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歷史是中國新疆巴里坤地區的歷史。

區劃史

編輯
  • 漢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設蒲類將軍,聯合烏孫匈奴
  •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設西域都護府,伊吾盧和蒲類國歸西域都護府管轄。
  • 東漢永平十六年(73年)置宜禾都尉,魏晉因之。
  • 東晉咸和二年(327年),前涼張駿攻取伊吾。伊吾劃屬敦煌郡治理。
  • 北涼玄始十二年(423年)四月,西涼殘部唐契、唐和兄弟二人擁立李寶為伊吾王,建立後西涼
  • 北魏太安二年(456年),敦煌鎮將尉眷率兵攻佔伊吾。
  •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置伊吾郡
  • 大業四年(608年),煬帝派裴炬和將軍薛世雄率軍屯駐伊吾。
  • 隋大業六年(610年)置伊吾郡。
  • 貞觀四年(630年)置西伊州,轄伊吾(今哈密)、柔遠(今沁城)、納職(今四堡)三縣。
  • 貞觀六年(632年)改稱伊州。
  • 貞觀十四年(640年)建蒲類縣,屬伊州
  • 景龍元年(707年)蒲類屬伊州管轄。
  • 景龍四年(710年),派伊吾軍3000人在甘露川築城(今大河古城,位於巴里坤大河鎮東頭渠村)。
  • 天寶元年(742年)改為伊吾郡。
  • 乾元元年(758年)復稱伊州,隸隴右道
  • 廣德二年(764),伊吾被吐蕃佔領。
  • 1124年,伊州、蒲類歸屬西遼
  •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哈密內附。
  •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改巴爾庫勒為巴里坤。
  • 雍正九年(1731年),置安西同知,隸屬甘肅布政使。
  •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巴里坤直隸廳,在巴里坤設領隊大臣。
  •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巴里坤設置提督府。
  •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改為巴里坤鎮標。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設鎮西府,又設巴里坤道,府下轄宜禾、奇台兩縣,府治在宜禾,屬甘肅省和烏魯木齊都統共同管轄。
  •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巴里坤道移駐迪化,改稱鎮迪道。
  • 咸豐三年(1853年),改鎮西府為鎮西直隸廳,隸屬鎮迪道。
  • 咸豐五年(1855年),裁府改設鎮西直隸廳,宜禾縣入廳治,奇台縣劃歸迪化。
  • 民國二年(1913年),撤廳設鎮西縣。
  •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劃歸哈密行政區。
  • 1954年年初,恢復巴里坤縣名,後成立巴里坤哈薩克自治區,隸屬於哈密縣。
  • 1955年,改巴里坤哈薩克自治區為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 2001年10月,撤銷奎蘇鄉建制,設奎蘇鎮
  • 2001年12月28日,撤銷大河鄉建制,設大河鎮

