會紅軍
  • 綠營曾玉明燕霧堡駐軍
  • 背景

    編輯

    天地會自同治元年(1862年)春季,以四張犁鄉紳戴潮春為首,偕臺灣中部豪族群起倡亂,同年三月下旬,天地會佔領大墩彰化縣城,又自彰化縣通往郡城(臺灣府)的臺灣中路大半落入天地會控制範圍彰化縣城自被天地會紅軍盤據。因清軍在台灣軍員不足,無力鎮壓,除仰賴外地調派軍隊之外,亦需倚賴台灣當地豪族籌組團練協力,與天地會進行鏖戰。[4][5]

    前哨戰

    編輯
     
    1934年彰化市區接壤和美庄的地圖,有標示彰化縣城與中寮所在位置。

    天地會眾自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三月二十日佔領彰化縣城後,一直引為根據地,其中鹿港與彰化縣城雖僅二十里,但以鹿港為首等泉籍諸庄並未依附天地會,豎立白旗與官兵合作與天地會分庭抗禮。同年七月下旬,中寮庄頭人林大用與鹿港望族出身的陳耀互有長年恩怨嫌隙,正逢陳耀駐守嘉寶潭(今彰化縣和美鎮嘉寶里),林大用偕大肚庄團練陳九武、趙戇發動進攻,並接連於鹿港北境的柑仔井湳仔庄(今和美鎮柑仔、竹圍二里[6])侵擾,即嘉寶潭之役;此役後因陳耀堅守嘉寶潭,並獲得自鹿港運送地鉛彈、火藥以及燕霧二十四庄的援兵,順利讓來犯的天地會與林大用部隊撤軍。[1][2][3]

    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五月十三日,原福寧鎮總兵曾玉明率 600 親兵自鹿港登岸抵台[4],接連彰化縣城南側與西側等各堡交界處指揮馬鳴山燕霧堡會戰秀水燕霧堡會戰等,而該年八月十六日,曾玉明軍隊與地方民練首領葉虎鞭、陳大戇在秀水燕霧堡會戰中從天地會部眾奪下秀水庄安東庄之後,面對後港仔庄的黃阿起,搭建與枋寮、湳尾結寨相持的竹圍,始終難以越雷池一步,直到同治二年(1863年)農曆四月,從福建調派署臺灣北路協副將曾元福、五月間從廣東省調派游擊官蕭瑞芳等官軍助陣,皆無斬獲;此後天地會紅軍與曾玉明主導官民軍陷入僵局,對峙延續長達三年之久,此即後港仔燕霧堡會戰[1][2][3]

    過程

    編輯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頒定於1901年至1909年間的臺灣縣彰化廳區域圖(本圖繪製於1905年),此行政區域尚屬臨時過渡時期,大體延續清制。本圖亦記錄許多清代的古地名可索驥。

    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間,林大用所在的中寮庄位在彰化縣城北側三里許,中寮戰略位置對天地會極為重要,林大用據守良久,甚至被封「鎮北將軍」,可謂被天地會委以重任。當是時,林大用所屬的中寮庄與鹿港陳耀家族舊有械鬥嫌隙,因林家苦於陳耀家族財大業大,中寮庄與林大用族人多遭陳耀等欺侮,是以當天地會群起叛亂之際,林大用等乘隙附紅軍,挾帶私怨順勢攻打陳耀,後亦獲天地會器重,但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間,傳來陳耀身故的消息,同時也有感天地會聲勢大不如前,林大用決意率眾向官軍曾玉明(時任署台灣鎮總兵,駐軍燕霧堡一帶)請降。[1][2]

    林大用請降的消息,被天地會部眾偵查得知,紅軍備感憤怒,當下便集結部隊,圍剿林大用;林大用先遁逃至柑仔井藏匿,紅軍轉瞬而至,林大用只得率領200名親隨部眾應戰,堅持至曾玉明派兵解圍,天地會才罷兵返彰化縣城。[1][2]

    後續

    編輯

    原本固守彰化縣城的紅軍如陳梓生、陳鮄、王萬獲知林大用投降的消息,認為中寮距離縣城僅三里,難以持續守備,便將城中財物運出至四塊厝(今臺中市霧峰區),四塊厝是天地會首領之一林日成之根據地,而林日成在同治二年(1863年)元月大甲戰役失利之後,便長在此養傷沉潛,思索對抗官軍計劃,彰化縣城內要員僅留江有仁和林貓據守,其勢漸孤。[1][2]

    其他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吳德功(吳立軒). 《戴施兩案紀略》.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2-02-14].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6)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蔡青筠 (編). 《吳德功先生全集-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讓台記·觀光日記·彰化節孝冊》.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2-03-31].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1)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林豪. 《東瀛紀事》.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7 [2022-03-31]. ISBN 9570092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3) (中文(臺灣)). 
    4. ^ 4.0 4.1 喬安娜·麥斯基爾(Johanna Margarete Menzel Meskill). 《霧峰宮保第:林文察家族拓荒史 1729-1895》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 The Lins of Wu-feng, Taiwan, 1729-1895]. 由王淑琤翻譯. 台北市: 蒼璧. 2021 [1986]. ISBN 9789860682502 (中文(臺灣)). 
    5. ^ 柯志明. 《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Cultivated Aborigines and the Unruled Hans: Governance Deployment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in Qing Taiwan]. 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2021. ISBN 9789863504764 (中文(臺灣)). 
    6. ^ 張子文. 〈陳耀〉.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2001 [2022-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1) (中文(臺灣)). 
    7. ^ 賴玉玲. 〈紅旗白旗反─戴潮春事件義民首羅冠英〉. 《故宮文物月刊》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20年4月, (445): 70-71 [2023-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