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
傳播(Communication,來源於拉丁語中的commūnicāre,意為「分享」[1])是人們通過符號、訊號,傳遞、接收與反饋訊號的活動;是人們彼此交換意見、思想、情感,以達到相互了解和影響的過程;世界處處充滿了傳播現象,生命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傳播活動。
傳播的不同定義
編輯傳播的分類
編輯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人類傳播」與「非人類傳播」。「非人類傳播」包括了除人類以外的一切事物的傳播。例如自然的傳播,動物的傳播,機器的傳播,微宇宙(原子、質子、電子等)的傳播等。
傳播的方式可分為「單向傳遞」與「雙向傳遞」與「多向傳遞」。單向、雙向、多向之間也可以再傳遞。傳播活動不一定要有反饋,單向傳遞中不存在反饋,大部分的單向傳遞是信息的獲得,而無反饋,這也是一種傳播。
類型分為人內傳播[5],人際傳播,組織傳播,群體傳播,大眾傳播,以及國際傳播和全球傳播。
施拉姆認為雙向傳播的過程最好被看作一種導向相同理解的分享信號的關係,而非具體的行為。即使兩個人同意保持不同意見,由於交流,共同的理解會隨之增加。分享信息的交流過程是「信息匯聚的過程」。[6]
發生原因
編輯施拉姆認為其發生原因是環境或需求發生了變化。
傳播關係
編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由於共同感興趣的信息符號而聚在一起。[6]
特點[6]:
- 共享一套信息分享符號。
- 傳播關係中不存在客觀事實或真相。
- 傳播關係中的各方是現實的抽象。
- 所有的交往者都帶着一個滿載信息的生活空間,帶着豐富的經驗儲存進入傳播關係中,藉以解釋自己得到的信號,並決定如何回應。
- 若想達成有效的交流,交往者必須在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上交叉。
- 交往的環境是交往者生活空間發生重疊的部分。
- 大多數傳播關係中的各方生活空間絕不會完全重合,即各方經驗絕不會完全相同,價值觀和行為也不會完全相同。
- 傳播關係是為傳播功能服務的。
- 目的不同,參與者的角色不同。
目的
編輯- 尋求信息 一方準確報告信息,另一方理解和驗證真實的情況。
- 娛樂 例如「二十問」中,一方抱「懸置懷疑」(suspension of disbelief)的態度,尋求娛樂的人不要求對方提供充分而準確的報道;在藝術中,一方不準備對任何東西持懷疑態度,樂意認同現實中不存在的事情或不期望簡單、明晰、無歧義的文字,而是希望讀到富有藝術性的文字,並準備接受一些潛含的意義。[6]
- 說服 勸說者使用能幫助其達到目的的手段使對方相信,勸說關係中的其他各方採取提防、懷疑的態度。
- 傳授 如師生關係。
- 其他
傳播過程
編輯在傳播關係中,一位參與者發出符號,另一位使用符號。[6] 其中,反饋是一種信息倒流的傳播過程,使傳播者有機會很快對回饋的符號做出反應,而回饋的符號是傳播者發出的符號引起的 。
分類
編輯- A類傳播行為 發出符號的傳播過程。參與者根據自己的認知需要,調動各種資源和傳播技能,編制信息代碼,將他編制的符號發送給對方。
- B類傳播行為 利用符號的傳播過程。接受訊息的參與者,根據自己的認知需要,調動各種資源和傳播技能,決定是否接受對方發出的符號。如果接受,他將按照他自己的認知傳播地圖對這些符號進行加工。
特點
編輯- 在某一瞬間,符號完全獨立,擺脫了雙方的控制。
- 由三個不同的、分離的部分組成。符號獨立於傳播雙方。
- 由於接收信息的必要過程是對信息進行加工,因此任何訊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顯行為。
符號
編輯符號是人類傳播的要素,獨立於傳播關係的參加者之間,可以解碼為「意義」,代表事物。一般社會認的符號意義為共享的語義。即語詞的意思不是固有的,而來自公眾的一致意見,某符號代表某一特定的意思。詞典所記錄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可認為是社會使用特定符號的主要趨勢。[6]
在傳播過程中,傳播的是符號而不是符號的語義。符號的語義由於接收者的個人經驗不同會有對同一符號的語義的不同理解。符號是發出符號的人對自己的編碼,是從個人經驗中抽象出來的。任何符號都不能全然地表達出個人全部的感覺或內心活動。與此同時,任何社會裏都有一部分普遍共享的語義,需要社會成員在足夠數量的外延(denotative)意義(即詞典上標註的意義)上達成共識,內涵(connotative)意義同理(如價值觀等)。[6]查爾斯·奧斯古德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發現,任何特定文化內部,在有關外延意義和內涵意義反應的思考方式上,都有着廣泛共識;但在價值判斷上,社會成員的分歧卻相差很大。如美國人的判斷往往集中在善行、效能與活動這三個因素上。大部分內涵意義似乎都可以用好壞、強弱、動靜等判斷來描寫。[7]
