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穆斯島
奧斯穆斯島(愛沙尼亞語:Osmussaar; 瑞典語:Odensholm)是愛沙尼亞的一座島嶼,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北部,距愛沙尼亞大陸7.5公里。行政上屬於萊內縣。全島面積為4.8km²。
奧斯穆斯島 | |
---|---|
Osmussaar | |
自然地理 | |
位置 | 波羅的海 |
坐標 | 59°17′30″N 23°23′30″E / 59.29167°N 23.39167°E |
面積 | 4.8平方公里(1.9平方英里) |
長度 | 4.6千米(2.86英里) |
寬度 | 1.3千米(0.81英里) |
海岸線 | 14千米(8.7英里) |
管轄 | |
愛沙尼亞 | |
縣 | 萊內縣 |
市鎮 | 萊內-尼古拉 |
人口統計 | |
人口 | 4(2013年) |
在蘇聯合併愛沙尼亞前,島上約有130名居民,主要為愛沙尼亞瑞典人。瑞典人定居該島的歷史可追溯數個世紀。現在該島上常住人口僅兩人。[1]
該島現在是自然保護區。
地名
編輯該島的瑞典語名Odensholm(或Odinsholm)來自維京人的主神奧丁,在神話中他葬在該島。[2]愛沙尼亞語的島名詞源不明。
歷史
編輯瑞典人在該島定居的歷史最早可上溯至14世紀,但在18世紀之前該島的歷史記載都很少。[3]該島最早有人居住的時間不明,可能在維京時代即有人定居。[2]該島的人口一直變動不定,如1710年的瘟疫流行據說僅剩數人存活。20世紀該島的人口一直穩定上升,並在1930年代達到了頂峰。據1934年愛沙尼亞政府統計,該島人口131人,除了島上燈塔管理員一家之外均為瑞典人。[4]
1765年在該島北岸首次建成燈塔。1850年翻新。該燈塔於1941年為撤退的蘇軍所毀。現燈塔為1954年所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輕巡洋艦馬格德堡號在該島北端附近擱淺並沉沒。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島上所有居民都被迫離開。1940年六月12日,因該島被作為蘇軍軍事基地,島民被撤至沃爾姆西島。[3]1941年,隨着德軍的進攻,該島是最後一處在愛沙尼亞被蘇軍放棄的立足點。1942年,在納粹德國佔領愛沙尼亞期間,島民可以回到家園,但接近的蘇軍迫使他們立即永久離開該島。1944年二月,最後46名居民離開前往瑞典。[3]
1944年9月19日蘇聯及芬蘭之間簽署的《莫斯科和平協定》生效後,根據條約第17條規定,芬蘭必須交出所有商業船隻以供盟軍使用。1944年9月末,蘇聯要求芬蘭提供50艘雙桅帆船及50艘摩托艇及同其芬蘭船員一道,於1944年10月2日送至奧斯穆斯島。該隊芬蘭海軍被稱作阿爾霍分遣隊,以其指揮官奧拉維·阿爾霍(Olavi Arho)得名。這支帆船隊的領隊是海軍上尉保羅·洪吉斯托(Paul Hongisto)。帆船及摩托艇被迫執行公務,但船員在公務期間可領取每日250芬蘭馬克的報酬。阿爾霍分遣隊服役於薩雷馬島與希烏馬島的蘇軍後勤部,與塔林建立聯繫。[5]
從奧斯穆斯島出發的許多船隻均駛向哈普沙盧的Rohuküla村,以支援蘇軍在莫昂宗德群島登陸作戰中佔領的薩雷馬島及希烏馬島。10月4日,芬蘭的雙桅帆船將蘇軍士兵、馬匹及大炮運至希烏馬島的Heltermaa,每艘帆船都載有約一個蘇軍步兵連。同日稍晚,芬蘭船隻又接到命令前往薩雷馬島,德軍已從穆胡島撤退至此。1944年10月5日,兩支蘇軍分遣隊及旅團被運送至薩雷馬島上的Triigi村和Taaliku村。[6]
1945年11月7日,最後的雙桅帆船及摩托艇回到了芬蘭。50艘雙桅帆船中9艘因大浪沉沒,另有7艘在戰火中被擊沉,共損失16艘。還有1艘帆船Greta I號於10月4-5日在前往奧斯穆斯島的途中失蹤。10月16日德軍潛艇U-481擊沉帆船Endla號、Dan號及Maria號。10月25日潛艇U-958以魚雷擊沉了帆船Linnea號。8名芬蘭士兵在整個行動中犧牲。其餘的德軍攻擊並未成功。50艘摩托艇共損失22艘,但並未有人員損失。阿爾霍分遣隊於1944年11月2日返回至芬蘭的漢科,結束了他們的使命。[7]
晚至1945年,奧斯穆斯島附近海域仍有德國海軍活動。1945年2月4日,德軍潛艇U-745[8] 為水雷炸沉,1945年2月19日,U-676[9]亦為水雷所炸沉。[10]
在蘇聯時期,該島為蘇聯海軍所利用。原本計劃在此安置一個1200人的單位,但該單位似乎已於1947年被解散,故而之後該島上僅駐紮最多40人的海軍單位。[4]
愛沙尼亞獨立後,島上駐軍於1993年撤出,留下不少軍事建築遺蹟。自蘇軍撤出後,奧斯穆斯島上一直未有居民,直至2001年首次有2人上駐該島。
1996年成立了奧斯穆斯島風景保護區,以保護該島上的地質結構、植被群及鳥類群系。[2]
-
MB-2-180加農炮之遺蹟
-
哨所
-
舊軍事遺蹟
-
奧斯穆斯燈塔
-
船隻遺骸
-
港區建築
地理及地質
編輯奧斯穆斯島是愛沙尼亞第14大島。長4.6km,寬1.3km,最長軸線在西北-東南方向。該島坐落於芬蘭灣口,漢科-奧斯穆斯連線被認為是芬蘭灣的邊界。島上海拔最高處為8m。[11]
島上有一半徑8km的隕石坑,稱為紐古朗撞擊坑(Neugrund crater)。島上的巨型片麻岩及角礫岩均為該次隕石撞擊形成。
