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渠門之戰
廣渠門之戰是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十一月二十日明朝與後金在明朝的首都北京廣渠門下爆發的一場戰爭,明軍在袁崇煥的指揮下,經過數小時的血戰,成功擊退了後金軍。
皇太極率大軍設立營地在北京城北,分為兩翼。偵察兵報告皇太極,明軍正集結在德勝門等地。皇太極率領右翼的軍隊前進。另外得到報告稱東南邊也有明軍袁崇煥部隊集結,皇太極遂派遣左翼軍隊前去攻擊。[1][2]
《崇禎實錄》記:「袁崇煥令都司戴承恩擇地廣渠門,祖大壽陣於南,王承胤等陣西北,崇煥公陣於西待戰。午刻,有騎兵突東南,力戰稍卻,承胤竟徙陣南避。游擊劉應國,羅景榮,千總竇浚等帥兵追虜至運河。虜酋精騎多冰陷,所傷千計。京兵亦傷失數百人」。
戰役過程
編輯當天,袁崇煥、祖大壽率騎兵在廣渠門外,有九千騎兵,以及一些步兵隊伍。[3][4]袁崇煥傳令,令祖大壽在右翼埋伏於南面森林,王承胤在左翼北面,袁崇煥親自帶中路軍,遼軍結成「品」字形陣,闕東面以待。
後金軍發動攻擊,莽古爾泰先派出第一批先鋒,攻擊袁崇煥中路軍,爆發激烈戰鬥。隨即後金軍大隊開始攻擊,由將領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豪格帶隊進攻。
豪格先攻擊遼軍左翼,而左翼南下匯合中路軍,形成大陣。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帶隊從中路進攻遼軍大陣。
此時後金軍大批隊伍擁擠在遼軍大陣正面東方,則遼軍左翼北方只有豪格隊伍。
袁崇煥率領將士,英勇抵禦,奮力鏖戰。袁崇煥被箭矢射中,但因身穿重甲沒被射穿。後金軍有精銳隊伍突襲到袁崇煥旗幟大纛前。而遼軍將領袁升高,帶隊擊敗後金軍精銳隊伍,成功保護袁崇煥旗幟大纛。
有些後金軍隊伍見到戰況慘烈,開始退縮。[5]
戰至最熾熱階段,遼軍右翼祖大壽,從南面森林突出襲擊正面後金軍,目標要與遼軍大陣一起夾擊後金軍隊伍。
後金軍將領莽古爾泰、多鐸,帶隊壓陣後方,見此情形立刻派第一批隊伍截擊祖大壽右翼,但是右翼擊退後金軍這批攔截隊伍,並成功匯合遼軍大陣,前後夾擊正面的後金軍大隊伍。
莽古爾泰此時集結全部壓陣隊伍,繼續突擊右翼祖大壽,並接應後金軍大隊伍撤退。[6]期間遼軍左翼的豪格隊伍沒得到接應,於是遼軍包圍絞殺豪格隊伍,豪格苦戰許久,後金軍才派隊伍到左翼接應豪格撤退。[7]
後金軍且戰且退,遼軍追殺發起多次衝擊,一直追殺到運河邊。[8]
戰鬥從中午打到下午,遼軍傷亡大約數百,在夜晚打掃戰場完畢才返回營地。[9] 祖大壽和袁崇煥的盔甲,都被箭矢射中,有輕傷。[10]
戰後結算
編輯戰鬥當天早晨,袁崇煥察覺士兵和戰馬都疲勞饑渴,已經連續三天了,於是派遣親信旗鼓官傳遞奏疏,請求城內速發糧草給遼軍。[11][12][13]戰鬥結束後,遼軍終於收到了一批糧食,有酒肉麥餅。袁崇煥將食物分發士兵,並拿着食物撫慰傷員。[14]此時傷兵都在城外營地,餐霜宿露,無法入城休息。[15]
依據後金記載,八旗軍傷亡頗多:圖魯什,與護軍同攻,鑲黃旗護軍二人陣亡,攜其屍歸。 伊爾登,被射傷七處,重傷二處。色勒,鎖骨被射斷。 哈寧阿,手被砍一處,箭傷一處,盔傷四處,甲袖刀傷二處,馬刀傷二處。 鄂羅色臣,手傷一處,馬傷一處。烏賴,進擊負傷。 布顏圖,率先進擊,手被錘擊。[16][17]
此戰後金軍的蒙古僕從軍潰敗。[18]一名蒙古人將領,索諾木,陣亡了。[19]
皇太極處罰一批八旗軍官,包括康古禮、章京郎球、韓岱等將領的退縮行為,剝奪職務並罰款贖罪,並對一個總兵官剝奪牛錄人口給其弟。 對於蒙古僕從軍則嚴重懲罰,要求必須繳納大量財寶贖罪。皇太極又下令,犒賞迎戰有功的將領。有罪將領的罰款財寶一半,分給有功的將領士兵。[20]