社會功能
編輯- 守望環境:代表為外交官、使館隨員和駐外記者
- 協調社會以適應環境:代表為編輯、記者和演說家
- 傳承社會遺產:代表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社會學家查爾斯·賴特從社會學的觀點出發,在哈羅德·拉斯韋爾觀點之外提出了第四點社會功能,娛樂。[9]
社會學家描述傳播的功能如下[6]
政治功能 | 經濟功能 | 一般社會功能 |
---|---|---|
監測(收集情報) | 關於資源及買賣機會的資訊 | 關於社會規範、角色等的資訊;接受或拒絕這些規範、角色等的資訊 |
協調(解釋情報;制定、宣傳和執行政策) | 解釋以上資訊;市場的運作與控制 | 協調公眾的理解和意願;市場控制的運行 |
社會遺產、法律和習俗的傳承 | 經濟行為的洗禮 | 關於社會規範和角色規矩向新社會成員的傳承 |
娛樂功能(休閒活動、從工作與現實問題中得到解脫,無意為之的學習,社會化) |
為此構建一個索引可得:[6]
功能 | 外觀面 | 內觀面 |
---|---|---|
社會雷達 | 尋求或給予資訊 | 接收資訊 |
諮詢操作,決策管理 | 勸說,命令 | 解釋,決策 |
傳授知識 | 尋求知識,傳授知識 | 學習 |
娛樂 | 愉悅 | 享受 |
變化
編輯傳播的功能 | 口語社會 | 媒介社會 |
---|---|---|
社會雷達 | 個人接觸,守望人,報信人,旅行者,會議,集市 | 個人接觸,新聞媒介 |
管理 | 個人影響,領袖,諮議會 | 個人影響,領袖,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輿論媒介 |
傳授 | 家庭教育,專家示範,學徒制 | 家庭里的幼年社會化,教育制度,教學材料和參考資料 |
娛樂 | 民歌手,舞蹈師,說書人,群體參與 | 創造性藝術與表演藝術,娛樂媒介 |
參考文獻
編輯- ^ Harper, Douglas. communication.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13-06-23].
- ^ 2.0 2.1 胡正榮:《傳播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p20
- ^ 3.0 3.1 胡正榮:《傳播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p21
- ^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
- ^ 亦稱:內向傳播、自身傳播、自我傳播,參見 胡正榮:《傳播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p59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施拉姆; 波特. 传播学概论.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 ISBN 978-7-300-12214-4.
- ^ C.E.Osgood,G.J.Suci,and P.H.Tannenbaum.The Measurement of Meaning.Urbana:University of I1linois Press,1957.
- ^ H. D. Lasswell.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Reprinted in W. Schramm and D. F. Roberts , 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 , 2nd ed.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71. p. 87.
- ^ C. Wr ight. Mass Communication: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59)
施拉姆; 波特. 传播学概论.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 ISBN 978-7-300-12214-4.
這是一篇與媒體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