1976年在奧斯穆斯島附近發生了愛沙尼亞記錄上最大的地震,為黎克特制4.7級。[4][12]地震導致了島上一些懸崖坍塌及數棟建築損毀。震中在該島的東北方5-7km處,震源深度10-13km。[12]
-
薹草屬植物
-
當地風景
-
露營地
-
島東北岸
旅遊
編輯奧斯穆斯島作為旅遊地點於2002年開始被人注意,當年由2000遊客訪問。[13]自後每年夏季都有3000餘人訪問該島。[14]
參考文獻
編輯- ^ Population of Noarootsi Parish by village. Noarootsi Parish. [3 June 2009]. (原始內容 (XLS)存檔於2011年5月27日).
- ^ 2.0 2.1 2.2 Osmussaar Landscape Protection Area (PDF). State Nature Conservation Centre. [27 May 2009].[永久失效連結]
- ^ 3.0 3.1 3.2 Peil, Tiina. Settlement history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on Osmussaar. Estonia Maritima. 1999, (4): 5–38 [2009-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6).
- ^ 4.0 4.1 4.2 Osmussaar : loodus, asustus. Noarootsi: Osmussaare maastikukaitseala. 2002: 48 (愛沙尼亞語).
- ^ 存档副本. [2011-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7).
- ^ 存档副本. [2021-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Keskinen, Kalevi; Mäntykoski, Jorma (編). The Finnish Navy At War in 1939-1945 (Suomen Laivasto Sodassa 1939-1945). Espoo: Tietoteos Ky. 1991: 233 [2016-11-27]. ISBN 951-8919-05-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 ^ Helgason, Guðmundur. List of all U-boats, U-745. uboat.net: u745.htm. [2011-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 ^ Helgason, Guðmundur. List of all U-boats, U-676. uboat.net: u676.htm. [2011-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 ^ Keskinen, Kalevi; Mäntykoski, Jorma (編). The Finnish Navy At War in 1939-1945 (Suomen Laivasto Sodassa 1939-1945). Espoo: Tietoteos Ky. 1991: 153 [2016-11-27]. ISBN 951-8919-05-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 ^ Northwest Estonian Klint. Estonian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4 June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1月29日).
- ^ 12.0 12.1 Raukas, Anto; Teedumäe, Aada (編).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Estonia. Tallinn: Estonian Academy Publishers. 1997: 436 [2016-11-27]. ISBN 9985-50-18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1).
- ^ Osmussaare maastikukaitseala kaitsekorralduskava 2004-2008 (Protection plan of Osmussaar Landscape Reserve 2004-2008) (PDF). 2003 [4 June 20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1-01) (愛沙尼亞語).
- ^ Karnau, Andrus. Osmussaarlaste järglased tahavad talumaid tagasi. Postimees. 12 January 2006 [4 June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5月26日) (愛沙尼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