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民(1570年1月21日—1643年1月31日[1]),同人任宇雲南曲靖府南寧縣籍,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2]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朱家民世居關羽祠傍,母親夢見大蛇自祠出現纏繞其家,之後生下他,他年幼被稱為神童,每天背誦萬言,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中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會試副榜,授涪州知州,在地方清理戶口、除去包賠、給民牛種、壓制豪強、興辦學校、便利商賈,又贊助四川參政陳大道重修學宮,設置學田以養育士子[3];舉卓異陞潮州同知亦有名聲,改任真定宣府理餉同知,天啟二年(1622年)舉邊才擢貴陽知府,遇上彝族安邦彥叛亂,他奉貴州巡撫王三善命令到四川和河南乞求援兵解圍,並在當地撫恤傷殘,招攬流民,寬免徭役,民生漸有起色。

之後朱家民父親朱南炳逝世本應歸鄉,朝廷奪情擢為貴州按察司安普監軍道副使,加右參政銜,崇禎年間轉貴州按察使,判案多從輕處理,監獄空虛,進貴州左布政使,以平寇有功,事成後餘餉六萬,加俸一級,恩廕二子世襲指揮,召對賜宴獲推任延綏巡撫,他卻四次上疏乞歸,致仕回鄉[4],為人節儉好義,篤於鄉黨,在省城設立府會館儲藏書籍、養育士子,人們都稱頌他[5]崇禎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1643年1月31日)逝世,葬於城西勝峰山[1],著有《端俗約言》流傳,後以第三子總兵朱潮遠顯貴贈官榮祿大夫

安邦彥作亂後,雲南、貴州土酋叛亂,攻陷安南等上六衛,雲南道路中斷,其後雖然再次通行,苗族人依然出沒為患,他率領參將許成名等人討平盤江外阿野、魯頗各寨,於是在盤江、西坡、板橋、海子、馬場等要害建築石城,明熹宗嘉獎功績,賜盤江為連雲城,西坡為有嘉城,板橋為靖氛城,海子為恬波城,馬場為奏膚城,不久又在其間增築六城:於歸集築龍新城,亦資孔築資孔城,頂站築鼎新城,定頭築定邊城,尾灑築維藩城,阿機築石基城,設備齊全,群苗惕息,道路晏然;盤江河水洶湧,船隻多沉沒,他仿效瀾滄橋,煉鐵為粗繩三十六條,長數百丈,懸掛在兩崖石上,覆上木板,類似四川棧道,道路始得通行[2][6][7][8][9][10]

家族 編輯

父朱南炳,贈通奉大夫;母任氏,贈夫人;娶李氏,教諭李長春女;子三:貢生朱服遠,貢生朱賓遠,游擊朱潮遠;女三:朱女姐,訓導潘德峻妻,朱安姐,廩生伯世封妻,朱三姐,知縣林之翰妻[1]

