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起振(1649年—1751年),字穎之。清朝潮州府海陽縣登雲都田頭村(今潮州市楓溪區田頭村)人。

生平

編輯

順治六年(1649年)出生。[1]天資聰穎,勤勉好學,通曉經史,才思敏捷,被譽為「嗜學壽星」。雍正四年(1726年),舉丙午科鄉試,時年七十八歲。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及第,選翰林院庶常。[2]乾隆三年(1738年),年屆九十,乞歸故里,頤養天年,特賜翰林院檢討封加一級,並賜貂緞。乾隆十三年(1748年),劉起振年屆百歲,加升翰林院侍讀封加一級。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起振時年一○三歲,得知帝駐蹕浙江,不顧年邁,長途跋涉,從粵赴浙迎駕。劉起振後來興建「太史第」府宅,內築「敕書樓」,樓上懸掛御製詩匾,以志榮寵。不久卒。[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録》卷三八四:「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三月戊戌朔……在籍翰林院侍講劉起振年一百三歲,自粵東來浙迎駕,賜御製詩章並御書匾曰「詞垣耆瑞」。
  2. ^ 袁枚《小倉山房詩文集· 文集》卷二《刑部尚書富察公神道碑》敘及:「丙辰……有廣東劉起振者,年八十八,以公薦入翰林,爲一時盛事」。
  3. ^ 光緒《海陽縣誌·坊表》載:「木天人瑞坊,在大街石牌巷口。為一百有三歲、欽賜翰林院侍讀劉起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