參考資料
編輯- ^ 《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五,天聰三年十一月:「辛丑。大軍起行。逼燕京。 上統大軍。營於城北土城關之東。兩翼兵營於東北。哨兵馳告。明大同總兵滿桂、宣府總兵侯世祿等。以兵來援。俱至德勝門。 上遂率右翼大貝勒代善、貝勒濟爾哈朗、岳託、杜度、薩哈廉等。領白甲護軍。及蒙古兵前進。哨兵又告。瞭見東南隅有寧遠巡撫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等。以兵來援。 上遣愛巴禮、索尼、白格、傳令左翼大貝勒莽古爾泰、貝勒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豪格等。領白甲護軍。及蒙古兵迎擊。 上立德勝門外。審視虛實。諭火器營兵。進前發礮火。又諭蒙古兵。及護軍等。俟敵發礮畢。蒙古兵、及紅旗護軍。由西面徑進。正黃旗護軍。從旁衝入。於是兩路進兵攻擊。追至隘口。掩殺之。有遁出者。 上復遣御前兵追擊之。」
- ^ 《滿文老檔》,太宗皇帝第三函第十九冊,天聰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大軍起行,汗營於北京城北土城關東隅,兩翼兵沿東北隅立營。哨兵來告,瞭見 明兵集德勝門等語。汗隊率右翼諸貝勒,領白旗(護)軍及蒙古兵前進。又告瞭見東南隅有明兵集 結。隊遣愛巴里、索尼、白格依傳令。左翼貝勒莽古爾泰、台吉阿巴泰、台吉阿濟格、墨爾根 戴青、額爾克楚虎爾、台吉豪格率白旗(護)軍及蒙古兵前進。遣人察實集德勝門之兵,乃是大同 總兵官滿桂、宣府總兵官侯世祿軍。汗曰:「令我炮手近前發炮火。俟敵官(軍)炮畢,蒙古兵及紅 旗(護)軍由西面進擊,黃旗(護)軍,由側面沖入。」於是,按所授方略,兩路進擊之,填擁於狹隘 處,盡殲之。其遁出者,汗復遣御前兵,盡斬之。」
- ^ 余大成《剖肝錄》卷一:「然煥自薊趨京,兩日夜行三百里。所部馬兵才九千人。廣渠門一戰,挫之。意俟步兵至方合力逐北。而初一日之命下矣。諸廷臣持煥者十之三,而心憫其冤者十之七。時以所坐甚大,且憚於體仁與棟,未敢救。」
- ^ 程本直《磯聲記》卷一:「惟是由薊趨京,兩晝夜疾行三百里,隨行營僅得馬兵九千,步兵不能兼進。以故專俟步兵調到,隨地安營,然後盡力死戰。初二初三計程可至,不期初一日再蒙皇上召對,崇煥奉有拏禁之旨矣!」
- ^ 《滿文老檔》,太宗皇帝第三函第二十冊,天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因總兵官康古里、不與袁都堂軍接戰,論罪。削總兵官職,奪其一牛(錄)諸申,給其弟喀克都里、備御郎球、備御韓岱、亦因此未攻袁都堂兵,削職,奪其俘獲。游擊鄂碩,應擬削其游擊職,因其父功,免削職。」
- ^ 《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五,天聰三年十一月:「辛丑...莽古爾泰等、未率大軍同行。止以護軍、及蒙古兵二千往。見寧遠巡撫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兵二萬。屯沙窩門外。莽古爾泰、分兵為三隊。令纛額眞等、率護軍前進。令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豪格繼進。時敵於右偏。伏兵甚衆。因約我軍入隘口。宜趨右偏。不趨右偏、而由正路入者。罪與避敵同。比入隘口。豪格獨趨右偏。敗其伏兵。追殺至城壕。餘三貝勒不趨右偏。由正路入。擊敗敵兵。亦追殺至城壕。時阿濟格所乘馬被創死。正白旗纛額眞康古禮、未至城壕。止於中途。多鐸、以年幼。與莽古爾泰留後。值明潰卒來犯。兩貝勒追殺之。又有敵兵一隊。距城稍遠、屯樹林內。遂令左翼蒙古各旗往擊。額駙恩格德爾、貝勒巴克、率扎魯特、喀爾喀部落諸貝勒兵。不俟整隊徐行。驟馬而進。與敵兵接戰。遂敗歸。巴克什吳訥格、及外藩扎魯特部落貝勒色本、馬尼、突入迎戰。始擊敗敵兵。「