引用 編輯

  1. ^ 1.0 1.1 1.2 《朱家民碑文》:通奉大夫朱公諱家民,字同人,號任宇,雲南曲靖府籍,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人。考諱南炳,累贈通奉大夫;母任氏,累贈夫人。公生於隆慶叄年拾貳月拾陸日。任四川涪州知州、廣東潮州府及宣府同知,升貴州貴陽府知府、貴州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參政,歷提刑按察使、右布政使至左布政使。卒於崇禎拾伍年拾貳月拾貳日午時,以崇禎拾陸年拾貳月初伍日未時葬於城西勝峰山之東。享年柒拾肆歲。娶李氏,教諭李公長春之女,子服遠、賓遠,俱貢生;庶子朝遠,任游擊。女姐,適訓導潘德峻;安姐,適廩生伯世封;三姐,適知縣林之翰。崇禎拾陸年拾貳月初伍日立石。
  2. ^ 2.0 2.1 《明史·卷二百四十九·列傳第一百三十七》:明年(天啟二年)二月,安邦彥亦反,圍貴陽。……(王)三善始駐沅州,調集兵食。已次鎮遠,再次平越,去貴陽百八十里,方遣知府朱家民乞兵四川。……朱家民,字同人,曲靖人。萬曆三十四年舉於鄉,為涪州知州。天啟二年官貴陽知府。奉三善命,乞援兵於四川,又借河南兵,共解其圍。乃撫傷殘,招流移,寬徭賦,遠邇悅服。丁父憂,奪情,擢安普監軍副使,加右參政。崇禎時,就遷按察使、左布政,以平寇功,加俸一級。久之,致仕歸,卒。自邦彥始亂,雲、貴諸土酋盡反,攻陷安南等上六衛,雲南路斷。其後路雖通,群苗猶出沒為患。家民率參將許成名等討平盤江外阿野、魯頗諸砦,於是相度盤江西坡、板橋、海子、馬場諸要害,築石城五,宿兵衛民。又於其間築六城,廨舍廬井畢備。群苗惕息,行旅晏然。盤江居雲、貴交,兩山夾峙,一水中絕,湍激迅悍,舟濟者多陷溺。家民仿瀾滄橋制,冶鐵為絙三十有六,長數百丈,貫兩崖之石而懸之,覆以板,類於蜀之棧,而道始通。
  3. ^ 道光《涪州志·卷三·州牧》:朱家民,進士,雲南人,萬曆中守道陳大道修學宮,家民贊助速成,極為大觀。更廣置學田以養士類。後歷任貴陽方伯,猶有遺愛及涪。士民雖越數十年而尸祝不倦焉。崇祀名宦。
  4. ^ 咸豐《貴陽府志·卷六十·明政績錄六》:朱家民,字同人,一字覺民,曲靖人,萬厯三十四年舉於鄉,為涪州知州,天啟二年官貴陽知府,安氏之圍貴陽也,王三善次於平越,家民奉三善命乞援兵於四川,又借河南兵共解貴陽圍,乃撫傷殘、招流移、寬徭賦,遠邇悅服。丁父憂,奪情擢安普監軍副使,加右參政,崇禎時就遷按察使、左布政使,以平寇功加俸一級,久之致仕歸卒,家民著有《端俗約言》,《明史》附王三善傳,家民後(知府)歷麻城毛可教至洪聲遠。
  5. ^ 四庫全書《雲南通志·卷二十一之一·人物》:朱家民,字同人,南寧人,萬厯丙午舉人,會試副榜,知涪州,陞潮州知府著有政聲,遷貴州監軍道副使,剿安賊建城十七座,復創盤江鐡索橋,人免病涉,尋陞布政使,屢著治行,及平寇有功特進一品服,廕二子世襲指揮,歸里節儉好義篤於鄉黨,更置府會館於省城,修萬卷樓積書,凡有志之士皆養於其中,人咸頌之。
  6. ^ 光緒《潮州府志·卷三十三·宦跡》:朱家民,字同人,曲靖人,萬厯三十四年丙午舉於鄉,授涪州知州,升潮州府同知。天啟二年升貴陽知府,時貴州苗安邦彥反,奉巡撫王三善命乞援兵於四川,又借河南兵共解其圍,乃撫傷殘、招流移、寬徭賦,遠邇悅服。丁父憂,奪情擢安普監軍副使,加右參政,崇正時遷按察使、左布政,以平寇功加俸一級,久之致仕歸卒。自邦彥始亂,雲貴諸土酋盡反,攻陷安南等上六衛,雲南路斷,其後路雖通,羣苗猶出沒為患,家民偕參將許成名等討平盤江外阿野魯頗諸砦,於是相度盤江、西坡、板橋、海子、馬場諸要害,築石城五宿兵衛民,又於其間築六城廨舍,廬井畢備,羣苗惕息,行旅晏然;盤江介雲貴之交,兩山夾峙一水,中絕湍激迅悍,舟濟者多陷溺,家民倣瀾滄橋制,治鐵為絙,三十有六長數百丈,貫兩崖之石而懸之覆以板,類蜀之棧道,而路始通。
