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葉村
臺灣屏東縣瑪家鄉轄下的村
北葉村(排灣語:Masilid)為台灣屏東縣瑪家鄉行政區劃,為瑪家鄉治中心,也是中央山脈大武山山區以排灣族為主要居民的村里,常住居民則常約有940餘人。
北葉村 Masilid 舊稱:心武里、北葉安 | |
---|---|
村 | |
坐標:22°41′50″N 120°39′11″E / 22.6972°N 120.6531°E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縣市 | 屏東縣 |
鄉鎮市區 | 瑪家鄉 |
區劃 | 10鄰 |
政府[1] | |
• 村長 | 馮文明 |
面積 | |
• 總計 | 7.4443平方公里 |
人口(2023年10月)[2] | |
• 總計 | 941人 |
• 密度 | 126.41人/平方公里 |
• 戶數 | 327 |
時區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郵遞區號 | 903-41 |
村里代碼 | 10013280002 |
毗鄰 | 本鄉:瑪家村、涼山村、佳義村 三地門鄉:三地村 內埔鄉:水門村、隘寮村 |
地理
編輯發源於隘寮溪上游,南岸山腹地帶,其地理位置為瑪家鄉行政中心所在地,方向坐東朝西,畔有長年水量豐沛的隘寮溪,前有廣闊的屏東平原,後靠中央山脈北大武山,社區坐落海拔約60至100公尺的淺山斜坡台地上,是一處山明水秀、視野良好的村莊。其境界:東與瑪家村連接,西與內埔鄉水門村通連,北與隘寮溪為界,與三地門鄉三地村相對,南與涼山村鄰接。
歷史
編輯現址(北葉)原屬於穆利部落貴族gadegade家族,族人遷徙至現址採階段性實施,分述之:
- 1952年配合行政區調整,原高雄縣瑪家北葉國民學校於現址重建,並改制為屏東縣瑪家鄉涼山國民學校北葉分校。[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1954年第一批遷徙者:高瑪安(Kaumaqan)、都載扎亞(Tjutaizaya)、力瓦固(livaku)、穆利(Muri)等四處部落原本居住於舊北葉,約133戶遷至現址北葉村,約33戶遷移至獅子鄉竹坑村[2]
- 1955年第二批遷徙者:Sangesangel族群原居於Kaumaqan ,因長年缺水又乾旱,遷至下坡段台地(路邊),然後隨着遷移至現址北葉村約25戶,約2戶遷至瑪家村,約6戶遷至三和村。
- 1965年第三批遷徙者在瑪家村(makazayazaya)有四處聚落:palule、makazaya、tanavakung、pabikal。分三次遷村:1965年第一次有3戶;1967年第二次有8戶;1970年第三次約有17戶遷至現址北葉村,約有6戶遷至三和村。[3][永久失效連結]
- 1974年第四批遷至徒者:有部分霧台鄉大武、好茶村約3戶遷至現址北葉村。[4][永久失效連結]
- 2009年八八風災後,同鄉瑪家村、霧台鄉好茶村、三地門鄉大社村遷村治至改村境內瑪家農場建立禮納里部落,同時土地分劃入各村,形成北葉村三個內飛地。
知名人物
編輯機關團體
編輯一、行政單位:
- 鄉公所(略)
- 村辦公處(略)
二、機關團體與服務單位:
- 瑪家鄉戶政事務所:辦理全鄉戶政業務,如出生證明、結婚登記、遷出遷入、申請身分證、戶籍謄本等。[6]
- 瑪家鄉衛生所:位於社區中間地帶右側,鄉公所右邊,負責衛生安全政策執行與服務,提供社區居民一般醫療,每日輪值編排為鄉民職司醫療服務,照顧與維護鄉民身體保健工作。[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救國團瑪家鄉團委會:指導鄉青年、青少年各種育、樂活動計劃與執行,促進青年、青少年身心健康為最高目標。
- 瑪家鄉婦女會:以服務本鄉婦女各種家庭生計為主軸之各種活動,歷年服務社區協助辦理各大型活動推展,對社區健康營造貢獻良多,成就非凡。[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林務局隘寮分班(略)
- 自來水公司屏東營運所北葉分所(略)
- 瑪家鄉圖書館(略)[9][失效連結]
- 瑪家鄉民眾服務站(略)
三、教育單位:
- 北葉國小:學校創立迄今,在各歷任校長及教師,對求學學子,有教無類,任勞任怨的教導下,培育的人才已遍佈全國各行各業,目前有博士學位者2人、碩士學位者10餘人、大專院校學歷者不計其數。[10][永久失效連結]
- 瑪家鄉托兒所:於民81年成立。托兒所主要功能在養護與學前教育,充分協助與解決鄉親時間及能力上之困境。
四、宗教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