政治史

編輯
  • 漢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漢宣帝派趙充國為蒲類將軍。
  • 東晉咸和二年(327年),伊吾劃屬敦煌郡治理,索孚為伊吾都尉。
  •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廷派員到哈密按蒙古王公例編制旗隊,劃為鑲紅旗,委任官佐。
  • 1981年6月24日,首次縣、鄉鎮兩級人民代表選舉開始,至8月14日,選出鄉鎮代表253人,縣人民代表150人。
  • 1981年8月17~26日,政協第五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第五屆委員會主席馮元德,副主席王忠民、沙漢·奴爾塔扎、考奎·吐爾遜拜、艾尼爾漢·蘇魯。
  • 1981年8月18~24日,巴里坤縣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撤銷縣革委會,選舉賽明·台卡為人大常委會主任、克里木江·努爾薩帕當選為縣長。
  • 1984年7月,平反1958年修青年渠和1959年4個「反革命暴亂集團」錯案。
  • 1984年7月8~15日,政協第六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賽明·台卡為委員會主席。
  • 1984年7月9~15日,巴里坤縣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木哈買提江·達吾提為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熱里傑甫·別爾阿勒為縣長。
  • 1984年12月,全縣農牧區政、社分離,召開鄉鎮人民代表大會。
  • 1987年7月27~29日,巴里坤縣政協第七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木哈買提江·達吾提為委員會主席。
  • 1987年7月27~31日,巴里坤縣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吐爾遜·喬太為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熱里傑甫·別爾阿勒為縣長。
  • 1987年8月,廖邦清接替調至哈密行署工作的王禎任縣委書記。
  • 1990年3月24~27日,政協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第八屆委員會一次會議召開,選舉賽提哈吉·卡貝都拉為委員會主席。
  • 1990年3月25~29日,巴里坤縣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選舉托乎提買買提·艾里木汗為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吐爾遜·喬太為縣長。
  • 1992年1月11~13日,中共巴里坤縣第七次黨代會召開,選舉潘寶生為縣委書記。
  • 1993年2月21~25日,政協第九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沙德胡魯·畢拉力為第九屆委員會主席。
  • 1993年2月23~26日 巴里坤縣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選舉托乎提買買提·艾里木汗為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吐爾遜·喬太為縣長。
  • 1995年3月5日,全縣12個鄉鎮黨委換屆選舉工作結束,共選出52名黨委委員,其中少數民族20人、女性2人。
  • 1996年9月12日,魏天哲被任命為縣委書記,潘寶生調至哈密地區工作。
  • 1997年1月6~8日,中共巴里坤縣第八次黨代會選舉魏天哲為縣委書記。
  • 1998年1月2~5日,政協第十屆委員會一次會議選舉沙德胡魯·畢拉力為委員會主席。
  • 1998年1月5~8日,巴里坤縣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選舉托乎提買買提·艾里木汗為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努爾恰里甫·恰開為縣長。
  • 2001年6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胡錦濤到巴里坤縣山南開發區視察工作。
  • 2001年9月12~14日,中共巴里坤縣第九次黨代會選舉於忠良為縣委書記。
  • 2002年12月27~29日,巴里坤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選舉委員會主席托漢·馬依夏義。
  • 2002年12月28~30日,巴里坤縣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選舉巴喬·哈米提為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努爾恰里甫·恰開為縣長。
  • 2005年12月,王健全接替於忠良任縣委書記。
  • 2006年7月19日,中共巴里坤縣第十次黨代會選舉王健全為縣委書記。
  • 2007年11月22~24日,政協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木哈馬旦·勿交拜為委員會主席。
  • 2007年11月22~25日,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哈斯木漢·木巴拉克為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斯德克·蘇里堂別克為縣長。
  • 2008年10月7日,陳毅士被任命為巴里坤縣委書記。
  • 2009年3月14日,哈密地委任命葉爾江·胡斯滿為縣委副書記、縣長。
  • 2010年1月20日,巴里坤縣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選舉葉爾江·胡斯滿為縣長。

