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轆,是位於臺灣南投縣南投市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市東部偏北,範圍大致包括內興里不含西南端及東北端、內新里南半部、光明里、光榮里東南部、軍功里北端凸出部分、東山里西南部的軍功寮溪北岸部分。

內轆聚落北側路口內轆慶福寺牌樓(由裏往外拍攝)

歷史

編輯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內轆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內轆庄」,隸屬於南投堡。該庄北與營盤口庄為鄰,東北與坪頂庄為鄰,東邊、南邊及西南邊為軍功藔庄,西邊為半山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南投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並改名為「內轆」大字,隸屬於臺中州南投郡南投街[2]

戰後南投街改制為南投鎮,隸屬於臺中縣,大字亦改制為里,並拆分為內興里、內新里。1950年中、彰、投分治,南投鎮改隸屬於南投縣。1957年7月臺灣省政府遷至中興新村,南投市成為省政府所在地。1981年,南投鎮因屬縣政府所在地,升格為縣轄南投市。

交通

編輯

國道3號又稱「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是貫穿台灣西部的兩條縱向高速公路之一,大致以西北—東南走向蜿蜒經過內轆地區西部邊界點。北側最近出入口是位於西北部省道台14乙線交會口的中興交流道,南側最近的是南投交流道,由此等進入可快速前往台灣西部各地。

省道台14乙線(中正路、中興路)是芬園至南投五塊厝的幹道,大致以西北-東南走向轉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經過內轆地區中部偏西地帶,向西北可前往下茄荖並止於省道台14線本線路口,向南可前往南投市區南側並止於省道台3線路口,或續行縣道150號以前往田中、北斗、二林、芳苑等地。

文教

編輯

民俗文化

編輯

慶福寺主祀慚愧祖師,是當地居民信仰中心。內轆聚落北側南營路東閔路口以及南側南營路中興路口,各可見一標示「慶福寺」的大型牌樓,是內轆聚落入口文化象徵。

宗聖祠又稱曾姓祖厝,其牌樓是內轆聚落內的地標。

農業

編輯

東閔路兩側除了水稻田外,還有「黑柿蕃茄」田,蕃茄也成為內轆知名農產。

內轆聚落

編輯

聚落集中在內轆排水以東、中興路以西範圍內,為一平原聚落。

鄰近地名

編輯
  • 內轆山:標高284公尺。
  • 內轆溪:內轆溪公園位於中興新村內,有中興巨蛋(中興游泳池)一顯着地標。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2.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