- ^ 福隆安,《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十七人,物志二十七,索尼傳記:「...三年從征明至燕京明寧逺巡撫袁崇煥等赴援列營於城東南,索尼奉諭傳令左翼迎擊,貝勒豪格先馳入陣,敵兵蹙之矢石如雨,索尼躍馬突入東西衝擊斬殺甚衆,遂㧞貝勒於重圍,明年正月大軍至榛子鎮城內無官守,索尼同文臣達海頒漢字詔諭降其民,復招撫沙河驛越日㧞永平與達海等,奉命執黃旗於城上以漢語遍諭軍民皆歸順,二月班師隨貝勒阿巴泰等率將士守永平...」
- ^ 《滿文老檔》,太宗皇帝第三函第十九冊,天聰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左翼諸貝勒所攻之兵,乃是寧遠都堂袁煥,錦州總兵官祖大壽軍。貝勒莽古爾泰,分兵為三隊,台吉阿巴泰、台吉阿濟格及墨爾根戴青、台吉豪格率兵前進追殺,時明伏兵四起,前進之四貝勒兵,即行友擊追殺。貝勒莽古爾泰、額爾克楚虎爾及隨行軍士、屢敗明潰卒來犯。巴克什烏訥格、額駙蘇納率蒙古兵擊敗另外三隊兵。」
- ^ 周文郁《邊事小紀》卷一,遼師入衛紀事:「而公正在佈陣,其祖帥正兵鎮南面,副將王承等列西北,公與余扎正西,闕東面以待敵。擁眾直突東南角,我兵奮力殊死戰奴,奴奔北,見前處有承等兵,方立馬無措,若承等合力向前,則奴已大創,不意承等徙陣南避,翻致奴眾復回,徑闖西面。一賊掄刀砍值公,適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對而折。公或免。時賊矢雨驟,公與余兩肋如蝟,賴有重甲不透。得南面大兵複合,賊始卻。我兵亦倍奮砍殺,游擊劉應國,羅景榮,千總竇浚等,直追賊至運河邊。賊忙迫擁渡,冰陷,淹沒者無數。此一戰也,自午至酉,麋戰三時,殺賊千計,內傷東奴偽六王子,及西虜名酋都令。我兵亦傷亡數百。蓋九邊尚首虜,每以爭割首級誤事。公深鑒陋規,於未戰之先,與諸將士約,惟盡殲為期,不許割級,故將士得一意剿殺,以獲此勝。是晚收兵,直至二鼓方畢。」
- ^ 李忔《雪汀先生朝天日記》卷一,崇禎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己酉...夕祖總爺票下四人自京來,言賊逼京城沙窩門外,與祖總爺相戰,殺傷相當,袁祖兩爺皆於甲衣上中箭,不至重傷雲。稍慰稍慰。又得江差報,袁爺中二箭,祖爺中左手,張參將存善中八箭雲。」
- ^ 周文郁《邊事小紀》卷一,遼師入衛紀事:「其中軍何副將問之曰:「旗鼓乃軍中緊要官,何早間反令之回?」公曰:「彼署事官,兵凶戰危,何忍相累?即兵馬凍餒三日,而迫之戰,亦非得已。賴主上威靈,諸公戮力,獲此一捷,實出意外。」
- ^ 二十日早,報奴大隊分六股西來,公傳令開營迎敵。先遣都司戴承恩擇戰地於廣渠門,余隨行間。公令余回,余不從。公又曰:「我有奏書二通,子可速回,為我料理。」且囑勿再來。余還寺,即將奏疏閱發,遂披甲躍馬,仍馳軍前。
- ^ 畢自嚴《度支奏議》卷九,袁督師兵縋發草料飲食疏:「…接報見督師袁崇煥一本,為乞給援兵一飽一燰,等事。」
- ^ 周文郁《邊事小紀》卷一,遼師入衛紀事:「當蒙皇上頒發酒肉各數千斤,麥餅五萬勞軍。公先望闕叩謝,然後分發諸營,猶詣帶傷諸將士所,一一撫慰。回時,東已白矣。」
- ^ 程本直《磯聲記》卷一:「夫以千里赴援,餐霜宿露;萬兵百將,苦死無言,而且忍餒茹疲,背城血戰,則崇煥之心跡,與諸將之用命,亦概可知矣!」
