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恰托夫研究所

俄羅斯全國科研中心「庫爾恰托夫研究所」(NRC KI)1943年3月10日組建於蘇聯莫斯科,現地址休金諾區庫爾恰科夫廣場1號。曾研發建造了歐洲第一座原子反應堆,造出了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最早的供潛艇以及破冰船使用的核動力反應堆。[2]完成了蘇聯創製核盾牌的任務,與此同時還進行了有關核能與熱核能(即核聚變反應堆)的工作、動力問題、核物理的基礎理論領域也取得了許多成就。現在,庫爾恰多夫研究所積極參加創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正在法國施工興建,但是主要設計思想是庫爾恰托夫研究所提出。

庫爾恰托夫研究所
Kurchatov Institute
創建時間1943 年 2 月 11 日
研究領域
主任Alexander Blagov
地址1 Kurchatov Square
位置俄羅斯莫斯科州莫斯科
網頁www.nrcki.ru
庫爾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以及 1974 年磁場項目的工作人員
庫爾恰托夫研究所1986年,在磁系統試驗台工作
2018年俄羅斯發行的郵票, 紀念研究所成立75周年

現狀 編輯

研究所現有6,000人,受蘇聯原子能委員會蘇聯科學院共同領導。研製了大量反應堆堆型:

歷史 編輯

蘇聯物理學家、蘇聯核科學技術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伊格爾·瓦西里耶維奇·庫爾恰托夫院士。1930年代,他追隨導師約費列寧格勒物理技術研究所從事質子加速器、蘇聯第一座回旋加速器的研製;1939年發表了鏈式核反應的論文,1940年發表了鈾的自發裂變報告,僅比德國的報告晚了一年多。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庫爾恰托夫把核研究暫時擱置,着手研究為黑海艦隊的艦艇消磁。蘇聯工農紅軍總參謀部情報部偵察總局副局長阿列克謝·潘菲洛夫俄語Панфилов, Алексей Павлович少將於1942年5月7日致信蘇聯科學院鈾委員會負責人、放射化學家維塔利·格里戈里耶維奇·赫洛平院士:「情報顯示,國外正在進行鈾核裂變能量的軍事應用的研究,請您說明,這些情報的可靠性有多大?現在是否有研究鈾原子裂變能量應用問題的現實基礎?」1942年秋天,蘇聯情報部門獲得準確情報在德國已經展開了核武器研究。權威物理學家彼得·卡皮察約費認為蘇聯與納粹德國在戰時論是技術上還是理論上的基本條件都不具備,不可能研製出原子彈。庫爾恰托夫卻預言,幾年內美國就會爆炸原子彈。

1943年3月10日,創辦「蘇聯科學院第2實驗室」,斯大林任命庫爾恰托夫為主任,從事絕密的核武器研製;並擔任蘇聯原子能利用工作委員會學術領導人。庫爾恰托夫對大量關於鈾石墨反應堆與鈈彈設計的技術情報資料做出鑑定結論,開列出「希望從國外得到的情報資料」清單,並請求按照這份清單「給情報部門下達任務指示」。貝利亞領導的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在美國、英國、納粹德國的原子彈間諜獲取了大量詳盡完整的研發原子彈的絕密資料,包括圖紙、重要數據、鈾彈和鈈彈及其引爆裝置的設計圖紙、美國鈾235及鈈的產業鏈設計等。內務人民委員部「C」處處長帕維爾·蘇杜普拉圖夫上校負責協調格魯烏和內務部偵察部門在獲取美、英、德核情報方面的偵察活動。[3]但二戰期間蘇聯人力財力物力嚴重不足,庫爾恰托夫領導下的核技術人員僅僅50人。

1945年7月,美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本土試爆。7月24日杜魯門波茨坦會議上以此對斯大林實施核恫嚇,逼迫斯大林在戰後歐洲與伊朗的利益劃分上做出巨大讓步。斯大林要求貝利亞領導全蘇力量盡最大可能儘快研製出原子彈。1945年8月20日斯大林簽署了國防委員會第9887號決議,成立國防委員會「特別委員會」全面領導原子能利用方面的一切工作;之後成立了執行機構:蘇聯人民委員會第一總局,局長萬尼科夫在蘇德戰爭期間是蘇聯彈藥人民委員部部長。

