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米勒蘭
亞歷山大·米勒蘭(Alexandre Millerand,法語:[alɛksɑ̃dʁ milʁɑ̃];1859年2月10日—1943年4月7日),法國律師和政治家。1920年出任法國總理,後來以溫和派聯盟領袖的資格當選共和國總統(1920-1924),並試圖通過修改憲法加強總統的權利,後迫於左翼聯盟的壓力而辭職。
亞歷山大·米勒蘭 Alexandre Millerand | |
---|---|
第12任法國總統 | |
任期 1920年9月23日—1924年6月11日 從9月21日代理總統 | |
總理 | 本人 喬治·萊格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 雷蒙·普恩加萊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馬紹爾 |
前任 | 保羅·德沙內爾 |
繼任 | 加斯東·杜梅格 |
第41任法國總理 | |
任期 1920年1月20日—1920年9月24日 | |
總統 | 雷蒙·普恩加萊 保羅·德沙內爾 本人(代理) |
前任 | 喬治·克列蒙梭 |
繼任 | 喬治·萊格 |
安道爾大公 | |
任期 1920年9月23日—1924年6月11日 一起執行:朱斯蒂·吉塔爾·比拉爾德沃 | |
前任 | 保羅·德沙內爾 |
繼任 | 加斯東·杜梅格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巴黎 | 1859年2月10日
逝世 | 1943年4月7日 凡爾賽 | (84歲)
墓地 | 巴黎帕西公墓 |
國籍 | 法國 |
政黨 | 獨立社會主義者(1885-1911) 共和-社會黨(1911-1920) 無黨籍(1920-) |
配偶 | 讓娜·米勒蘭 |
兒女 | 讓·米勒蘭 愛麗絲·米勒蘭 雅克·米勒蘭 瑪泰·米勒蘭 |
米勒蘭的妻子為讓娜·米勒蘭(Jeanne·Millerand,1864-1950)。夫妻倆育有子女四人,分別是兒子讓·米勒蘭(Jean·Millerand,1899-1972)、女兒愛麗絲·米勒蘭(Alice·Millerand,1902-1980)、兒子雅克·米勒蘭(Jacques·Millerand,1904-1979)、女兒瑪泰·米勒蘭(Marthe·Millerand,1909-1975)。
生平
編輯米勒蘭出生在法國巴黎一個小商人家庭,青年時在巴黎大學學習法律。[1]
1880年代
編輯米勒蘭在接受律師訓練後,於1882年成為律師。
1884年,當選巴黎市議員。
1885年,作為激進社會黨人被選入眾議院,成為眾議員,這時米勒蘭在政治上屬於資產階級激進派。
1890年代
編輯1890年代,米勒蘭政治傾向逐漸轉向社會主義。
1893年,米勒蘭與饒勒斯等組成獨立社會主義派,聯合法國工人黨參加議會競選,他也因此成為社會黨左派領袖。
1896年以前,米勒蘭負責主編該派機關報《小共和國報》(La Petite République)。
1896年5月30日,米勒蘭在法國各派社會主義者為慶祝聖芒德市政選舉勝利而舉行的千人群眾大會上發表演講,提出改良主義綱領(後被稱為《聖芒德綱領》),該綱領成為內閣主義的理論基礎。
1898年,米勒蘭參與建立和領導法國獨立社會黨人聯合會,主張通過加入資產階級政府的辦法,讓法國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
1898年10月,與讓娜·勒瓦耶在勒芒(法國薩爾特省)結婚。
1899年6月,米勒蘭加入了皮埃爾·瓦爾德克-盧梭的「保衛共和」內閣,任商業部長,開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黨人參加資產階級政府之先河,史稱「米勒蘭事件」。在閣期間,米勒蘭致力於改善勞動條件,加強商船隊伍,發展貿易、教育和郵政制度,也曾支持政府鎮壓沙龍地方的工人罷工[來源請求]。
1900年代
編輯1904年,米勒蘭被法國社會黨開除出黨,其後他與原社會黨人阿里斯蒂德·白里安、R·維維安尼組成了獨立社會黨。
1906年,米勒蘭再次當選議員。
1909年,在白里安的第一屆內閣中任公共工程部部長,其主要成就是改組國有鐵路。他和白里安對1910年10月使用軍隊鎮壓鐵路工人罷工一事負有責任。
1910年代
編輯1911年,米勒蘭轉入社會共和黨。
1912年,在雷蒙·普恩加萊內閣中任陸軍部長,相當於國防部部長,他改組了高級指揮部並第一次給予軍事航空術以肯定的地位。在勒內·維維亞尼內閣中仍擔任陸軍部長,直至1915年10月辭職。
1918年當選為倫理學和政治學院院士。
1919年,米勒蘭與普恩加萊一起組建國民聯盟。
1920年代及以後
編輯1920年1月,喬治·克列蒙梭總理辭職,米勒蘭組成新一屆內閣,任總理兼外交部長。任內,新政府主要關心《凡爾賽和約》的實現,取消了8小時工作制,鎮壓了工人運動。
