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堃墀
彭堃墀(1936年8月25日—),男,原籍四川廣元,生於江蘇鎮江,中國光學專家。現任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所長、教授,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彭堃墀 | |
---|---|
出生 | 中華民國江蘇鎮江 | 1936年8月25日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籍貫 | 四川廣元 |
母校 | 四川大學 |
職業 | 光學專家 |
生平
編輯1961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物理系。
1982年至1984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參加了世界最早光場壓縮態產生實驗研究前期工作,在Kimble實驗室研製成「高輸出穩頻YAG激光器」。
1988年至198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完成用雙KTP晶體經OPO參量下轉換首次證實量子相干性和連續變量的EPR佯謬。
1991年至2000年擔任山西大學校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
社會兼職
編輯中國物理學會理事,中國物理學會量子光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光學II組評審專家及信息科學部第二屆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西省物理學會理事長,美國光學學會特殊資格會員(OSA FELLOW),《量子光學學報》主編。
學術貢獻
編輯1985年起主持建立量子光學實驗室(現為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及固體激光技術等領域的實驗與理論研究工作,在非經典光場的產生及應用,特別是在連續變量量子信息的研究中完成一系列原創性的工作,同時進行了全固化穩頻倍頻Nd:YAG、Nd:YVO4及Nd:YAP激光器的研製及開發。20世紀90年代初,主持完成了正交雙模壓縮真空態光場產生實驗,設計和研製了新的YAP/KTP 系統,在由α - 切割KTP 晶體構建的半整塊光學參量振盪腔內,實現了Ⅱ類非臨界相位匹配光學參量下轉換,用同一系統獲得兩類壓縮態光場,全部技術指標達當時國際最好水平;先後研製完成半導體激光器(LD)泵浦全固化單頻Nd:YAG,Nd:YVO4及Nd:YAP 激光器,總體水平屬國際先進,並形成產品,為非經典光場產生及應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光源。近年來,領導研究組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性成果:實驗獲得明亮EPR糾纏光束,完成了連續變量量子密集編碼實驗,設計了連續變量量子保密通訊方案,並利用三組份糾纏實現了連續變量的可控密集編碼,2004年實驗實現了連續變量無條件量子糾纏交換,為量子網絡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
獎項和榮譽
編輯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功臣」、「優秀領導幹部」等榮譽稱號。曾獲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2005年山西省科技傑出貢獻獎,2007年「十五」期間太原市科技傑出貢獻獎,以及其它省部級獎勵20餘項,發明專利2項。發表論文150餘篇。
參考文獻
編輯- ^ 中國科學院學部與院士·院士信息·信息技術科學部·彭堃墀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