社會史

編輯
  • 雍正七年(1729年),修巴里坤漢城。
  •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巴里坤再築兵城,號會寧城。
  • 同治十三年(1874年),左宗棠經略西域,大批陝西、甘肅民眾遷入鎮西,鎮西逐漸成為軍事重鎮。
  • 1982年7月1日,中國第三次人口普查在巴里坤縣結束。截至6月30日,縣境內常住人口98622人,其中女性48333人。
  • 1989年12月,制定《少數民族計劃生育若干問題的規定》,城市戶口的夫婦不准生第4個,農村戶口經批准可生第4個。
  • 1991年4月4日,縣政府作出《巴里坤漢族居民計劃生育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
  • 1993年2月,巴里坤縣運輸公司開通巴里坤至烏魯木齊的客運班車。
  • 1997年10月13日,巴里坤縣為期3年的改水工程全部完成,邊遠農牧區世代飲用澇壩水的歷史結束。
  • 1999年6月25日,哈密地區6個政府部門為巴里坤縣捐贈價值4.3萬元的城市衛生設施。吐哈油田投入扶貧資金145萬元,在奎蘇鄉二十里村鋪設噴灌管線。
  • 1999年8月24日,總投資2598萬元的巴里坤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啟動。
  • 1999年12月,巴里坤縣被自治區政府評為農機技術推廣先進縣。
  • 2000年5月18日,由廣東省投資255萬元援建的巴里坤縣人民醫院廣東樓動工。
  • 2001年6月,巴里坤縣實現客運班車村村通,客運通車里程549千米,有15條客運線路。
  • 2001年11月28日,巴里坤縣獲自治區雙擁模範縣稱號。
  • 2002年4月27日,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巴木(巴里坤—木壘)公路動工,系國家二級公路、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哈密—巴里坤—木壘—烏魯木齊公路路段。
  • 2002年9月,新疆生物地理研究所考察巴里坤湖泊濕地,編制《巴里坤濕地生態功能保護項目建議書》《巴里坤濕地及環境污染綜合治理項目》。
  • 2003年5月10日,巴里坤縣投入400萬元,長1.75千米,寬12米的湖濱路開工建設。
  • 2003年6~10月,投入50萬元對西城門進行維修,搬遷保護區內的住戶46家,調整和停種耕地9.33公頃。
  • 2004年9月,巴里坤濕地納入國際濕地名錄。
  • 2008年5月10日,下澇壩鄉至大紅柳峽鄉67千米通達公路續建工程動工。
  • 2008年5月20日,博爾羌吉鎮至薩爾喬克鄉37千米重點農村公路動工。
  • 2008年5月26日,三塘湖鄉至牛圈湖69.8千米重點農村公路動工。
  • 2008年6月23日,巴里坤縣城北門至花園鄉公路及縣道105線大橋動工。
  • 2009年3月5日,縣政府召開環保工作會議,縣長與15個相關部門簽訂《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
  • 2009年4月10日,奎蘇鎮奎蘇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巴里坤濕地污染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項目、薩爾喬克鄉天然草場生態修復項目開始實施。
  • 2009年6月20日,新建的1200公頃高效節水滴灌工程全部完工。
  • 2010年9月2日,由中石油新捷燃氣公司建設的巴里坤縣天然氣工程啟動。