- ^ 《滿文老檔》,太宗皇帝第五函第三十三冊,天聰四年頒發滿漢官員敕書:「天聰三年十月,往征明國。至天聰四年二月還宮之時,駐蹕灤河三日,敘諸官戰敵克城功,分別升職文書:...圖魯什,升游擊為二等參將之緣由:...與護軍同攻袁都堂軍,鑲黃旗護軍二人陣亡,攜其屍歸...伊爾登,升二等副將為一等副將之緣由:往征察哈爾時,擊破營於山嶺之兵,奪其牲畜。再戍守遼東時,跟蹤尋跡,攻破營於山崖之兵,遂殺三十人。前往南海,殺七船人,生擒三十人解來。去宮圖時,徒步擊潰一營敗走之兵。漢兒莊之役,率先沖入。入境之日,沖入敵兵,即斬其參將,身受刀傷一處,箭傷二處,馬亦被射傷。率先沖入袁都堂軍,被射傷七處,重傷二處。北京城南之役,殺一官員,生擒把總一員。因在各地善戰,是以擢升...色勒,升游擊為三等副將之緣由:先於各地作戰均驍勇,今又率先沖入袁都堂軍,鎖骨被射斷。是以擢升...哈寧阿,升備御為三等游擊之緣由:往多羅特時,引所獲牛前來,有近百蒙古人來奪牛,即與之交戰,馬被射傷一處。往毀錦州城時,率先迎擊塔山敵兵近五十人。至通州之日,擊潰守橋兵,截獲車載銀一萬三千兩。率先進擊袁都堂軍時,手被砍一處,箭傷一處,盔傷四處,甲袖刀傷二處,馬刀傷二處。攻青地方授兵,盔刀傷二處、馬袖刀傷三處,馬槍傷二處。又箭傷一處。因其戮力行間,是以擢升...鄂羅色臣,升備御為一等游擊之緣由:率軍擊敗漢兒莊兩隊步兵。在察哈爾俘獲甚多。於戰袁都堂軍時,按方略進擊,手傷一處,馬傷一處。率先進擊薊州步兵,故擢之...烏賴,以備御升為三等游擊。進擊袁都堂軍負傷,率進擊薊州步兵有功,故擢之。」
- ^ 《滿文老檔》,太宗皇帝第八函第四十六冊,天聰六年正月:「敘征大凌河陣亡功臣,及倡先攻戰有功諸將,並白身在前奮戰之人,分別升賞...布顏圖升為備御緣由:往征北京時,率先進擊袁都堂兵,手被錘擊。明馬步兵自大凌河城出,立於台前,布顏圖率四十人;先眾進擊之。敵兵進台守護。我徒步破台對城之一面,進攻殺敵,獲馬四匹。昔擊敗大凌河授兵時,偕鄂貝進敵至城壕。隨阿濟格貝勒進攻錦州,彼率纛進擊,與敵交戰,箭傷兩處,拇指被砍斷先時,以茂墨爾根年幼,由布顏圖暫代牛錄額真備御。茂墨爾根成年後,即還其牛錄,以茂墨爾根為備御。以布顏圖戮力行間,另擢為備御。」
- ^ 《滿文老檔》,太宗皇帝第四函第二十四冊,天聰四年二月:「初十日,由遵化遺書云:二月初五日,汗與諸貝勒會審眾蒙古兵,同袁都堂交戰於都城南關東門時,為袁擊敗一事。」
- ^ 《欽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卷十九:「外藩蒙古科爾沁部固山貝子,索諾木,滿珠習禮弟、齊塔特之父。嘗偕土謝圖汗奧巴等,由遼河隨大軍征明入大安口,至遵化克其城,進圍北京,卒於軍。」
- ^ 《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五,天聰三年十一月:「辛丑...收軍後。 上召四貝勒入御幄。訊之。阿濟格對曰。因豪格馳入敵軍。曾令阿巴泰、從右偏進。鞭其馬頸、不從。乃擁臣而來。阿巴泰對曰。敵兵衆多。臣與豪格離散、誠然。若阿濟格鞭臣馬頸。使從右偏進之言、則無之。因自誓。 上命諸貝勒大臣會議。衆議阿巴泰、與同旗豪格相離。罪一。違背衆議、不從右偏進。罪一。應削貝勒爵。並奪所屬人員。給與豪格。議上。 上曰。阿巴泰、非怯懦者。特以顧其二子。致延遲耳。朕奈何以子故、加罪於兄。因宥阿巴泰罪。以纛額眞康古禮、甲喇章京郎球、韓岱等官。逗遛中途。削職罰贖。奪其俘獲。以纛額眞哈寧噶、俄羅塞臣善戰。俱授備禦。以額駙恩格德爾、及喀爾喀部落莽果爾岱等貝勒。自蒙古首先投誠。功大、免削職。仍罰贖。奪其俘獲。以扎魯特部落巴克、多爾濟諸貝勒無功。盡削職。罰贖。奪其俘獲。以所罰物一半、給巴克什吳訥格、令分賜同時迎戰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