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流浪兒童問題

新疆流浪兒童問題中國大陸社會問題,新疆社科院的研究顯示,中國內地一共有3到5萬新疆籍流浪兒童[1],續西發宣稱,其中85%為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2]。其中經濟較落後的南疆喀什阿克蘇和田三地區是流浪兒童的主要輸出地[1]

據鄧力研究,未成年的新疆兒童被當地人通過欺騙、拐賣等手段進入中國各大城市盜竊,警察則因為民族問題相對敏感,不好採取措施[3]

維族流浪兒童多生活在本族群體內,由於文化種族隔閡造成了排斥和歧視的現象[4]

兒童在被保護機構解救回到家鄉後,不能融入到自己的家庭和家鄉社區中去,有着較高的再次流浪風險。救助保護工作落入「流浪 - 被救助 - 再流浪 - 再被救助」的惡性循環。一種確保回歸流浪兒童不再外出流浪,能夠順利融入社會的策略和社會設置,不啻是一種具有深遠考量和緊迫性的社會政策[5]

2011年4月開始,新疆聯合中國公安部民政部開展行動,要「接回所有在其他省份流浪的新疆籍兒童」,至2011年6月17日,已有144名流浪兒童返回新疆。[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葉偉民; 劉星. 伊力亚的归途. 南方周末. 2011-06-23 [2011-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9) (中文(中國大陸)). 
  2. ^ 續西發.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流浪儿童问题. 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 [2011-06-28]. 
  3. ^ 鄧力. 新疆儿童小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评论. 邊疆經濟與文化. 2005 [2011-06-28]. 
  4. ^ 李曉霞. 新疆流浪儿童问题调查——兼论个体行为对族群形象及地区形象的影响. 西北民族研究. 2004 [2011-06-28]. [永久失效連結]
  5. ^ 尚泰坤 魏倩倩. 新疆籍流浪儿童社会融入障碍与对策初探——基于一项质性调查的研究. 學理論. 2010 [2011-06-28]. 
  6. ^ 葉偉民. 流浪儿童是形象问题,更是民生问题. 南方周末. 2011-06-23 [2011-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7) (中文(中國大陸)). 

外部連結 編輯

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