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反
子反(前7世紀?—前575年),羋姓,名側,字子反,即公子側,春秋時期楚國的司馬,楚穆王之子,楚莊王的兄弟。
子反 | |
---|---|
字 | 子反 |
本名 | 姓:羋 名:側 |
國籍 | 楚國 |
活躍時期 | 春秋時期 |
知名於 | 楚國司馬 |
父母 | 父:楚穆王 |
前598年,他跟隨楚莊王攻打陳國,俘獲夏姬。楚莊王想納夏姬為妾,被巫臣勸阻。子反也想娶夏姬,巫臣說:「是不祥人也!是夭子蠻,殺御叔,弒靈侯,戮夏南,出孔、儀,喪陳國,何不祥如是?人生實難,其有不獲死乎?天下多美婦人,何必是?」楚莊王把夏姬給了連尹襄老。[1]
前597年,子反率領右軍參加邲之戰,大敗晉國。[2]前594年,楚莊王圍攻宋國。宋國不堪圍城之苦,右師華元為保全臉面,趁夜入子反之營。使子反答應後撤三十里,宋國再與楚國講和。之後,子反告知楚莊王,楚莊王答應,盟誓稱:「我無爾詐,爾無我虞。」[3]
前589年,巫臣攜夏姬逃到晉國,子反建議楚共王給晉國送禮,讓晉不重用巫臣,楚共王沒有答應。[4] 子反與令尹子重殺死了巫臣的族人和清尹弗忌、連尹襄老的兒子黑要。子反得到了清尹弗忌、黑要的家產。[5]
前587年,晉攻鄭,子反率軍救鄭。鄭國、許國對子反告對方的狀。子反讓他們向楚王訴苦,自己是判斷不出兩國的對錯。[6]前584年,巫臣為報滅門之仇,建議晉國聯合吳國。使子反、子重一年七次疲於奔命。[7]
前579年,宋國華元促成了晉、楚兩國的結盟。[8]晉郤至到楚國訪問,楚國用金鐘之樂接待。郤至不敢入內,子反問他緣故,他說如果上天降福,兩國國君相見,那會用什麼禮節。子反卻說,兩國國君見面,只會(在戰場上)用一枝箭招待,怎麼會演奏音樂。[9]郤至回去把子反的話告訴范文子。文子說:「用一枝箭招待,特別無禮,無禮必食言,楚國必將背此盟約而與晉國相戰。」[10]
前576年,楚國要北伐,子囊認為剛剛與晉國緩和,不該大舉征討,子反不聽。[11]前575年,晉楚鄢陵之戰爆發,楚共王被魏錡射瞎一隻眼。子反想整頓再戰,晉軍放楚國俘虜回來,瓦解了軍心。楚共王想撤退,與子反商量,子反喝了谷陽給他的酒,沉醉不起。於是,楚共王撤軍。到了瑕地,楚共王派人對子反說,這是國君的過錯。子反懊悔不已,子重暗示子反自殺謝罪,子反自殺。楚共王聽說後,派人勸阻,沒來得及。[12]
參考文獻
編輯- ^ 《春秋左氏傳·成公二年》
- ^ 《春秋左氏傳·宣公十二年》:子北師次於郔,沈尹將中軍,子重將左,子反將右,將飲馬於河而歸。
- ^ 《春秋左氏傳·宣公十五年》: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従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子反懼,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華元為質。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 ^ 《春秋左氏傳·成公二年》:晉人使為邢大夫。子反請以重幣錮之,王曰:「止!其自為謀也,則過矣。其為吾先君謀也,則忠。忠,社稷之固也,所蓋多矣。且彼若能利國家,雖重幣,晉將可乎?若無益於晉,晉將棄之,何勞錮焉。」
- ^ 《春秋左氏傳·成公七年》:子反欲取夏姬,巫臣止之,遂取以行,子反亦怨之。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殺巫臣之族子閻、子蕩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子重取子閻之室,使沈尹與王子罷分子蕩之室,子反取黑要與清尹之室。
- ^ 《春秋左氏傳·成公四年》:楚子反救鄭,鄭伯與許男訟焉。皇戌攝鄭伯之辭,子反不能決也,曰:「君若辱在寡君,寡君與其二三臣共聽兩君之所欲,成其可知也。不然,側不足以知二國之成。」
- ^ 《春秋左氏傳·成公七年》:巫臣請使於吳,晉侯許之。吳子壽夢說之。乃通吳於晉。以兩之一卒適吳,舍偏兩之一焉。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楚。置其子狐庸焉,使為行人於吳。吳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馬陵之會,吳入州來。子重自鄭奔命。子重、子反於是乎一歲七奔命。
- ^ 《春秋左氏傳·成公十二年》:宋華元克合晉、楚之成。
- ^ 《春秋左氏傳·成公十二年》:子反曰:「如天之福,兩君相見,無亦唯是一矢以相加遺,焉用樂?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 《春秋左氏傳·成公十二年》:歸,以語范文子。文子曰:「無禮必食言,吾死無日矣夫!」
- ^ 《春秋左氏傳·成公十五年》:楚將北師。子囊曰:「新與晉盟而背之,無乃不可乎?」子反曰:「敵利則進,何盟之有?」
- ^ 《春秋左氏傳·成公十六年》:乃逸楚囚。王聞之,召子反謀。谷陽豎獻飲於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見。王曰:「天敗楚也夫!余不可以待。」乃宵遁。……楚師還,及瑕,王使謂子反曰:「先大夫之覆師徒者,君不在。子無以為過,不穀之罪也。」子反再拜稽首曰:「君賜臣死,死且不朽。臣之卒實奔,臣之罪也。」子重複謂子反曰:「初隕師徒者,而亦聞之矣!盍圖之?」對曰:「雖微先大夫有之,大夫命側,側敢不義?側亡君師,敢忘其死。」王使止之,弗及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