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板土千總
勐板土千總是晚清民國時期的世襲土司,位於今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轄境內。歷史上勐板地方歸屬關係變化複雜,史學家尤中評價是「西南邊疆地區歷史歸屬關係變化的縮影」[1]:288。
勐板土千總 | |
---|---|
土司 | |
勐板土千總衙門 | |
創立 | 1899年 |
滅亡 | 1955年 原因:土地改革運動 |
統治中心 | 老官寨(中山鄉境內) 芒牛壩(勐戛鎮境內) |
政府 | |
• 類型 | 土千總(從六品) |
• 土司姓氏 | 蔣姓 |
• 土司民族 | 漢族(又說契丹人,即本人) |
• 始祖 | 蔣思孝 |
• 始封者 | 蔣金龍 |
• 末代土官 | 蔣家傑 |
歷史
編輯蔣家在元時隨賽典赤·贍思丁到雲南,原為契丹人耶律氏,到保山後改姓阿,又改姓莽,最後改姓蔣[1]:287。初到雲南時駐守保山,後落籍施甸,又經平戛到勐板[1]:287。元明時期,勐板是平戛千夫長的「本屬」,由施甸長官司所轄[2]:4,實際則是荒外甌脫的地方[2]:8(芒市土司史料中則記載勐板由芒市管轄,五世土司放福時期(1542年-1573年)勐板與勐牙發生暴亂從芒市分離[3]:121-122)。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因在明緬戰爭中從征有功,雲南巡撫陳用賓升勐板首領蔣思孝為千夫長[2]:9。清朝前期,木邦與中國關係逐漸疏遠,開始蠶食周邊土司地方,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之前,勐板已被木邦吞併,成為木邦下轄的三個「詔法」之一[2]:9-10。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中英勘界以曼辛河為界,將勐板劃作兩半,北屬中國,南屬緬甸[1]:288。清廷委任地方首領蔣金龍為勐板土千總,英國則在緬境勐板地設置了捧線土司[4]:254。英方曾邀請蔣金龍赴捧線做官,蔣金龍拒絕,並推薦勐板尖山的蔣文旺到捧線當官[4]:255。蔣金龍於光緒三十三年(1905年)因年老體邁呈請告替,子蔣廣發頂襲[4]:255。
民國元年(1912年),雲南省政府設立芒板彈壓委員管理芒市土司與勐板土千總,民國4年(1915年)改屬芒遮板行政委員,行政委員於民國21年(1932年)改置設治局,民國23年(1934年)更名潞西設治局[5]:12。民國21年(1932年),蔣廣發告替,蔣家俊承襲勐板土千總[4]:261-262。民國35年(1946年),蔣家俊病故,潞西設治局委任其弟蔣家傑為勐板土千總代辦[4]:264。
1950年2月,蔣家傑與芒市土司代辦方克光、遮放土司多英培、隴川土司多永安、瑞麗土司衎景泰聯合訂立「擁護解放誓詞」,表示擁護中央人民政府[4]:266。隨着1955年潞西土地改革運動的結束,勐板土司制度被廢除。
地域範圍
編輯中英劃界前,勐板轄地東西100餘公里,南北40公里[4]:267。劃界後,勐板被一分為二,範圍大致是:東部沿潞西、龍陵兩縣交界,北部界線從平河與勐旺之間通過,往西以香果林背後的山嶺為界,再往西到三角岩(三角岩是芒市、遮放、勐板三土司的交界,三角岩寨屬遮放),再往南到邦瓦,南部邊界是曼辛河與怒江[1]:288。勐板共管轄有七十多個村寨,包括今芒市中山鄉全境、法帕平河、勐戛楊家廠等地[1]:288。
政治
編輯土千總由朝廷任命,為境內最高政治軍事經濟首領,其叔伯兄弟擔任屬官。漢族村寨委任鄉老、伙頭管理,景頗族村寨委任山官、捧猛管理,傈僳族村寨委任伙頭管理,各村寨頭人相當於保甲長,負責民事管理,且無薪俸,仍需向土千總繳納田賦。[4]:269-270
經濟
編輯勐板自然條件惡劣,農業生產非常落後。20世紀初,中緬貿易興盛,勐板成為騰衝、保山馬幫前往緬甸的一個通道,每匹騾馬收大洋一元作治安保路費用,每年收繳5,000-8,000大洋,成為土司署的主要經濟收入。[4]:271
文化
編輯勐板境內民族主要是漢族、傈僳族、景頗族和德昂族。德昂族信奉上座部佛教,芒丙建有緬寺一座,土千總曾劃給公田一塊作祭祀飯僧之用。20世紀初,新教中國內地會派遣美籍牧師查理斯·高曼(Charles Gowman)到木城坡傳教[6],蔣廣發看到傈僳族群眾信奉基督教後不再種植販賣鴉片,也不鬥毆偷盜,認為基督教有益於地方教化,因此對高曼的傳教給予保護支持[4]:273-274。
教育
編輯勐板司署注重地方文化教育,蔣金龍於1903年聘請龍陵前清典史候選經政廳正堂的趙存仁為幕賓,並開設私塾,蔣廣發任職期間曾辦起勐板第一所兩級小學[4]:272。蔣廣發的三子蔣家驊(蔣家傑之弟)在學術領域深造,20世紀50年代進入中央民族學院工作[4]:256,後受聘為雲南民族學院歷史系教授[7]:32。
歷任土千總
編輯勐板土千總共傳襲三代:[8]:483
世代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年限 | 備註 |
---|---|---|---|---|
第一世 | 蔣金龍 | 1899-1905 | 6年 | |
第二世 | 蔣廣發 | 1905年-1932年 | 27年 | 蔣金龍長子 |
第三世 | 蔣家俊 | 1932年-1946年 | 14年 | 蔣廣發長子 |
蔣家傑 代辦 | 1946年-1955年 | 9年 | 蔣廣發次子 |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尤中. 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 昆明: 雲南教育出版社. 1987. ISBN 7-5415-0079-8.
- ^ 2.0 2.1 2.2 2.3 蔣家驊. 关于勐板地方的几个问题考释. 德宏州文史資料選輯 第9輯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1987. ISBN 7-80525-009-X.
- ^ 方一龍 譯; 方御龍 方正春 方克湘 審定增補; 潞西縣政協文史組 整理. 潞西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一辑. 芒市土司简史. 德宏民族出版社: 芒市. 1988. ISBN 7-80525-042-1.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趙之楨. 德宏州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辑 德宏土司专辑. 勐板土千总.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1997-01. ISBN 7-80525-340-4.
- ^ 陳德壽 總編; 德宏州史志辦 編. 德宏州志·政治卷.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2011-12. ISBN 978-7-80750-583-9.
- ^ 張建章 主編; 德宏州委統戰部 德宏州史志辦公室 合編. 德宏宗教——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宗教志. 芒市: 德宏民族出版社. 1992-05. ISBN 7-80525-158-4.
- ^ 潞西市政協教科文衛體文史委員會 編. 潞西市文史资料选辑 第三辑.
- ^ 何萍 主編; 雲南省潞西縣誌編纂委員會 編. 潞西县志. 昆明: 雲南教育出版社. 1993. ISBN 7-54150-6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