1945年7月莫斯科州諾金斯克「電爐鋼」工廠改裝成把鈾氧化物提煉加工成純金屬鈾的工廠。1945年底,在莫斯科郊外開始建造蘇聯第一座鈾反應堆F-1反應堆英語F-1 (nuclear reactor)。第一批澆鑄的金屬鈾於1946年1月開始用於裝配鈾石墨試驗反應堆。在保密行政區阿爾扎馬斯-16號研究中心K6—11設計原子彈。1947年,從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列寧納巴德化學原料開採加工公司生產出第一批蘇聯本國產的氧化鈾。1948年夏,車里雅賓斯克以北100公里的克什特姆市「燈塔」工廠內,蘇聯第一座鈈生產堆A-1啟動,庫爾恰托夫負責核裝料,此地後來成為保密行政區車里雅賓斯克-40。蘇聯所收集到的鈾,特別是原先被淘汰剔除的有缺陷含有雜質的鈾塊,被充填進這座反應堆用於生產鈈。1949年8月29日7點,蘇聯第一顆原子彈在哈薩克塞米巴拉金斯克試驗場爆炸成功。物理學家庫爾恰托夫、弗廖羅夫、哈里頓、曉爾金和多列扎利為此榮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

1953年8月,世界上第一顆氫彈在蘇聯引爆成功,當量40萬噸。其方案是採用固體的氘化6鋰作核燃料。在此之前,美國1951年與1952年試爆的兩顆氫彈原理試演使用的都是使用極低溫的液態氘作為核燃料,整個核彈重達60多噸,裝有笨重的製冷系統。蘇聯的這種氫彈稱為「乾式」氫彈,所以蘇聯是第一個成功把氫彈實用化的國家。1954年,美國的第一顆實用型氫彈在比基尼島試驗成功。

氫彈突破之後,庫爾恰托夫及其研究所轉為核動力、熱核聚變以及等離子物理等方面的試驗研究任務。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在奧布寧斯克「442工程」併網發電,設計發電能力6MW,淨輸出5MW,熱能輸出30MW;屬於石墨慢化水冷堆,稱之為高功率通道型反應堆(RBMK),屬於沸水堆。該電站一共運行了48年,於2002年4月29日停止運行。接下來還從事核潛艇動力堆、原子能火箭發動機、原子能破冰船、第一台托卡馬克系統研究。

1955年,蘇聯科學院第2實驗室改稱蘇聯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並對外公開。庫爾恰托夫的名字與身份也得以公開。

庫爾恰托夫逝世後,蘇聯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從1960年就改稱伊戈爾·庫爾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

研製了T-3托卡馬克裝置英語T-3 (tokamak)及其放大版T-4托卡馬克裝置英語T-4 (tokamak)。 T-4於1968年在新西伯利亞首次熱核聚變態准穩定。[4]

1991年11月,改組為俄羅斯科學中心「庫爾恰托夫研究所」,直屬於俄羅斯聯邦政府。

1999年7月6日,俄羅斯庫爾恰托夫研究所成功地進行了大規模堆芯熔化實驗Rasplav項目,以研究高溫時大量堆芯熔化物的行為。從反應堆容器中逸出這種熔化物可能被認為是最嚴重的核事故。

參考文獻 編輯

  1. ^ http://eng.nrcki.ru/
  2. ^ [1][永久失效連結]
  3. ^ В.И.洛塔:"“格鲁乌”为苏联从西方获取原子弹秘密建奇功",俄罗斯《军事历史》杂志2006年第11期. [2017-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1). 
  4. ^ Great Soviet Encyclopedia, 3rd edition, entry on "Токамак", available online he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

座標55°48′5″N 37°28′37″E / 55.80139°N 37.47694°E / 55.80139; 37.47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