文教史

編輯
  • 1982年2月6日,奎蘇公社南灣大隊發現3000年前的古墓群。
  • 1982年5月,在松樹塘發現東漢任尚碑
  • 1980年5月,成立《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概況》編委會。
  • 1981年5月1日,巴里坤縣影劇院落成。
  • 1981年9月15~21日,中國第二屆駱駝育種會議在巴里坤召開。
  • 1982年9月,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民族中學成立。
  • 1982年11月,巴里坤縣無線電轉播台落成。
  • 1983年7月11日,縣政府成立《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誌》編纂委員會,縣長克里木江·努爾薩帕任主任。
  • 1983年11月20日,縣獸醫站獸醫師姚曉崇的野外人工授精科研成果經自治區、哈密地區畜牧獸醫站等部門鑑定通過。
  • 1984年2月15日,投資58萬元建設巴里坤電視錄轉台。
  • 1984年8月,《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概況》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12萬字,為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一。
  • 1985年3月,開始編撰《巴里坤地名圖志》。
  • 1989年3月,《巴里坤地名圖志》編寫完成並出版發行。
  • 1990年12月9日,南灣古墓葬、蘭州灣子石結構建築遺址被列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 1993年3月,《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誌》出版發行,9月在中國首次地方志評比中獲優秀成果二等獎。
  • 1995年12月初,海子沿鄉的巴里坤首個絨山羊良種選育場完成1430隻母山羊的人工授精工作,受精率60%。
  • 1997年10月24日,巴里坤縣山南牙吾龍扶貧開發區學校舉行落成典禮。
  • 1999年2月5日,在新疆醫學院肝膽、血管專家的協助下,縣醫院首次成功完成肝葉切除手術。
  • 1999年8月6日,巴里坤縣蘭州灣子遺址、漢城遺址、滿城遺址、仙姑廟遺址和地藏寺遺址被列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 1999年11月5日,巴里坤縣通過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評估驗收。
  • 2000年7月,完成地藏寺內的涼亭、東西廂房,仙姑廟內過亭、日光樓、月光樓、照壁等維修工程。
  • 2001年7月,大河古城被列為中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2002年1月9日,縣長努爾恰里甫·恰開公佈《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境內文物保護管理暫行辦法》。
  • 2002年5月3日,牙吾龍扶貧搬遷開發區由廣東省湛江市捐資50萬元、巴里坤縣配套投資25萬元改擴建而成的廣東湛江小學舉行落成。
  • 2002年8月,西北大學的勘測調查認為縣境內岳公台至西黑溝存在一規模巨大的古遺址群,有古建築基址11組100多座、墓葬200餘座、岩畫1000多幅。
  • 2003年1月5~12日,巴里坤縣境內脊椎動物化石經自治區文物管理局礦產研究所鑑定為距今1.3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同月巴里坤縣被國家文化部授予首批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稱號。
  • 2004年4月20日,王善桂家古民宅、怪石山莊景區分別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級旅遊A、AA級景點。
  • 2004年6月,《中國共產黨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簡史》出版,全書19萬字,為中共新疆地方史叢書之一。
  • 2004年6~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學考古系對東黑溝遺址中石築高台1座,石圍居址2座,中小型墓葬9座進行發掘,確認其為一處規模較大、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游牧文化大型聚落遺址。
  • 2005年4月14日,蘭州灣子遺址的岩畫中發現新疆岩畫中極其少見的龍圖案。
  • 2005年7~9月,西北大學考古系對東黑溝遺址進行較全面的調查和測繪。
  • 2006年7月3日,自治區政府授予巴里坤縣城自治區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 2007年3月29日,巴里坤小曲子,巴里坤民間故事,巴里坤抬閣、腦閣,巴里坤漢族節日民俗,巴里坤哈薩克族動物舞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列入自治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2007年6月19日,巴里坤草原上哈薩克族的「熊舞」入選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2007年7月,巴里坤縣農機局研製出的薯類起壟種植鎮壓總成技術設備成功申請國家專利。
  • 2008年4月11日,東黑溝遺址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2008年11月,巴里坤古城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2010年4月20日,河南援建的首個項目西黑溝望海水庫開工,設計庫容625萬立方米。
  • 2010年7月18日,巴里坤古城景區正式開業。

