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維爾·鮑爾斯·張伯倫

陸軍元帥內維爾·鮑爾斯·張伯倫爵士 GCB GCSI英語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英語:Sir Neville Bowles Chamberlain,1820年1月10日 - 1902年2月18日),是英屬印度軍隊中的一位傑出軍官。張伯倫曾在孟加拉軍團服役,並隨軍參加過第一次英國-阿富汗戰爭、瓜廖爾戰役、第二次英國-錫克戰爭印度民族起義第二次英國-阿富汗戰爭。張伯倫後來成為馬德拉斯軍團的總司令。

內維爾·鮑爾斯·張伯倫爵士
Sir Neville Bowles Chamberlain
出生1820年1月11日
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巴西里約熱內盧
逝世1902年2月18日(82歲)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漢普郡洛茨伍德英語Lordswood
效命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
英屬印度 英屬印度
軍種孟加拉軍團英語Bengal Army
馬德拉斯軍團英語Madras Army
服役年份1837–1886年
軍銜陸軍元帥
統率馬德拉斯軍團英語Madras Army
參與戰爭第一次英國—阿富汗戰爭
瓜廖爾戰役英語Gwalior campaign
第二次英國錫克戰爭
印度民族起義
第二次英國—阿富汗戰爭
獲得勳章巴斯騎士大十字勳章
印度之星騎士大指揮官勳章英語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
配偶夏洛特·凱勒·里德
Charlotte Cuyler Reid

背景和早年生活 編輯

張伯倫出生於里約熱內盧,是英國駐巴西總領事臨時代辦第一代從男爵亨利·張伯倫爵士(Sir Henry Chamberlain)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尤金妮婭(Anna Eugenia,婚前姓摩根)的第三個兒子。[1]內維爾·鮑爾斯·張伯倫的哥哥威廉·查爾斯·張伯倫(William Charles Chamberlain)是一名海軍上將,而弟弟克勞福德·張伯倫(Crawford Chamberlain)和查爾斯·弗朗西斯·法爾肯·張伯倫(Charles Francis Falcon Chamberlain)都是陸軍軍官。[1]

張伯倫在英國長大,並在倫敦舒特山的學校接受私人家庭教師的教育。1833年,他進入伍爾維奇皇家軍事學院,由貝雷斯福德勳爵提名他為學員。但一年後由於學習較差無法通過期末考試而被退學。[2]在伍爾維奇期間,張伯倫因好鬥和叛逆的行為而聲名狼藉。回到家鄉後,他威脅要加入英國後勤軍團,這是一支由喬治·德拉西·埃文斯爵士率領前往西班牙的軍隊。[3]但後來他被鼓勵去印度謀求事業,並在他已故父親的人脈幫助下,於1837年2月24日被任命為孟加拉土著步兵團的一名少尉軍官。[4]

印度 編輯

接到任命後,張伯倫乘坐輪船前往印度,並於1837年5月抵達馬德拉斯。在6月繼續前往加爾各答之前,他作為退役將軍約翰·多夫頓爵士的客人在馬德拉斯停留了很短的時間。在加爾各答,張伯倫在適應新家的過程中與他的叔叔喬治和姨媽住在一起。[3]11月,他離開加爾各答,加入駐紮在巴拉克普爾兵營的第12團,三個月後,他被派往勒克瑙,轉入第55團。[3]

1838年中旬,張伯倫被調到駐紮在德里的第16團,該團正在為第一次英阿戰爭做準備。他的團將成為印度河軍團的一部分,在威洛比科頓爵士的指揮下跟隨第1軍第1師作戰。張伯倫在戰爭中參加過多次戰役,包括1839年7月的加茲尼戰役,並多次受傷。[5][6]1842年7月16日,張伯倫晉升中尉,並被調往第1騎兵團,後於1842年8月參加了從坎大哈喀布爾的行軍。[7]在從喀布爾撤退期間,他於1842年10月在蘭迪科塔爾受傷,後於11月在阿里清真寺戰鬥時再次受傷。[4]

1843年1月,張伯倫成為印度總督的親衛,並於1843年12月在瓜廖爾戰役期間參加了馬哈拉傑普爾戰役。[4]張伯倫於1846年底成為孟買總督的軍事秘書,後於1848年成為孟加拉非正規騎兵隊的旅長。[8]

旁遮普 編輯

第二次英國-錫克戰爭期間,張伯倫參加了1849年1月的奇連瓦拉戰役和同年2月的古吉拉特戰役。[8]他於1849年5月成為一個步兵師的助理副官,並於1849年11月1日在第16孟加拉土著步兵團晉升上尉,後於隔天晉升名譽少校[9]1849年12月,張伯倫成為拉瓦爾品第區的助理專員,後於1850年6月調任哈扎拉區助理專員。[1]1854年11月28日,張伯倫晉升中校,並被任命為旁遮普非正規邊防部隊的指揮官,領導了幾次對邊境部落的討伐。[8]

