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紀功碑暨人民解放紀念碑
抗戰勝利紀功碑暨人民解放紀念碑,本名抗戰勝利紀功碑,1949年後改稱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簡稱解放碑,位於重慶市渝中區解放碑中央商務區的中心地帶,民族路、民權路、鄒容路交匯的十字路口處,是重慶的地標。
抗戰勝利紀功碑暨人民解放紀念碑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重慶市渝中區 | ||||
座標 | 29°33′36.6″N 106°34′24.1″E / 29.560167°N 106.573361°E |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
時代 | 1947年 | ||||
編號 | 7-1884 | ||||
認定時間 | 2013年3月5日 | ||||
|
1987年1月23日列為重慶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初定名單[1]。1991年4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013年3月5日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建造
編輯抗戰勝利紀功碑,是實施《陪都十年建設計劃》的項目之一,專門設立的籌建委員會,由黃寶勛、劉達仁主持策劃工作。建築方面由建築師黎倫傑設計,土木工程師李際棻,建築師唐本善、張之蕃,郭民瞻等共同協助,電器設備由電器工程師李鍾岳負責。工程施工由天府營造廠得標承建,民國35年10月31日由張篤倫市長主持奠基動工建造,全部工程經費開支1.83億元(紀功碑工程經費共花去2.17億元):事前以募捐方式集資,少者二干元,多者數十萬元,既是代表着百萬人民之心,也是舉國上下在抗戰勝利後所產生的共同的結晶。
整個紀功碑位於民權路都郵街廣場,佔地面積為20米直徑的圓形地盤,構成紀功碑的內容:
- 碑台:10米半徑圓形青石台(高1.6米),周邊部分作青石踏步8級,台階留有8處栽植花木的花圃。
- 碑座:有石碑8面,採用北碚出產的上等峽石,以8根青石砌結護柱組成碑柱,石碑嵌於碑座外面,銘刻碑文五則(①國民政府明定重慶為陪都的全文;②國民政府重慶行轅兼代主任張群寫的碑文;國民政府文官長吳鼎昌寫的碑文;④張篤倫市長題寫的碑名;⑤重慶市參議會的題詞。)
- 碑身:高度為24米,由4米直徑的圓筒構成,內部圓形,外為八角形,每角邊線條以米黃色釉面磚鋪砌,內部有懸臂旋梯140級,盤旋而上至瞭望台,沿着旋梯設勝利走廊,廊上掛抗戰英雄偉大戰績及日本投降簽字等油畫:下邊嵌藏各省、市贈送的紀念物品及社會名流題贈的碑石,紀功碑壁內藏有紀念鋼管,管內放着本工程設計圖樣和有關人的簽字,並且存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作,報紙.郵票、鈔票.照片等。美國總統羅斯福1943年贈給重慶市的捲軸譯文,也銘刻在「勝利走廊」的堅上。
- 瞭望台(碑身底部上升至24米處設有環狀瞭望台):直徑為4.5米,較碑身寬些,可容20人登臨遊覽。
- 瞭望台下碑身正對馬路的四面可見報時的標準鍾(標準鍾所在的位置是沿懸臂旋梯上升至23米處),鐘面之間分別是四幅抗戰有功的陸海空軍將士及後方生產的工人、農民的浮雕。
- 瞭單台頂上設風向儀、風速器、指北針及有關測候儀器。
全部建築共用鋼材25噸,水泥900餘桶(工程施工共用水泥950桶,其中150桶白水泥從意大利進口,那時水泥包裝是用木桶,計量標準每桶170公斤),碑身各層分設鋼筋混凝土花窗,正門用特選楠木精製,內外壁採用白水泥飾面。電氣設備:本身照明有水銀太陽燈8根圍繞碑頂,內部每層有水銀燈1根,外射照明設有8個強力探照燈,從各方投射碑身,使整個紀功碑建築顯露於8條柔和的光線中,其為壯觀。[4][5][6]
歷史
編輯抗日戰爭之前
編輯現解放碑一帶原叫「督郵街」,因這裏有一官辦郵局而得名。當時僅有幾家藥鋪、綢緞莊和賣文房四寶的公司外,其餘都是居民住宅如楊家大院、周家大院等。督郵街四條窄巷交匯處有一僅幾十平方米的空地,稱「大什字」,如今就是解放碑中心一帶。
「精神堡壘」
編輯紀功碑舊址原先是通高七丈七尺的木結構建築——精神堡壘,方型錐體炮樓式,1940年11月始建,1946年10月拆除。該建築物象徵抗戰到底的決心和弘揚禦侮的精神。
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中國與美國和英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日本、德國、意大利三國軸心作戰,從這時起,中日戰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1940年3月12日國民政府在重慶都郵街廣場中心主持修建「精神堡壘」,於1941年12月31日落成。「精神堡壘」由「國民精神總動員會」等四家單位承建,採用木質結構,四方形,跑樓式,高七丈七尺(約26米),有旋梯可達頂端,碑頂設時鐘、方向標誌和風速風向儀,由當時的國民政府修建,建碑的意義是:激勵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勉勵同胞當有抗戰到底的精神,命名它為「精神堡壘」。「七丈七尺」象徵「七·七抗戰」。
抗戰勝利紀功碑
編輯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在「精神堡壘」原址上修建「抗戰勝利紀功碑」,記全國軍民的浴血奮戰之功。
1946年10月31日,「精神堡壘」原址彈坑新紀念碑奠基。12月,新紀念碑正式動工,改為八角形柱體盔頂鋼筋混凝土結構。1947年8月紀念碑主體完工,同年10月10日竣工,碑身刻「抗戰勝利紀功碑」,時稱「紀功碑」,外形即今日所見解放碑。在解放碑中,至今仍然存放着美國總統羅斯福在二戰勝利時寫給重慶人民的信。
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
編輯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重慶主城。1950年10月1日,西南軍政委員會更改碑上文字和圖案,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簡稱「解放碑」,由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變為紀念重慶解放。
圖集
編輯落成典禮(1947年)
編輯-
參加雙十節抗戰紀功碑落成典禮的數萬羣眾
-
國旗在軍樂聲中悠悠上昇
-
紀功碑由朱紹良小姐舉行剪綵
-
紀功碑在萬眾歡呼中舉行揭幕禮
-
由頂上俯視之螺旋式梯級
-
張市長篤倫在紀功碑大門前留影
-
重慶市參議會議長周懋植致詞
-
當衢矗立
-
落成典禮張市長向市民致詞
-
與國旗同壽
-
直薄雲霄
現狀
編輯-
解放碑周邊建成了商業區和步行街
-
解放碑商圈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