  7. ^ 宣統《興義府志·卷五十八·列傳 名宦傳》:明朱家民,字同人 《明史》云字同人,《通志》云字覺民 ,曲靖人,舉人,天啟二年官安普監軍副使,安普者,安南普安二衛也,是時安普及他處土酋乘安邦彥亂盡叛,攻陷安南等十六衛,家民率參將許成名等討平盤江阿野魯頗諸寨苗,於是相度險要於盤江、西坡、板橋、海子、馬場諸要害,築石城五宿兵以衛民,熹宗嘉其績,皆錫以嘉名,盤江曰連雲,西坡曰有嘉,板橋曰靖氛,海子曰恬波,馬場曰奏膚,家民又於其間增築城六,於歸集築龍新城,於亦資孔築資孔城,頂站築鼎新城,定頭築定邊城,尾灑築維藩城,阿機築石基城,廨舍廬井畢備,羣苗惕息,道路晏然。
  8. ^ 乾隆《江都縣志·卷二十·人物》:朱家民,字天民,江都人,以祖戍滇南遂家曲靖,萬厯丙午舉雲南鄉試,初知涪州,舉卓異轉潮州,再移真定,舉邊才擢貴陽守,值安酋叛攻圍省會,餉道俱絕,家民羅雀捕鼠,以死自誓,乞援募兵卒解黔圍;丁外艱,奪情陞副使,轉按察使,讞獄多從末減,囹圄皆空,尋進貴州左布政,節省帑銀六萬兩,憫滇黔道險風濤飄溺,製飛絙鎔鐵橋以通往來,四省道里遼闊,洞猺刼掠行旅,家民築連雲等十一城,修山路千餘里,崇徵庚辰入覲召對賜金帛,敘平黔功推宣大巡撫,以年老乞休。子潮遠,字卓月,以世方多故投筆從戎,仕至漳州都督,屹然有長城之望,解組歸嗜學不倦,汲引後進不餘力,著有《四本堂座右編》四十卷。
  9. ^ 四庫全書《貴州通志·卷十九·秩官》:朱家民,字覺民,曲靖人天啟三年任貴陽守,時黔圍初解,閭里蕭條,家民極力撫循漸有起色,尋擢安普監軍副使,冒鋒鏑闢榛莾以通滇道,創建連雲等十一城扼要守險,使賊不敢窺,又盤江湍悍舊以舟渡多漂溺,家民欲建橋艱於架石,乃倣瀾滄江制冶鐵為絙,凡三十有六紐於鐡柱而繫之,兩岸布板楯其上凌空飛渡,往來遂成坦途,夾岸遍佈樓閣,灑翠流丹煇煌掩映,在黔十餘年勞勩最多,遷至左布政使歸,著有《端俗約言》。 以上布政使
  10. ^ 《罪惟錄·列傳卷十一下》:朱家民,字同人,別號天民,南直江都人,籍於滇,世居關壯繆祠傍,母夢大蛇自祠出,繞其室生家民,幼稱神童,日誦萬言。登丙午鄉薦,會滇南沮賊就選涪州知州,清戶口、除包賠、給牛種、剪豪強、興學校、通商賈,凡興除皆便民,補潮州同知,改真定,撫賞宣雲才守推第一,擢知府貴陽,時安酋作亂,會城困奉中丞三善檄走蜀借援,圍解陞安普監軍副使,大小百餘戰闢路抵盤江,黔自安酋躪後蓬蒿數千里,次第築城十一座為其民生聚計,議造鐵橋自董之橋成,復建鼓樓為橋護,建月城為樓護,水西之酋不敢南越。由按察使遷布政使,以廉惠稱,烽息餘餉六萬還官,錄功加一級,召對賜宴推巡撫延綏,四䟽乞歸,家民操醇潔,不市恩、不修郄,推心置腹,自奉儉約,為粒殍槥死不倦,曾大計入覲,值保安州初陷,奉部留不三月而定,家民紀事詩有「白髮平番人尚舊,丹編留朔姓傳香」之句,以三子潮遠貴贈榮祿大夫,潮遠以大都督總兵漳潮等處。

參考文獻 編輯

  • 明史》·卷二百四十九·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 四庫全書《雲南通志》·卷二十一之一·人物
  • 《朱家民碑文》
  • 道光《涪州志》·卷三·州牧
  • 光緒《潮州府志》·卷三十三·宦跡
  • 咸豐《貴陽府志》·卷六十·明政績錄六
  • 宣統《興義府志》·卷五十八·列傳 名宦傳
  • 乾隆《江都縣志》·卷二十·人物
  • 四庫全書《貴州通志》·卷十九·秩官
  • 罪惟錄》·列傳卷十一下
官銜
前任:
劉曰彩
明朝涪州知州
萬曆年間
繼任:
郭維藩
前任:
朱應旌
明朝潮州府同知
1614年-天啟年間
繼任:
陳臣忠
前任:
孫可僎
明朝真定府同知
(宣府理餉同知)

天啟年間
繼任:
簡懋爵
前任:
侯世臣
明朝貴陽府知府
1622年-天啟年間
繼任:
毛可教
前任:
王景
明朝貴州按察使
1631年—1633年
繼任:
林枝橋
前任:
鄭朝棟
明朝貴州左布政使
崇禎年間
繼任:
楊時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