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族(?—?),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1],北魏、東魏、北齊官員。

生平

編輯

呼延族最初是高昂的門客,後追隨高昂在信都起兵反抗爾朱氏[2][3]中興二年閏三月庚申(532年5月18日)呼延族與王桃湯東方老等人以部曲的身份隨高昂參與韓陵之戰[4]天統五年(569年)十二月,北周派遣將領圍困洛陽,斷絕北齊守軍的運糧道路。武平元年(570年)正月,齊後主詔令斛律光率領步兵騎兵三萬人前往討伐周軍。齊軍抵達定隴後,張掖公王傑、中州刺史梁士彥、開府司水大夫梁景興等人駐紮在鹿盧交的道路上,斛律光披甲執矛,身先士卒沖入周軍,兵刃相交後王傑的部下潰散,被斬首二千多級。斛律光又推進到宜陽,與齊國公宇文憲、申國公李穆相持了一百多天。斛律光修築統關、豐化二城,以打通宜陽的道路。斛律光率軍撤退抵達安鄴,宇文憲等人率領軍隊號稱五萬人緊隨其後。斛律光派出騎兵反擊,周軍潰敗,開府宇文英、都督越勤世良、韓延等人被俘虜,被斬首三百多。宇文憲又命令王傑、大將軍中部公梁台與梁景興、梁士彥等人率領步兵騎兵三萬人在鹿盧交截斷要路。斛律光與韓貴孫、呼延族、王顯等將領合擊,大敗周軍,梁景興被斬首,又俘獲了周軍一千多匹馬[5]。之後呼延族在北齊官至西洛州刺史,封廬江郡王[6]

承光元年(577年)正月,高孝珩與呼延族、莫多婁敬顯尉相願共同謀劃,於正月五日(577年2月8日)動手,高孝珩在千秋門斬殺高阿那肱,尉相願在皇宮內以禁軍接應,呼延族與莫多婁敬顯從游豫園率領士兵出動。高阿那肱從別宅走小道入宮,高孝珩的謀劃沒能實現。高阿那肱和韓長鸞害怕高孝珩生變,將高孝珩調出朝廷中央外任滄州刺史,尉相願拔佩刀砍柱子嘆息說:「大事已去,還有什麼可說的!」[7][8][9]

家庭

編輯

祖父

編輯

父親

編輯

子女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元和姓纂·卷三·66》:【河南】前趙大司空、雁門公呼延冀,女為劉元海皇后。七代孫叔歸,上谷太守。孫族,潞州刺史。曾孫呼延黃,河內令,生昉、昭、曦、晧。
  2. ^ 《北齊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自昂初以豪俠立名,為之羽翼者,呼延族、劉貴珍、劉長狄、東方老、劉士榮、成五、韓願生、劉桃棒,隨其建義者,李希光、劉叔宗、劉孟和。並仕宦顯達。
  3. ^ 《北史·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自昂起兵,為羽翼者,有呼延族、劉貴珍、劉長秋、東方老、劉士榮、成五彪、韓願生、劉桃棒。隨其建義者,有李希光、劉叔宗、劉孟和等。名顯可知者,列之後雲。
  4. ^ 《北齊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又隨高祖討爾朱兆於韓陵,昂自領鄉人部曲王桃湯、東方老、呼延族等三千人。
  5. ^ 《北齊書·卷十七·列傳第九》:十二月,周遣將圍洛陽,壅絕糧道。武平元年正月,詔光率步騎三萬討之。軍次定隴,周將張掖公宇文桀、中州刺史梁士彥、開府司水大夫梁景興等又屯鹿盧交道,光擐甲執銳,身先士卒,鋒刃才交,桀眾大潰,斬首二千餘級。直到宜陽,與周齊國公宇文憲、申國公㩉跋顯敬相對十旬。光置築統關、豐化二城,以通宜陽之路。軍還,行次安鄴,憲等眾號五萬,仍躡軍後,光縱騎擊之,憲眾大潰,虜其開府宇文英、都督越勤世良、韓延等,又斬首三百餘級。憲仍令桀及其大將軍中部公梁洛都與景興、士彥等步騎三萬於鹿盧交塞斷要路。光與韓貴孫、呼延族、王顯等合擊,大破之,斬景興,獲馬千匹。
  6. ^ 6.0 6.1 6.2 程剛 程霞, 《隋墓志所见唐岭南贬谪官员家族兴替与政治和社会文化之关系——以<呼延章墓志>为例所见关中郡姓链接的婚姻关系》, 《文博》 (第03期), 2021年, (第03期): 86–93 [2022-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5) 
  7. ^ 《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與呼延族、莫多婁敬顯、尉相願同謀,期正月五日,孝珩於千秋門斬高阿那肱,相願在內以禁兵應之,族與敬顯自游豫園勒兵出。既而阿那肱從別宅取便路入宮,事不果。
  8. ^ 《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承光即位,以孝珩為太宰,與呼延族、莫多婁敬顯、尉相願同謀,其正月五日,孝珩於千秋門斬高阿那肱。相願在內,以禁兵應之,族與敬顯自游豫園勒兵出。既而阿那肱從別宅取便路入宮,事不果。
  9.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三》:司徒莫多婁敬顯、領軍大將軍尉相願謀伏兵千秋門,斬高阿那肱,立廣寧王孝珩,會阿那肱自他路入朝,不果。孝珩求拒周師,謂阿那肱等曰:「朝廷不賜遣擊賊,豈不畏孝珩反邪?孝珩若破宇文邕,遂至長安,反亦何預國家事!以今日之急,猶如此猜忌邪?」高、韓恐其為變,出孝珩為滄州刺史。相願拔佩刀斫柱,嘆曰:「大事去矣,知復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