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內閣
李東陽內閣成立於正德元年十月十三日(1506年10月28日),結束於正德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13年2月2日)。是明武宗統治下的第二個內閣,由時任少傅、太子太傅兼柱國李東陽組閣。
李東陽內閣 | |
---|---|
明朝內閣 | |
建立日期 | 1506年10月28日 |
解散日期 | 1513年2月2日 |
組織與人物 | |
國家元首 | 明武宗 |
政府首腦 | 李東陽 |
副政府首腦 | 焦芳(1506-1510) 楊廷和(1510-1513) |
歷史 | |
前任 | 劉健內閣 |
繼任 | 第一次楊廷和內閣 |
李東陽內閣任內,劉瑾橫行霸道,次輔焦芳、吏部尚書張綵與劉瑾在朝內外勾結陷害排除異己,並打壓百官。李東陽與楊廷和雖在其中盡力周旋,卻也不過是些許抵制補救而已。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楊廷和拉攏常年與劉瑾不合的宦官張永合作揭發劉瑾罪狀,劉瑾伏誅。楊廷和因功晉升為少傅、太子太傅兼謹身殿大學士,儼然成為內閣的實質領袖[1]。
組閣過程
編輯正德元年十月十三日,劉健內閣在劉瑾彈劾案中失利,劉健提請內閣總辭,武宗令次輔李東陽留任並接手組閣[3]。十月十七日,武宗召依附劉瑾的吏部尚書焦芳與清議派的吏部左侍郎王鏊同時入閣[4],以平衡各方政治勢力,李東陽內閣正式成形。
內閣成員
編輯職位 | 姓名 | 備注 |
---|---|---|
首輔 | 李東陽 | 劉健內閣續任 |
次輔 | 焦芳 | 本為文淵閣大學士,正德元年十二月晉升武英殿大學士[5],次年晉升謹身殿大學士[6],正德四年(1509年)晉升華蓋殿大學士[7],次年辭職[8] |
次輔 | 楊廷和 | 正德二年(1507年)入閣,同年晉升文淵閣大學士[9],正德五年(1510年)晉升武英殿大學士,同年晉升謹身殿大學士[10] |
大學士 | 王鏊 | 正德元年十二月晉升文淵閣大學士[11],次年晉升武英殿大學士[12],正德四年辭職[13] |
文淵閣大學士 | 劉宇 | 正德四年入閣,同年辭職[14] |
文淵閣大學士 | 曹元 | 正德五年入閣,同年辭職[15] |
文淵閣大學士 | 梁儲 | 正德五年入閣[16] |
文淵閣大學士 | 劉忠 | 正德五年入閣[17],次年辭職[18] |
文淵閣大學士 | 費宏 | 正德六年入閣[19],次年晉升武英殿大學士[20] |
任內事蹟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明史》(卷190):「時瑾橫益甚,而焦芳、張綵為中外媾。廷和與東陽委曲其間,小有劑救而已...會張永發瑾罪,瑾伏誅,廷和等乃復論功進少傅兼太子太傅、謹身殿大學士,予一子中書舍人。」
- ^ 《明史》(卷16):「(正德七年)十二月丁卯,李東陽致仕。」
- ^ 《明史》(卷16):「(正德元年)冬十月丁巳,戶部尚書韓文帥廷臣請誅亂政內臣馬永成等八人,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主之。戊午,韓文等再請,不聽。以劉瑾掌司禮監,丘聚、谷大用提督東、西廠,張永督十二團營兼神機營,魏彬督三千營,各據要地。劉健、李東陽、謝遷乞去,健、遷是日致仕。己未,東陽復乞去,不允。」
- ^ 《明史》(卷16):「(正德元年十月)壬戌,吏部尚書焦芳兼文淵閣大學士,吏部侍郎王鏊兼翰林學士,入閣預機務。」
- ^ 《明史》(卷109):「(正德元年)八月,南京戶部尚書入。十月改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 ^ 《明史》(卷109):「(正德二年)芳八月晉少傅兼太子太傅謹身殿大學士。」
- ^ 《明史》(卷109):「(正德四年)芳五月晉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
- ^ 《明史》(卷109):「(正德五年)芳五月致仕。」
- ^ 《明史》(卷109):「(正德二年)八月,南京戶部尚書入。十月改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
- ^ 《明史》(卷109):「(正德五年)廷和二月晉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九月晉少傅兼太子太傅謹身殿大學士。」
- ^ 《明史》(卷109):「(正德元年)芳五月致仕十月,吏部左侍郎兼學士入。十二月加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 ^ 《明史》(卷109):「(正德二年)鏊八月晉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
- ^ 《明史》(卷109):「(正德四年)鏊四月致仕。」
- ^ 《明史》(卷109):「(正德五年)六月,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即予告。踰年致仕。」
- ^ 《明史》(卷109):「(正德五年)二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晉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八月致仕。尋黜為民。」
- ^ 《明史》(卷109):「(正德五年)九月改太子少保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尋晉少保太子太保武英殿。」
- ^ 《明史》(卷109):「(正德五年)九月掌詹事府事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尋晉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
- ^ 《明史》(卷109):「(正德六年)忠十一月致仕。」
- ^ 《明史》(卷109):「(正德六年)十二月晉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
- ^ 《明史》(卷109):「(正德七年)宏十月晉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
- ^ 《明史》(卷190):「廷和等草赦詔,請擢邊將仇鉞,以離賊黨。鉞果執寘鐇。」
- ^ 《明史》(卷190):「流賊劉六、劉七、齊彥名反,楊一清薦馬中錫討之。廷和言:「中錫,文士也,不任此。」時業已行,果不能平賊。廷和請逮中錫下獄,以陸完代之,而斬故受賕縱賊者參將桑玉。」
- ^ 《明史》(卷16):「(正德七年)夏五月丙午,陸完敗賊於萊州,山東賊平。」
- ^ 《明史紀事本末》(卷46):十一月,漢中賊廖麻子、喻思俸,內江賊駱松祥,崇慶賊范藻等分劫州縣,眾號二十萬。洪鐘分剿不暇給,御史王綸劾鐘縱寇殃民,罷職。命右都御史彭澤總制軍務,同總兵時源征之。
- ^ 《明史紀事本末》(卷46): 九年春正月,彭澤率兵討崇慶劇賊范藻等,平之。四川群盜悉定,加總制軍務彭澤為太子太保,左都御史時源為左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