經濟史

編輯
  • 1983年12月6日,縣委通過《推行牧業大包幹生產責任制的意見》。
  • 1985年7月23~28日,恢復傳統的農曆六月六物資交流會。
  • 1985年10月,輕工修造廠生產出容量為4噸和5噸的硫化鹼蒸發鍋。
  • 1986年4~6月,薩爾喬克區黃土場完成3300公頃草料基地配套建設規劃,同時播種飼料266.67公頃,植樹1.87萬株,混播苜蓿240公頃。
  • 1986年6月,巴里坤縣在莫欽烏拉山南坡飛機播種老芒麥牧草1766.67公頃。
  • 1987年5月27日,在全縣國營企業全面實行廠長、經理任期目標責任制和任期終結審計制。
  • 1987年7月底,自治區化工總公司和陝西省化工地質隊探明巴里坤湖芒硝儲量5224萬噸。
  • 1987年8月20日,巴里坤縣農技站申報的春小麥新品種系「1-16(白)」定名為「巴里坤小麥1號」(簡稱巴麥1號)。
  • 1987年10月3日,縣委作出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決定,凡行政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沒有私房而住公有住宅者,將原有公房作價賣給個人。
  • 1989年9月6日,年產30萬噸芒硝機械化開採工程動工。
  • 1988年12月24日,全長7.05千米的八牆子鄉大熊溝截潛引水管道工程竣工,管道流量0.5立方米/秒,灌溉200公頃農田和466.67公頃飼料基地,解決1萬頭牲畜的飲水問題。
  • 1991年9年30日,年產30萬噸的芒硝機械化開採工程竣工投產。
  • 1991年11月,老爺廟口岸正式開通邊境商業貿易。
  • 1991年12月25日,投資1287萬元、年產原煤9萬噸的巴里坤煤礦混合斜井竣工投產。
  • 1992年4月,林管站將薩爾喬克鄉的阿什哈拉山周圍800平方千米闢為狩獵場,開放陶賴泉、黃泉、小青山3個狩獵點。
  • 1992年6~7月,人工造巢吸引4萬多隻粉紅椋鳥控制蝗區面積6700公頃。
  • 1994年8月1日,設計年煉油3000噸的三塘湖聯合小煉油廠建成投產。
  • 1996年1月,在全縣推廣草場長期有償分戶承包責任制。
  • 1996年3月6日,世界銀行提供1996~2000年無息貸款60萬美元,用於發展教育事業。
  • 1996年12月10日,自治區政府批准巴里坤為牧業縣。
  • 1997年1997年9月1日,巴里坤縣首家改制試點單位二輕服裝廠實行職工全員買斷。
  • 1997年9月28日,由軍馬場所建的哈密二電廠二期擴建配套工程山北輸變電工程完工並開始運行。
  • 1997年11月20日,三塘湖石油勘探項目在牛圈湖侏羅系探測出石油控制儲量2000萬噸,牛圈湖二疊系試出3個層出油。
  • 1999年3月18日,縣化工廠破產,以65萬元被拍賣。
  • 2000年7月9日,烏溝水庫開工建設,總投資2260萬元,設計庫容250萬立方米。
  • 2000年8月10日,出台《關於發展家庭式農(牧)場實施意見》,鼓勵家庭農牧場經營,經營權30年不變。
  • 2006年4月6日,三塘湖鄉東北約95千米處發現一面積約120平方千米的大型瑪瑙山群。
  • 2006年4月12日,巴里坤山南開發區5萬頭生豬養殖擴建項目啟動。
  • 2006年3月28日,巴里坤縣鹽化工工業園區一期工程動工。
  • 2006年7月26日,奎蘇鎮的新疆哈密俊業制麥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 2007年12月3日,日處理礦石200噸的宏泰礦業有限公司黃金選礦廠建成投產。
  • 2009年9月24日,華能巴里坤三塘湖風電廠49.5兆瓦一期建設項目、新疆銀鑫礦業投資有限公司巴里坤黑眼泉煤礦120萬噸煤礦項目開工。
  • 2010年7月7日,華能三塘湖49.5兆瓦二期風電場建設項目開工。