印度民族起義 編輯

在印度民族起義期間,張伯倫擔任印度陸軍軍備司令,並於1857年7月在德里圍城戰中受重傷。[10]為此,他於1857年11月11日獲得巴斯勳章,並於11月27日晉升上校[11][12]

張伯倫於1858年被重新任命為旁遮普非正規邊防部隊司令,並在安貝拉戰役期間領導該部隊,1863年11月他再次受重傷。[8]1863年4月11日,張伯倫獲得巴斯騎士指揮官勳章[13]1864年8月5日,張伯倫返回英國並晉升少將[14]1866年5月24日,他獲得印度之星騎士指揮官勳章,並於1869年陪同愛丁堡公爵對印度進行正式訪問。[1]他於1872年5月1日晉升中將[15][16]1873年5月24日,張伯倫獲得印度之星騎士大指揮官勳章,並進一步獲得巴斯騎士大十字勳章[17][18]

張伯倫於1876年2月成為馬德拉斯軍團司令,並於1877年10月1日晉升上將,隨後被派往阿富汗會見埃米爾謝爾·阿里·汗。[19]後者拒絕允許張伯倫與路易·卡拉吉亞尼少校一起進入該國,最終於1878年11月引發了第二次英國-阿富汗戰爭[8]張伯倫此後成為馬德拉斯立法委員會的成員,並在幾個月內擔任印度總督委員會的代理軍事成員。[20]他於1881年2月離開印度,並於1886年2月退出現役,到南安普敦附近的洛茨伍德開始退休生活。[21]

晚年 編輯

退休後,張伯倫是南安普敦一神論教會的活躍成員。[22]在1899年至1901年的布爾戰爭期間,他是英國政策直言不諱的批評者。[23]張伯倫於1900年4月25日晉升陸軍元帥,也是維多利亞時期最後晉升的陸軍元帥。1902年2月18日,張伯倫在洛茨伍德去世,葬於南安普敦附近的羅納姆斯。[24][8]

家庭 編輯

1873年,張伯倫與威廉·里德爵士的女兒夏洛特·凱勒·里德結婚,後者於1896年去世;夫妻二人沒有孩子。[8]

引注 編輯

  1. ^ 1.0 1.1 1.2 1.3 Chamberlain, Neville Bowles.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6 October 2013]. 
  2. ^ G. W. Forrest (2013), Life of Field Marshal Sir Neville Chamberlain, Read Books ISBN 978-1846644160
  3. ^ 3.0 3.1 3.2 G. W. Forrest (2013), Life of Field Marshal Sir Neville Chamberlain, Read Books ISBN 978-1846644160
  4. ^ 4.0 4.1 4.2 Heathcote, p. 83
  5. ^ G. W. Forrest (2013), Life of Field Marshal Sir Neville Chamberlain, Read Books ISBN 978-1846644160
  6. ^ 第20136號憲報. 倫敦憲報. 1842-09-06. 
  7. ^ 第20168號憲報. 倫敦憲報. 1842-11-24.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Heathcote, p. 84
  9. ^ 第21048號憲報. 倫敦憲報. 1849-12-11. 
  10. ^ 第22095號憲報. 倫敦憲報. 1858-02-10. 
  11. ^ 第22064號憲報. 倫敦憲報. 1857-11-17. 
  12. ^ 第22828號憲報. 倫敦憲報. 1864-03-04. 
  13. ^ 第22727號憲報. 倫敦憲報. 1863-04-17. 
  14. ^ 第23130號憲報. 倫敦憲報. 1866-06-26. 
  15. ^ 第23865號憲報. 倫敦憲報. 1872-06-07. 
  16. ^ 第23876號憲報. 倫敦憲報. 1872-07-16. 
  17. ^ 第23979號憲報. 倫敦憲報. 1873-05-24. 
  18. ^ 第24213號憲報. 倫敦憲報. 1875-05-29. 
  19. ^ 第24552號憲報. 倫敦憲報. 1878-02-15. 
  20. ^ 第24276號憲報. 倫敦憲報. 1875-12-17. 
  21. ^ 第25564號憲報. 倫敦憲報. 1886-03-02. 
  22. ^ Field Marshal Sir Neville Chamberlain. Unitarian Universalist Association. [2012-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14). 
  23. ^ Charles Edward Buckland, Dictionary of Indian Biography, Ardent Media, 1971
  24. ^ Death of Sir Neville Chamberlain. The Times (36695) (London). 1902-02-19. p. 10. 

來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