1920年5月,他挫敗了一些組織革命性罷工的努力;他還在波蘭-蘇聯戰爭期間向波蘭提供了大量的軍用物資援助。
1920年9月,共和國總統保羅·德夏內爾由於健康原因辭職,米勒蘭當選為總統。他在做總統候選人時並不隱諱他有意修改憲法,增加總統的權力。
1924年5月,佔多數的激進社會黨以左翼聯盟的名義在選舉中獲勝,他關於總統職權的主張,與該派發生衝突。該派攻擊他公開支持保守派,置總統嚴守中立的傳統於不顧,致使他無法組成一個可接受的內閣,1924年5月舉行議會選舉後,左翼聯盟大勝,獲315個議席,米勒蘭被迫於1924年6月11日辭職。
1927年到1940年,米勒蘭在參議院中不再起主要作用。
1943年4月7日,米勒蘭在凡爾賽去世,終年84歲。
著作
編輯米勒蘭已出版的著作有《改良社會主義》(1903年)和《為了國防》(1913年)。
米勒蘭事件與內閣主義
編輯1899年6月,米勒蘭未徵得議會黨團和社會黨同意,與曾參與鎮壓法國巴黎公社運動的加利費一起,加入了皮埃爾·瓦爾德克-盧梭的「保衛共和」內閣,任「工業、商業、郵政與電報部長」,開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黨人參加資產階級政府之先河,史稱「米勒蘭事件」,亦稱為「米勒蘭入閣事件」。這一事件在法國社會黨內和第二國際內引起激烈爭論,諸多法國社會主義運動者表示了對米勒蘭入閣行為的憤慨,愛德華·瓦揚等人甚至立刻宣佈退出社會主義議會黨團,並組建新的議會黨團。米勒蘭等人為其入閣行為進行了辯護,認為入閣是工人階級奪取政權的開端,是為了保衛共和制度並有益於發展黨團的力量,而非是對當權者或資產階級的妥協甚至投降。這些觀點史稱「內閣主義」或者「米勒蘭主義」。[1]
參考
編輯- Attribution
- 公有領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編). Millerand, Alexandr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Endnotes:
- For his administration in the Waldeck-Rousseau cabinet see A. Lavy, L'Œuvre de Millerand (1902);
- his speeches between 1899 and 1907 were published in 1907 as Travail et travailleurs.
本條目包含來自
延伸閱讀
編輯- Sowerine, Charles. France since 1870: Culture, Politics and Society. publisher. year.
- Cobban, Alfred. A History Of Modern France 1871-1962 3. publisher. year.
外部連結
編輯- Gilman, D. C.; Peck, H. T.; Colby, F. M. (編). Millerand, Alexandre. 新國際百科全書 (第1版). 紐約: Dodd, Mead. 1905.
- Chisholm, Hugh (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2版. London & New York: T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Company. 1922.
官銜 | ||
---|---|---|
前任: 保羅·德隆布爾 (Paul Delombre) |
商務、工業、郵政和電報部長 1899–1902 |
繼任: 喬治·特魯約 (Georges Trouillot) |
前任: 路易·巴爾都 |
公共工程、郵政和電報部長 1909–1910 |
繼任: 路易·普厄什 (Louis Puech) |
前任: 阿道夫·梅西米 (Adolphe Messimy) |
陸軍部長 1912–1913 |
繼任: 阿爾貝·勒布倫 |
前任: 阿道夫·梅西米 |
陸軍部長 1914–1915 |
繼任: 約瑟夫·加利埃尼
|
前任者: 喬治·克列蒙梭 |
法國總理 1920 |
繼任者: 喬治·萊格 |
前任者: 斯蒂芬·皮瓊 (Stéphen Pichon) |
外交部長 1920 | |
前任: 保羅·德沙內爾 |
法國總統 1920–1924 |
繼任: 加斯東·杜梅格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 保羅·德沙內爾 |
安道爾公國親王 1920–1924 with 朱斯蒂·吉塔爾·比拉爾德沃 |
繼任: 加斯東·杜梅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