災害史

編輯
  • 1980年10月8日,奎蘇公社煤礦發生瓦斯爆炸,造成17人死亡。
  • 1985年6~7月,治蝗站牧雞滅蝗,共投放雞9900隻,防治面積0.67萬公頃。
  • 1985年7月4日,花園鄉花莊子村突降冰雹,毀農田71.73公頃,其中38.47公頃絕收,57戶農民受災。
  • 1985年7月5日,博爾羌吉戈壁降暴雨,縣化工廠的生產設施及原料被沖毀,直接經濟損失29萬元。
  • 1988年4月29日,奎蘇鄉柳條河突發融雪性洪災,毀柳條河水庫引水幹渠1千米及配套水利設施,淹沒已播麥田133.33公頃,造成經濟損失14.4萬元。
  • 1988年7月24日,奎蘇鄉至石人子鄉一帶降暴雨,山洪沖毀烏溝、小溝、奎蘇溝、石人子東溝17.6千米渠道、6座橋、119間農舍、166.67公頃麥田,淹死牛馬羊500餘頭,造成經濟損失107.6萬元。
  • 1989年11月9日,縣煤礦21號井發生煤塵爆炸,造成17名工人遇難。
  • 1991年4~6月,巴里坤縣發生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乾旱和蝗災,播種面積僅完成74%,旱災面積1萬公頃,蝗災面積3.33萬公頃,絕收面積1500公頃。
  • 1994年6月,雷暴天氣造成的洪水沖毀各類防滲渠道3855米,沖走土石5000立方米,淹沒農田25.6公頃,75台農用變壓器遭雷擊損壞,直接經濟損失55萬元。
  • 1995年7月19日,巴里坤縣突降暴雨,降雨量64.3毫米,沖毀部分農田水利設施及部分住房,沖走大量牛羊,直接經濟損失600多萬元。
  • 1996年4月16日,下澇壩水庫被洪水沖毀,直接經濟損失55.88萬元。
  • 1996年7月26~28日,縣境內連降暴雨,縣城累計降水69.6毫米,最大洪峰流量136立方米/秒,全縣2.44萬人受災,600多間住房倒塌,直接經濟損失8332.9萬元。
  • 1996年8月30日,大風和雨雪造成3189.13公頃農作物受災,小麥減產397萬千克,豌豆減產3.3萬千克、大麥減產6.6萬千克,馬鈴薯減產375萬千克,10公頃油菜絕收,1511隻羊和52頭大畜凍死。
  • 1997年6月25日~26日,全縣普降大到暴雨,主要山溝暴發洪水,小麥受災320公頃,瓜田受災20公頃,沖毀渠道7千米、道路15千米、草場33.33公頃,淹死牲畜135隻,直接經濟損失626.49萬元。
  • 1998年4月18日,巴里坤縣遭受特大沙塵暴襲擊,造成經濟損失1084萬元。
  • 2000年3月26~28日,特大洪水襲擊大河鄉、奎蘇鄉和海子沿鄉,沖毀幹渠8米、防滲渠21.5千米、道路8.8千米、橋涵19座、閘門12座、農家圍牆699米,受淹農田321公頃、房屋117間。
  • 2000年6月,三塘湖、大紅柳峽、下澇壩等地發生大面積春尺蠖蟲害,蟲害面積佔全縣林地面積的75%。
  • 2001年8月,巴里坤遭遇大旱災,全縣6000公頃農田受災,其中近1333.33公頃絕收,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
  • 2005年8月28日,奎蘇鎮奎蘇村遭受洪水襲擊,95間民房倒塌,168間民房受損,13.3公頃農田被毀,直接經濟損失491萬元。
  • 2006年2月6日,縣境內連降大雪,最低氣溫降至零下34℃,西山牧區平均雪深40厘米,山區達到60~80厘米,草場受災面積21.33萬公頃,受災牲畜25.89萬頭,受災牧民9 224人。
  • 2006年6月26日,巴里坤縣首次發生葉甲蟲害。
  • 2010年1月19日,巴里坤降大雪,西山牧區積雪60~80厘米,造成1 631頭只牲畜傷亡,直接經濟損失100餘萬元。
  • 2010年5月1日,奎蘇鎮暴發融雪性洪水,造成柳條河水庫入水口決堤,經過兩晝夜搶險險情解除。
  • 2010年6月21日,三塘湖鄉突降暴雨,降水量達到26.8毫米,局部地區達到40~50毫米,並伴有冰雹。受災人口200多戶800多人,經濟損失700多萬元。
  • 2010年9月4日,奎蘇鎮突降大雪,未收割的農作物被雪覆蓋大片倒伏,全鎮農作物受災面積6 433.33公頃,大麥、小麥、馬鈴薯等受災嚴重。
  • 2004年6月,大河鎮、大紅柳峽鄉昌家莊子、下澇壩鄉吳昌溝、八牆子鄉、石人子鄉大泉灣村507頭牲畜感染口蹄疫。
  • 2004年8月,三塘湖鄉遭洪水,造成81戶農民的房屋和93.3公頃哈密瓜受災,經濟損失689萬元。

參考文獻

編輯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概況.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4. 
  • 鄭成加. 哈密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編. 哈密地区志. 烏魯木齊: 新疆大學出版社. 1997. ISBN 7-5631-0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