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爾伯特部 (綽羅斯氏)

杜爾伯特部托忒文ᡑᡈᠷᡋᡈᡑ dörböd卡爾梅克文дөрвд dörvəd胡都木文ᠳᠥᠷᠪᠡᠳ西里爾蒙古文дөрвөд滿語ᡩᡠᡵᠪᡝᡨ穆麟德轉寫durbet;俄語:дербе́ты羅馬化derbéty)是瓦剌四部之一,姓綽羅斯氏,原居於準噶爾盆地北部額爾齊斯河一帶。始祖為博羅納哈勒也先曾孫)。一說即忽兒忽答孫楚王,其哈屯者密失與長子忽兒忽答孫楚王駐牧於扎布汗河,與次子阿失帖木兒太師分開,以後形成杜爾伯特部。一說阿失帖木兒之子阿力古多有子四人,博羅納哈勒居幼。博羅納哈勒自綽羅斯分出後,為紀念四兄弟之情,稱其部為杜爾伯特。部落的名稱來自於數詞「四」(ᡑᡈᠷᡋᡈᠨ dörbön)的關聯複數(associative plural)形式,表示「四人及其部眾」。

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宴請歸降的杜爾伯特部首領

乾隆十年(1745年)準噶爾部爭汗位導致該部牽入戰爭。乾隆十八年(1753年),達瓦齊爭得汗位後,又攻打杜爾伯特部,首領車凌車凌孟克車凌烏巴什率屬下三千餘戶內附清朝[1][2]。隔年5月13日,乾隆皇帝於熱河接見三車淩等數位首領,封車陵為親王、車陵烏巴什為郡王、車陵孟克為貝勒。乾隆十九年分賽音濟雅哈圖左、右兩翼盟(蒙古語ᠰᠠᠢᠨ
ᠵᠠᠶᠠᠭᠠᠲᠤ ᠶ᠋ᠢᠨ
ᠴᠢᠭᠤᠯᠭᠠᠨ
西里爾字母Сайн заяатын чуулган)。左翼盟分11旗、21佐領,分佈於烏布蘇湖畔。右翼盟3旗、14佐領,分佈於烏蘭固木地區。附輝特部2旗,下前旗屬左翼,下後旗屬右翼。每翼盟各設正副盟長1位,隸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

1912年外蒙古獨立時,扎勒堪扎呼圖克圖達木丁巴扎爾黑喇嘛丹畢堅贊及科布多30個旗的諾顏聚集在烏蘭固木,商討科布多地區的未來歸屬。特古斯庫魯克達賴汗噶勒章那木濟勒和那朝克道爾吉貝子(Нацагдорж бэйс)不願意效忠於外蒙古的博克多汗。圖們德勒格爾扎布蒙古語Түмэндэлгэржав利用其影響力,使得大多數諾顏歸順了博克多汗。後來,圖們德勒格爾扎布參與了科布多之戰蒙古語Ховдыг чөлөөлөх байлдаан,因功獲得博克多汗提拔。博克多汗在科布多地區的賽音濟雅哈圖左翼盟(Сайн заяатын зүүн гарын чуулган)設杜爾伯特達賴汗部蒙古語Дөрвөд Далай хан аймагДөрвөд Далай хан аймаг),歸圖們德勒格爾扎布統領,下轄12旗;在賽音濟雅哈圖右翼盟(Сайн заяатын баруун гарын чуулган)設烏恩卓里克圖汗部蒙古語Үнэн Зоригт Хан аймагҮнэн Зоригт Хан аймаг),歸索特那木札木柴統領,下轄15旗。

1923年,蒙古人民黨執政當局依據山川河流對全國省、縣進行改名,左、右兩翼盟的兩個艾馬克被合併為「欽達木尼烏拉省」(Чандмань уулын аймаг),原杜爾伯特達賴汗部更名為「杜爾伯特達賴汗旗」(Дөрвөд Далай ханы хошуу)、原烏恩卓里克圖汗部更名為「巴彥欽達木尼烏拉旗」(Баянчандмань уулын хошуу)。1931年2月,行政區劃變更,在欽達木尼烏拉省的基礎上設立烏布蘇省科布多省

封爵

編輯

特古斯庫魯克達賴汗一人;扎薩克和碩親王一人;扎薩克多羅郡王一人;扎薩克多羅貝勒二人;扎薩克固山貝子二人;扎薩克鎮國公一人,由貝子降襲;扎薩克輔國公二人;扎薩克一等台吉四人;輝特扎薩克一等台吉二人。

杜爾伯特汗世系

編輯
世代 姓名 年份 備註
第一代 車凌 1756年-1758年 1753年降清
第二代 索諾木袞布 1758年-1769年 車凌子
第三代 瑪克蘇爾札布 1769年-1812年 索諾木袞布子
第四代 旺拉布 1812年-1820年 瑪克蘇爾札布子
第五代 拉木札布 1820年-1821年 旺拉布子
第六代 齊旺巴勒楚克 1821年-1843年 旺拉布弟
第七代 密什克多爾濟 1843年-1848年 齊旺巴勒楚克次子[3]
第八代 散都克多爾濟 1848年-1854年 滿達拉長子[3]
第九代 勒札勒喇布坦希哩珠特 1854年-1863年 散都克多爾濟子[3]
第十代 那克旺札勒禪 1864年-1870年 滿達拉三子[3]
第十一代 噶勒章那木濟勒 1870年-1912年 巴咱爾扎那
密什克多爾濟嗣子[3]
第十二代 圖們德勒格爾扎布蒙古語Түмэндэлгэржав 1912年-1923年 噶勒章那木濟勒子

腳註

編輯
  1. ^ 王國志,《杜爾伯特探源》,黑龍江民族叢刊,1992年第2期[永久失效連結]
  2. ^ 《清史稿》〈列傳三百十 籓部六〉
  3. ^ 3.0 3.1 3.2 3.3 3.4 周學軍、白劍光,《清史稿·藩部世表三》杜爾伯特部世表再訂誤,石家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3期

參見

編輯

參考書目

編輯